五四特辑|永远有人正年轻
青春,从不局限于年龄的数字,它是每个时代最富生命力的展示。
当我们回望那些闪耀的青年身影——鲁迅先生高举火把,呼唤着青年走向光与热中去;史铁生在地坛叩问生命,用文字丈量灵魂的辽阔——我们会发现:青年,是文明进程中富于爆发力的存在。那些未经世俗规训的目光,常常能穿透生活的表象;在笔尖起落间,参与着时代灵魂的塑形;以纯粹的热血与思辨,在时代刻下醒目的精神坐标。正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他们的迷茫与抗争、探索与呐喊,也将成为无数后继者的指引。
值此五四青年节,让我们翻看一些作家青年时期的照片,致敬永远炽热的理想主义。
永远有人正年轻,永远有人,走在生生不息的前行路上。
——编者按
1、鲁迅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鲁迅,1903年摄于日本。这张照片被称为“断发照”,是现存最早的鲁迅单人照。鲁迅在弘文学院剪辫后,拍照留念,并赠与同学兼同乡友人许寿裳一张。许寿裳称鲁迅赠与照片同时,还赠七言诗一首与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去世后,许寿裳在回忆录中将这首诗定名为《自题小像》。鲁迅一生很看重这张照片,多次将其洗印赠友。
2、张爱玲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天才梦》
1939年,张爱玲考入香港大学时的证件照。这时的她19岁,正值青春好年华,张爱玲带着一副眼镜,留着齐耳短发,学生气息浓厚。简单的穿着难掩其独特气质,此时的她已初露才女的文雅与灵秀,让人很难想象这个青涩少女日后会在文坛大放异彩。
3、茅盾
1916年和1926年的茅盾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子夜》
茅盾身着长衫,气质儒雅,眼神中透着睿智,展现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独特风采。
4、萧红
年轻的萧红
1936年春,萧红摄于上海鲁迅居所前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呼兰河传》
5、余华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
——《世界上的迷路者》
对余华感兴趣的读者,此前一定在很多地方见过这张照片。它出自摄影师肖全,他有一部影响力很大的摄影作品集,叫《我们这一代》,里面几乎拍遍了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化圈的代表人物,那些照片后来会在各种场合被引用和展示,成了作家艺术家最为人熟识的肖像,包括余华这张。
6、史铁生
史铁生和刘易斯互赠礼物
“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务虚笔记》
7、川端康成
[日]川端康成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
——《不灭的美》
8、阿尔贝·加缪
[法]阿尔贝·加缪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
就再不会孤独,
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
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 —《西西弗斯的神话》
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里写过:“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那个永无止境地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明知道世界充满荒诞,却仍要在重复的攀登中追寻意义。今日的我们,或许不必面对那样沉重的时代命题,但青年精神的内核从未改变,他们微小却坚定的选择,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推石上山”。
青年眼中的光,就是时代的火种;青年的热爱与探索,终将在岁月里摇曳着炽热的火花。
参考资料:
1.茅盾与上海的不解之缘,来源:《上海老年报》2021年11月13日,作者朱少伟
2.图说鲁迅(二):先生相册,来源:中国作家网,陈泽宇整理
3.余华为什么总对史铁生念念不忘?,来源:豆瓣,作者肖浑
4.被才华吸引,却被颜值折服:15位文史哲作家,来源:“第一哲学家“微信公众号
文案整理:肖瑶
编辑:刘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