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亲子阅读的深意与诗意 ——关于《阅读是最美的礼物》答中国作家网编辑问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25年04月25日09:37

用机器给孩子阅读好吗?晚上读还是白天读?孩子喜欢看电视(电脑),不喜欢看书,怎么办?怎样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性与艺术性?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手父母意识到亲子阅读对在孩子成长中的必要性,但和孩子一起阅读,还需要大人付出时间、精力和智慧。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究竟应该从何处抓起?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书目,在亲子共读中又有哪些实用技巧?这些都是困扰大家的难题。

《阅读是最美的礼物:0-6岁亲子阅读指南》由知名儿童文学、儿童阅读专家赵霞和方卫平共同创作,针对家长、幼儿园教师及各类早教机构在 0—6 岁儿童早期阅读中存在的常见困惑予以专业、细致的解答。

近期,中国作家网编辑就本书的创作初衷、特点等问题采访了作者赵霞,在她看来,“谈论幼儿阅读跟谈论幼年、谈论儿童文学一样,看似只是谈论个体发展或文学生活中的一个细小片段,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谨严和慎重是他们试图通过本书传达的一种观念与精神。而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成人的生命也会经历新的拓展和反思,经受新的丰富与蜕变。

作者:赵霞、方卫平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2月

中国作家网:您和方卫平合著的《阅读是最美的礼物——0-6岁亲子阅读指南》一书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好评。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赵霞:从事儿童文学及阅读研究多年,我们遇到过许多对儿童阅读怀有热忱的家长和老师。与他们的交流常常让我们感到,儿童文学是一个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多么密切的文类。这种联系的缘分因孩子而起,然而,一旦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童书,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深深卷入其中——因为儿童文学是一个如此充满乐趣的世界,也因为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事情。由此,成人与孩子之间相互带动,使得亲子阅读成为了一项日益普及的当代家庭和校园活动。

今天,随着早期阅读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幼儿园及各类早教机构得到重视和推行,关于如何进行早期阅读,家长和老师们既有许多重要的经验,也有许多共同的困惑。这些年来,关于早期阅读,大家经常询问的话题包括:早到什么时候,可以让孩子开始读书?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怎么给孩子选好书?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孩子读书只读图画怎么办?读到不好的书怎么办……等等。这本书正是为了回应幼儿亲子阅读中受到普遍关切的一系列问题与话题而撰写。

中国作家网:我们注意到,该书入选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月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出版商务周报》月度价值新书榜、2024年度中国教育新闻网“影响教师的100本书”等榜单和书目。您认为与同类图书相比,这部著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赵霞:这本书中谈及的问题,基本上涵盖了0-6岁亲子阅读中的主要与常见话题。幼儿期的阅读主要是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则是该阶段幼儿阅读的基本形式,也是早期阅读习惯、能力养成的基础途径。与亲子阅读活动日益受到关注的现实相比,当前国内关于亲子阅读的专业指导读物还比较少。目前出版的一些质量较好的儿童阅读指导类普及图书,多为覆盖儿童全年龄发展阶段的读物,其优点在于方便运用于各个阶段儿童阅读的普及启蒙。但由于幼儿期阅读有其特殊的需求和方式,这类图书有时难以提供专门具有针对性的细致指导建议。

这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明确聚焦0-6岁亲子阅读,围绕这一中心设计内容、安排构架等,问题的提炼、分析,尽量紧贴实际,力求为当下亲子阅读及其他情境下幼儿阅读的活动实践提供具体、细化、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融会运用前沿儿童观、幼儿文学观、幼儿教育观等理论,力求将重要观念融入通俗的讲解,将前沿理论融入实用的建议,寻求普及性与前沿性、实用性与理论性的恰当结合。尤其是以当下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幼儿读物观念与理论为支撑,为幼儿亲子阅读的开展提供从观念、实物到操作方法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与建议。三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考虑亲子阅读指导的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回应广大家庭父母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现实需求,专门设计了富于实用性的问题解答模式来呈现相应的知识与指导内容。一方面参照当下亲子阅读领域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与操作话题,另一方面也结合针对0-6岁幼儿亲子阅读实践的观察与研究,从中选取典型、重要的阅读观念与操作问题,依照幼儿期阅读年龄的分段特征进行细化归类,做出解答。同时附有延伸阅读的小课堂和推荐书目,供感兴趣和有需要的家长进一步按图索骥,拓展阅读。

中国作家网:普及读物的撰写有其特殊的难度,既要保证科学知识的准确和深度,表达呈现又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比如,幼年期的阅读发展,既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同时又有其显在、内在的连续性,同时还有个体的差异性,所以相关的阅读指导,既要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相对普遍的特性,又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纳划档,而且并非每个孩子都处在同步的进阶阶段。如何思考、解决这类困难?

赵霞:是的。这本书虽然是亲子阅读的普及指导读物,其实涉及大量专业、深入的细部考虑。比如关于幼儿阅读年龄的分段。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及阅读活动的典型特点,也考虑到亲子阅读指导中的可操作性,我们在书中基本按照一岁一阶段的基本分层来安排、呈现相应的内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读者跟我们一样强烈地意识到,幼儿的阅读发展也是与幼儿成长一样体现鲜明的连续性与个人性的过程。正如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在部分依从普遍规律的同时遵循自己独一无二的轨迹,亲子阅读也要充分意识到幼儿阅读中分段与连续、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体的复杂关系。

在这本书中,我们努力通过以下方法来体现、传递上述重要的观念与意识。第一,在幼儿阅读年龄的分层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边界既相对区分,又非绝对。从1-2岁到2-3岁、从2-3岁到3-4岁,其中显然有一个同属于前后年龄段的跨界区域。2岁左右的孩子,有的在阅读行为方面可能更符合1-2岁阶段,有的则更趋于2-3岁阶段,都是正常的现象。第二,在相关问题的解答中,随时融入上述连续性与个体性的意识,强调孩子的阅读发展阶段、速度可能各有不同,主张充分尊重这种个体性与特殊性。第三,通过在“小课堂”部分附上“理解幼儿读物的复杂性”等延伸知识阅读,进一步深化读者对幼儿阅读的复杂性的认知,以便我们在亲子阅读中做出更恰当的应对,也避免不必要的教育焦虑与标准焦虑。第四,一些贯穿性的早期阅读话题在各个年龄段均得到关注和探讨,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此强化幼儿阅读与成长的前后衔接与连续一体,也为读者提供参照。

写作此书的过程也让我们再次深切地感受到,谈论幼儿阅读跟谈论幼年、谈论儿童文学一样,看似只是谈论个体发展或文学生活中的一个细小片段,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每一个部分和细节,都反映并建构着我们最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化观。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轻率的对待,惟有慎之再慎。

这种对待幼年时代及其一切事务的谨严和慎重,也是我们试图通过本书传递的一种观念与精神。正如我们在本书引言中所说,和孩子一起读书充满了乐趣。这乐趣不只是阅读中的开怀一笑,更包含了从中体验生命的开阔、丰富、庄严与深邃的深切愉悦。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的生命也会经历新的拓展和反思,经受新的丰富与蜕变。

赵霞,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有《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幼年的诗学——幼儿文学的艺术世界》《阅读是最美的礼物——0-6岁亲子阅读指南》等学术专著与论文集十余种,散文集《我的湖》《燕子住哪儿去了》等三种,出版学术译著、作品译著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