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2025年第3期|娜夜:汉语之境
娜夜,女,满族,1963年生于辽宁兴城,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现居成都。著有诗集《起风了》《神在我们喜欢的事物里》《个人简历》《我选择的词语》《火焰与皱纹》。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2024 春节
还是有值得为之献出的笑容——
蜡梅继续开着
因为我
一只小猫爬上了缓坡 无人的
寂静
刚才是它的
几片枯叶
被吹上了秋千
它们悠荡起来 谁说
我推动的秋千上没有坐着我的童年
和已经开始的春天
万山积雪 我推动着秋千
虚空粉碎 鸟鸣清越
深海狮子鱼
在科技馆
它向我游来
似一个婴儿
我为什么不愿意相信
它是影像
不是一条鱼
我给它生命
就给了它死亡
我叫它白雪公主
必须给它七个善良的小矮人
我叫它冉·阿让
必须给它一个雨果
一个米里哀主教
我们这一代
谁没有因为一个萝卜 几个土豆
低着头
等待宽恕
涛声反复涌向岸边
它一次次向我游来
它是影像
不是血肉
它不认识人类
最好不认识
定居成都
两只喜鹊在叫
今天的花束里多了两枝向日葵 一些种子
我心领神会:看不见的
牵引看得见的……送来祝福:
一方水土
满庭春色
什么是家园:目之所及 沾沾自喜
新书架
梦见新书柜
该来的都来了
像一本书的名字:人类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是一纸绝命书
我们都是善于活着的人
君特·格拉斯带来了铁皮鼓
21 世纪的我们裙摆窄小
容不下一个纵火犯
孔乙己来了
便给我们茴香豆
一人一颗
有一个位置一定属于萧红
和小团圆媳妇
另一个属于博尔赫斯
和译者陈东飚先生
永远的小王子啊
你是坐飞机来的吗
有圣埃克絮佩里的消息?
黑格尔的斗篷宽大 面料稀疏
陕北的小米粒粒漏得下去
没有什么从他那辆哲学的马车卸下
却满载着东方的草药和日出绝尘而去
曹雪芹
加西亚·马尔克斯
相拥而泣
人类的哭声不需要翻译
——窑洞宾馆的黎明是贴着窗花的
歌 唱
漆黑的大海
涌向岸边的浪花是白色的
站在礁石上的人
在扮演谁 他克制着自己
潮水一次次涌来 后退
他的头一再昂起 歌唱
他歌唱……明天的日出托举着他
深情比咆哮更持久
活着 才能见证
漆黑的大海
他竖起的衣领是白的
无为寺
他提水
自己也在水中
他针灸
扎着来世的穴
并不急于度过此生
他缓慢
有缓慢的道理
他止语
他们都在止语
是啊 还能说什么
哦表达
一个寻找词语的人
是疲惫的
她设置了安全系数
她喝水 走动 对小鸟说你好
她端详着落日:是软的还是硬的
按下开关多么轻松
灯灭了 与天黑不同
风多么轻松
扫落叶的人 从不和树交谈
词语……句子……哦 表达……
她像受潮的火柴
小小的火柴盒里 每一根
都同情着另一根
草地上
我在草地上
孩子们在课堂 在记住
老人在养老院 在遗忘
一场雨不能解释的人间悲欢
雨后的彩虹也不能
朝圣太阳
必身披星光
我是我看见的牛羊 玛尼堆上的石头
是博拉河的流水带走两岸
是我唱起的歌谣……有些忧伤
唯相爱者
互为远方
想起父母时
我是女儿
其他
并不确定
诗句里——我
是我以为的:自己
汉语之境
汉语之境
尽量留白
蝉声激荡
写清凉诗句
神舟上天
我栽花种树
自媒体
我缄默
问题复杂
我简单
江湖在哪?
不去也罢
人是孤独的
植物人也不例外
糯干山寨
云带天光
山带雾
目光绕过心事重重的人间
直接落进杯中
今天的第一口茶就有了缥缈之气
如此循环往复 恍若从前世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