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作家合肥行:推动科幻文学与现实科技的双向赋能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5年04月27日16:10

4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安徽省作家协会、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合肥市作家协会、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合肥日报社)承办,《科幻立方》杂志协办的“科幻作家合肥行”活动举行。合肥作协主席洪放、秘书长许冬林,科幻作家林檎、王海雪、路航、岑叶明、超侠,百花文艺出版社《科幻立方》编辑赵文博以及本地作家程项等参加活动。

参观科大讯飞现场

参观科大讯飞现场

活动期间,科幻作家走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与AI创作技术展开互动交流,探讨AI与文学的未来;到中国视界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参观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场景,近距离感受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成果,为“未来机械”的科幻构想积累现实素材;走进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了解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模式,探寻科幻IP孵化的多元可能;探访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建成的世界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核聚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实地参观聚变创新展览馆,近距离观摩“大国重器”的精密构造与科研攻坚成果;探访中电信量子集团,深度理解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硬核科技”元素注入真实底色;参观包孝肃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合肥千年文脉中“清正廉洁”的文化内核等。

参观科学岛现场

参观科学岛现场

洪放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带领青年科幻作家更加深入了解我国前沿科技和合肥当地历史文化,让科幻作家们深入生活、走近科学世界。他说,科幻文学是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最佳文艺形式,期待更多的科幻作家们也能走进合肥,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科幻作品。

王海雪说,这次探访给自己未来的科幻作品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激发了新思考:“物理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与方式,它的很多理论与人类的想象力是契合的,逆转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多维度的当下。”在一个人工智能影响越来越大的科技社会,量身智能的世界也不远了。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哪些可以颠覆,哪些不会颠覆,这些都能让科幻作家产生更有深度的思考和创作。

林檎表示,来到合肥身临科技创新产业一线,了解到科幻作品中的“神迹”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落地”,感受到科幻正成为一种崭新的“现实主义”写作,科幻作者正在被科技现实追赶。想象力是科幻作品的第一生产力,但没有现实基础的想象力,同样没有生命力。 “马尔克斯也曾分享创作经验,想象力一定要具体化。从这个角度看,科幻和现实主义写作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做一个不甚严谨的类比,一切科幻也都是未来史。我们大可以用写史的态度与视角,创作科幻作品。”他表示,文学作品应该大胆书写当下,科幻也不例外,“我想伏案之余,自己也需要抬起头来,站在当下视角,挖掘身边的科幻现实主义”。

程项在活动中收获很大,不仅零距离观看到许多现代物理理论转化为可触的实体,尤其是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以及AI机器人的研发、应用方面。这些可视化的载体已经走入生活,更在医疗、军事、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说科技在改变我们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人们对未知科技的不断探索。科幻与科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将科幻变成科技是通过无数科学实验的验证,而将科技变成科幻则需要发挥无限的想象力。

合影

合影

参加活动的其他作家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重大,研学之旅横跨科技、文化、历史多维度场景,为大家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历史长河”的立体观察视角,大家在研学中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走近了那些在想象中的前沿科技,激发了许多创作灵感,在接下来将要创作的作品中,他们将融入科技创新精神与人文思考,推动科幻文学与现实科技的双向赋能。

(摄影:曹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