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铁色回响
来源:长江日报 | 熊启文  2025年04月23日07:11

2024年岁末,午后阳光还算明媚。沿北京长安街一路西行,直抵位于石景山东麓永定河畔的首钢园。

2022年冬奥会,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国队获得首枚金牌。凌空而起的身影后,四座灰色冷却塔成为夺冠的大幅背景。一时间,时空雪飞天、最美水晶鞋、工业迪士尼、京西新地标等美誉纷至沓来。在记者抓拍的诸多镜头中,国内外顶级运动员腾空动作虽不同,背景却相同,一色的有冷却塔上醒目会徽“冬梦”。“在北京,一座停产的钢厂正在用‘疯狂的烟囱’将冬奥会滑雪选手——而非烟雾——送上天空。”《芝加哥论坛报》刊发报道,称赞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西部一座经过改造的钢铁厂成为这场比赛令人惊叹的背景”。

“冬梦”“雪飞天”“酷酷”烟囱……让我心念两年。北京西站的站台上,一见到邀约半年而热情接站的曹君,我干脆直接地表达,这次最想去看滑雪大跳台!得嘞,就去首钢园。曹君一路开启京腔来,“我是老首钢的子弟,老熟悉那地方,冰雪运动激情与钢铁工业遗存的魅力……”

一进园区,庞然大物让我不禁打了一阵冷噤,贸然的震撼感袭来——烟囱高耸、高炉静寂、厂房安宁、管道盘转,远去了如火如荼的烟火气。置身其间,让我直觉沧桑。此时此刻,曹君耳畔定会响起那熟悉的钢铁之音,回忆里有光,炉火明亮烟囱吞吐的日子里,父辈们正在钢花飞溅的炼钢炉前挥汗如雨……

轰鸣早已停歇,三号高炉冷峻地矗立在路边。犹如钢铁巨兽,以五十米身高十米腰围与渺小的我对比强烈,粗犷纵横的钢筋铁架傲视,令我逼仄,连仰望也徒感心虚。登上顶端观景台,可俯瞰“一半山水一半城”好景致,东边是繁华北京城,南边是大片园博园,西边和北边有大青山绵延和永定河蜿蜒。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回响我耳际,“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首钢,您虚度年华了吗?……

没呢——曹君回答如此响亮。有一种说法:一部首钢史,半部北京史。现在首钢园,原本是首都工业龙头的大本营,占地8万多平方米。首钢的前身,是1919年北洋政府创办的民族企业石景山钢铁厂。新中国成立前,厂区几近废弃,迟迟见不到春天。1948年12月,石景山钢铁厂获得解放,由此开启恢复改造和大规模建设。当年,首钢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钢铁巨人”,一度成为全国产量第一的钢厂。

高能耗的重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破坏着周边生态。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片蓝天,为了打一个漂亮的产业优化翻身仗,也为疏解非首都功能,首钢人实施史无前例的大搬迁。离山向海,奔赴两百公里外的海上荒岛曹妃甸。2010年底,首钢最后一座高炉停产,十里钢城一片沉寂,就此远离了春天。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2015年,奥林匹克再一次选择北京,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园。筒仓、料仓、联合泵站……这些老首钢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变身为大批奥运设施和文化景观。可谓是,昔日生产工具,如今变身生活道具。您看这游园指示图,北七筒及西十筒仓已改造成北京冬奥组委的家,精煤车间老厂房、运煤车站改造出速滑、花滑、冰壶、冰球四个国家队训练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四块冰”。首钢园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如今,已是一个集工业文化、旅游娱乐、会展活动于一体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和工业旅游“打卡地”。

半厂山水锦花地,十里钢城碧云天。正如国际奥委会巴赫所说,首钢园区更是践行“2020议程”的绝佳范例,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是呀,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

