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被定义 ——访电视剧《以美之名》总监制俞白眉
“你有没有想过,你认为的美的标准,到底是由谁制定的?”
这句直抵人心的发问,出自近日热播的电视剧《以美之名》。该剧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次将镜头对准整形医美行业,以女性成长与博弈为主线,力图深刻呈现这个充满争议却又蓬勃发展的行业生态。记者了解到,3月28日6时,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试验播出,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以美之名》3月30日上线,这部剧也成为国内首部在省级卫视4k超高清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是国家广电总局超高清端到端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4K技术的加持下,颅骨重建、皮内缝合等专业性技术得以“显微镜”般的清晰展现。该技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视觉体验,更为该剧的专业性呈现提供技术保障。
现实生活中,一面是快速崛起的“颜值经济”,一面是不断涌现的医美乱象。《以美之名》总监制俞白眉告诉记者,十年前他断然不敢相信可以在国内做一部有关医美题材的电视剧,但是现在,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他清楚地感受到,医美正在和更多普通人发生复杂而紧密的关联。主创团队历时七年,深入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等多家医院做田野调查,采访案例百余起,最终精选了38个案例于剧中呈现。俞白眉说,主创团队择选案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真实性,剧中展现的医美故事都是有根据、真实发生过的;另一个是代表性。我们以为医美是一个行业,其实医美可以分成无数个行业,希望剧中呈现的案例尽可能覆盖医美涵纳的大的种类。”
整形先整心
“换脸”还是“换命”、医学伦理中的“冒进与保守”、商业逐利与良心博弈……观众需要与剧中人一起面对这些令人措手不及的“电车难题”。俞白眉坦言,在剧作推进过程中,这些电车难题多是自然形成的。他谈到,医美和别的医学大类有明显不同。“大部分病患的治疗,主要是医生做出选择。但是医美不同,医美本身就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医学行业。在既有医美案例中,很多决定是求美者做出的,而不是医生做出的。”由这种情况形成的医学伦理,也正是百姓关心且具有争议性的。“我们经常从各种热搜上看到的医美悲剧,绝大多数最后都可以上溯到这个手术要不要做、该不该做的抉择追问上。医美这一行业存在的模糊地带本身就比别的行业要多。”
面对医美难题,该剧呈现了大量不同价值观的碰撞,面对这些碰撞,剧中有的给出了明确答案,有的则选择摆出争议供观众思考。“比如剧中有一个案例,女孩要把自己整成男朋友喜欢的样子。大夫乔杨明确拒绝了求美者的要求——她问求美者自己理想的男性什么样,求美者说喜欢梁朝伟,乔杨在轻松幽默的玩笑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说,‘你交下一任男朋友的时候把他带过来,我给你整成梁朝伟,满足一下你自己的需求’。”而在另一起“家暴案”中,求美者不仅遭遇家暴,丈夫还强迫其给孩子哺乳到5岁,她希望通过手术找回自信。剧中乔杨和周静雯两位大夫产生较大分歧,周静雯认为必须要做,而乔杨不以为然,她不认为隆胸手术就能帮助求美者找回自信,在悦己还是悦人这一问题上,乔杨和周静雯的争论并没有明确的高下之分。最后,主创还是将选择权交给了求美者本人。俞白眉认为,“每位求美者的动机不同、心理状况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选择都会是截然相反的。事实上,整形涉及的不只是医学问题,还有大量心理学范畴的问题。如果说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的话,那就是在不伤害自己、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我们强调美的标准的多元性、强调尊重个体的多元选择”。
来自生命体验的双女主叙事
近年来,双女主叙事成为影视创作竞相选择的热点。《想飞的女孩》《七月与安生》《流金岁月》《乔妍的心事》《了不起的女孩》等都选择以双女主叙事的方法结构全片或全剧,作品中她们既是姐妹、战友,也是对手。
《以美之名》同样选择了双女主叙事,乔杨与周静雯从医科大同窗到职场宿敌,两人因黑医美乱局被迫合作、强强联合,最终从博弈走向共情,从对手蜕变为队友。
俞白眉认为,当代影视作品越来越关心女性,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在过去十年里,女性成长本身就是时代强音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女性话题在公众区域被讨论,女性的生存能力、职业能力等在各个空间得以充分印证。而双女主叙事的走红,并不是影视剧中的创作规律,而来源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同是女性,同理心更强,她们能够敏锐感受到同性群体的不易与所需。
俞白眉发现,女性观众不仅喜欢看双女主叙事,她们还喜欢正面体现女性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我最近看到很多弹幕在聊剧中由乔杨、周静雯、李起组成的‘格睦三剑客’,聊她们离开柴米油盐,和男性一样用智慧在职场拼杀。我们希望做到剧中每一个女性都不是谁的谁,而是谁。她不是孩子的母亲、爸爸的女儿、老公的妻子,而是她自己。这次由女性编剧和女性制片人组成的主创团队,在性别身份上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认识,相信未来这样的作品会越来越多。”
一切职业剧都是生活剧
当下职业剧创作存在一种“二极管思维”:有的剧只见职业不见剧,拍得专业性过强,把技术难题作为主要戏剧矛盾,但缺乏生活与人物,观众难以接受、理解;有的剧只见剧不见职业,观众对这类“披着职业剧外衣谈恋爱”的作品也不买账。在俞白眉看来,一切职业剧都是生活剧。不管什么样的职业剧最后讲的都是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人对人生的看法,而不是纯粹讲职业。具体到《以美之名》这部剧中,每个求美者背后的情感故事决定了她的选择,而医美从业者对职业本身的看法,也反映出其人生观、价值观。至于观众批评的那些“披着职业外衣谈恋爱”的作品,俞白眉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情感线和职业线的脱离上。职业剧中的所有情感故事都不该离开职业这条主线,他们选择知己是因为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能够惺惺相惜,与他者形成敌对关系也是因为职业中的价值冲突。“我们不能离开职业去孤立地讲情感故事。”
在该剧早期策划会上,俞白眉举例谈到了该剧的两个锚点:第一是这部职业剧,要写出医生何以为医生的背后成因。“我当时举例谈到,要反过来感同身受地看,大夫也可能曾经是患者,为其做手术的人会影响她后来的职业观。比如此前为乔杨做手术的大夫安慰她说‘你负责睡一觉,我负责叫醒你’,后来当她在手术台上面对紧张的病患时,她对病患讲了这个故事。这一故事核被保留在了剧里。”第二是要写出医美行业的特性。俞白眉举例谈到,医美医生通常在职业歧视链的底端,容易被污名化、被轻视。“比如骨科医生会说,我是一个骨科医生,每天晚上查房时能听到很多病患的呻吟,我的工作是治好他们让他们不再呻吟,而医美医生的工作能干什么呢?我想,剧中的医美从业者可以这样回答——我也在治愈我的病人,因为我们可以听到他们内心的呻吟。”
这种以人生故事切入职业剧的方式,也为该剧赢得了国际传播的良好先机。记者获悉,该剧将于4月20日在海外流媒体平台奈飞上映。据俞白眉透露,去年该剧剪辑刚完成,奈飞就有意向采购该剧。“我们以为都市职业剧并不会被看好,但这次的采购情况出乎我们意料。奈飞非常欣赏‘你负责睡一觉,我负责叫醒你’这种国际化表达。如果说有一些国际传播经验,那就是不只讲职业故事,更要讲最普遍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