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傅山与寿阳龙泉寺
来源:山西日报 | 周俊芳  2025年04月09日09:01

傅山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其出身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曾任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父亲傅子谟虽不仕,但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三立书院,是山西提学袁继咸的得意门生,也是其精神人格的底色,刚正不阿、宁折不弯。

太原地标“双塔”之东侧文峰塔,即是傅山祖父傅霖携其子傅子谟建造。9年后,第11代晋王朱敏淳邀请五台山福登大师扩建永明寺(即永祚寺),历时4年在其西侧建成宣文佛塔。建塔皆为“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但谁能想到,文峰塔造就了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的全才傅山;更不能想到,明朝并没永祚,而是在内忧外患中土崩瓦解。1644年,甲申之变,那一年,傅山39岁,他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并将字青竹改为青主。为反清复明,他常假扮道士,往返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十月太原城陷,傅山携母避乱寿阳山中,为保持气节,免遭剃发耻辱和便于反清活动,是年冬天,他到寿阳五峰山龙泉寺出家为道,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为明朝朱姓之人,反清复明之心昭然;石道乃如石之坚,意为绝不向清朝屈服。

寿阳五峰山,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位于晋中市寿阳县南燕竹镇孟家沟村南,当地人又叫石龙山、要罗山、风神山、龙池山。山中有清泉,倚山筑寺,龙泉寺因而得名,初建于唐,明万历年间成现有规模,为国内罕见内部窑洞连环拱券、通道明暗相连、外部檐窑层叠式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龙泉寺中有道士郭静中,道号还阳子,少喜方外之游。至华山,遇刘姓异人授以金丹术及五雷法,故擅祷雨,名声大振,到山西后,为寿阳龙泉寺住持。他收傅山为徒后,赐傅山道号“真山”,二人亦师亦友,研磨玄道,纵论时事,学习内丹、医术及导引术。在龙泉寺期间,傅山常以行医作掩护,四处云游,进行秘密的反清活动。5年后,其师羽化,傅山离开龙泉寺,回到家乡太原创办大宁堂药店,将所学融会贯通,发扬光大。其中导引养生法在其整理推广下,保留下来,代代相传。2024年,五峰山傅山导引养生法被列入寿阳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不为良相,便作良医”,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抱负,傅山便是践行者之一。他隐居之后,以治病救人为业,颇受晋中一带百姓爱戴。所著《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至今造福后世。在他去世28年后(1712年),龙泉寺后的崇贤祠,出现了第一尊傅山塑像。如今,在寺中第三层,供奉的是傅山塑像。

龙泉寺中保存有傅山不少手迹,作为书法大家,傅山既有艺术实践,又有书法美学理论贡献。他八九岁临钟繇,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20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在书法创作上,其草书作品数量多,艺术价值也最高。目前保留下来的狂草佳作,除了晋祠博物馆珍藏的精品轴《宿东海倒座崖诗》,就数保留在龙泉寺中的《五峰山草书碑》艺术价值高,婉转遒劲,笔画缭绕错落,形成反复重叠的圈状线条,犹如古树盘藤、龙蛇飞动,堪称草书典范,是傅山晚年得意之作。

碑文讲述他在五峰山行路坠驴,腰腹疼痛,住在原晋王府婿郝家,为其作书,而戏称“神符”一事。文如其人,傅山一生放荡不羁、超凡脱俗,不甘受侮、孤傲不驯。其书被百姓用来驱鬼镇宅。寺中为复制碑,原碑存于寿阳县文物所。太原碑林公园内,也保存有翻刻碑。

寺内建筑别具特色,是典型的北方檐窑式道教建筑。木厦、石窟近百处,分东西三庭,左右上下暗道相通,山门一关,万夫莫入。其中最著名的是蓝芾洞,据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题,还有一处傅山洞,是傅山当年居住之所。

寺前有古戏台,旧时是祈雨讲经布道场所,如今每年七月十五庙会时用来唱戏;寺北有凌泾塔,高13层、内空外孔、青砖八角,塔身“凌泾塔”3字为傅山所书,取泉水清凌之意。

站在龙泉寺高处极目远眺,山峦起伏,远处水库明镜如洗,太安古驿近在眼前。这条连接山西与河北京津的古官道,历代文人骚客络绎不绝,韩愈、元好问、石芥等留下诗近百首。傅山隐居期间,曾写诗多首,龙泉寺门口对联:地占万空皆是水,亭无一面不当峰,就是傅山所书,亦是他对五峰山龙泉寺的印象写照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