再往前,金安科幻广场悄然展现眼前。广场上,“超体空间”大屏幕高高挂起,背景里带着铁锈色的工业风情,粗犷的线条框住暗红和哑黑。原来是由一高炉改建的SoReal科幻乐园,生态保留高炉原有结构和外部工业建筑风貌。围着一高炉底边转看,仍能寻到最早建设炼铁厂时炼铁高炉的蛛丝马迹,一块白底红字由炼钢厂制办的早期“高炉冲渣时严禁停留”警示牌,闲置在时光里。走进高炉内部空间,可探索“北京星港”秘密飞船发射基地,乘坐太空飞船启程探索,VR过山车、VR骑马、VR射击……

岁月无声,钢铁有形。首钢园内一共有四座高炉,除了二高炉没有改造外,一、三、四高炉已经完成改造。如今,以四高炉为1号馆,十四座展馆如众星拱月般围绕分布。这里曾经赤红铁水奔流,今已确定为中国服贸会永久会址。过去炉底下穿梭的是运送原料的轨道车,今儿宽阔马路上行驶的是试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变身会展综合体的四高炉外观宏阔,上面“高兴上班,平安回家”已有五十年的光景。看宣传栏得知,室内有三层,一层为展厅,二层和三层是会议和多功能空间。高炉室内上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区,和面积阔大的千人会议厅都与高炉本体相通,炉芯照明也别具匠心,恍若高炉里仍燃烧着熊熊烈焰,让人一下回到大工业时代。会议室外,多条钢制楼梯与室外廊道、空中步道相连,既可快速疏散人流,又可“空中游首钢”。

群明湖近在眼前。它是一处人工湖,是由首钢工业系统的冷却晾水池修葺而成。登上群明湖北侧的高空步道,在离地面十米的步道漫行,喜见首钢独具特色的红色屋顶车间,环绕着“四块冰”,惊叹冬奥遗产与工业遗存遥相呼应。一边新首钢大桥屹然耸立,别具一格。一边古朴功碑阁矗立山巅,气宇轩昂。

隔着群明湖,远远望见首钢滑雪大跳台,像极了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惊呼如此灵动线条和独特造型在现代建筑上诠释,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背后的“中国式浪漫”。借着夕阳,禁不住多角度拍照大跳台,特像一个缤纷的“水晶鞋”。

路过香格里拉酒店,就被那独特的设计吸睛,大堂里,钢铁水泥中无数绿植昂扬生长,仿佛置身热带雨林。是将首钢电力厂经现代设计改造,原用水泥、钢铁架构与新添的绿色丛林混搭出一股“刚柔并济”的工业风。其中钢制中国红旋转楼梯、飞鸟装置、电厂酒廊已成为热门的打卡地。路过Re睿·国际创忆馆,粗略看过由铁粉储存“料仓”改建的瞭仓艺术馆,和由藏品达600余件跨度近200年的瞭仓·钟表博物馆……穿行在“工业迷城”,一路邂逅历史,一路邂逅艺术,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般的景致。为给武汉潜心读书的女儿买些纪念品,我们回到三高炉下的首钢文创。

踏进位于三高炉一层的全民畅读艺术书店,几座高高的书墙映入眼帘,它们自然地将整个空间划隔几处不同的区域。书店最大程度保留高炉内原有设施,异型钢结构书架以及穿插其中的轻质彩色玻璃,颇有艺术感。在餐饮区落座,喝杯咖啡,借此感受这家“硬核”书店的柔软内心。

夜幕缓缓降临,灯光秀加持闪亮。高炉通体点亮,红色的外观,胜似炉中钢水赤色,犹如曾经的热火朝天,阔大恢宏的工业建筑和醒目耀艳的色彩,给以强烈的冲击力。以柔秀钢,幻化成人间烟火。演绎工业历史,创意时代赋能,唤醒钢铁记忆,我深沉地感受到首钢园的新生。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这个往日充满线条感的工业巨构物,不再留下孤独的背景,悬想在城市更新中,用那钢铁般巨臂去拥抱明天的朝阳。

膜拜昔日“工业圣地”,吹拂浓浓的工业风,我听闻一曲春之歌,在铁色首钢园云端,华丽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