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蔡崇达首部写给孩子的书,《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讲述爱与陪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25年03月07日11:30

研讨会现场

“我始终认为,优秀的作家更应该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我也不时自问,我是否已经足够优秀,能够为孩子们写作?”2月28日,作家蔡崇达的首部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他坦诚地表示,这部作品不仅是为自己的女儿所写,更是“将长辈传授给我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宝贵财富,转交给下一代,赠予那些即将开始面对漫长岁月和经历各种酸甜苦辣波折的灵魂们最重要的礼物”。许多人因《皮囊》这部作品而认识蔡崇达,该作品与后续的《命运》《草民》共同构成了“金色故乡三部曲”的创作系列,而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该系列的延续。

本次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果麦文化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评论家施战军,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金波出席会议。朱自强、刘琼、陈涛、周敏、徐德霞、陈晖、张晓琴、王国平、陈香、陈莉、杨雅莲等专家学者及《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作者蔡崇达与会研讨。会议由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主持。

拓展儿童文学创作边界,注入新鲜活力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吴义勤在致辞中强调,儿童文学是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础与文化基因,而且在当前的文学环境中,它是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文体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儿童文学正蓬勃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少年儿童的精神发展和内心世界,艺术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数字技术和媒体融合为儿童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令人鼓舞的是,作家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许多知名作家也开始涉足儿童文学创作。《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通过讲述福建泉州东石镇一个名叫黑狗达的男孩与他的动物朋友们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哀而不伤、细腻而悠长的闽南小镇风情画卷。

他坚信,在人工智能时代,唯有回归文学的根源与初衷,才能真正彰显文学的力量,而这部作品正是这样做的。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诗学特质和深邃的内涵,还深入探讨了人与万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自然观念和诗意表达构成了作品的筋骨。此外,作品对传统的人文价值、伦理观念、地域特色和传统情感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它不只是关于生命和成长的故事,更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和生命哲学。《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拓宽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界限,为这一文体和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评论家施战军

施战军指出,蔡崇达所展现的跨文体写作现象,继承了中国文学特别是现代文学的深厚传统,这一传统由鲁迅、沈从文、艾芜、孙犁、汪曾祺等文学巨匠所铸就。鲁迅的《故乡》《社戏》、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等作品,均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蔡崇达独特的文风具有鲜明的质感,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表达”转化为“送达”,正如沈从文在精神上寻求慰藉时所采用的倾诉式文体,找到了广大而持久的倾听者。作者的情感与痛苦,与芸芸众生心有灵犀,共鸣相通。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清晰而坚实的语句,转化为与众人共享的成长故事。《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标志着蔡崇达创作的新高峰。施战军评论道:“作家以真诚和诚意书写童年、生活的趣味、初心,那些动物朋友、亲人,如同在溺水时伸出援手的小船,也如同在黑暗时刻照亮前路的光芒,这些人生初期的互助与共梦者,激励我们正视现实、塑造未来。”他进一步阐述,孤独与陪伴是自然界生灵的两种状态,孤独是常态,而陪伴是必需。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伴随着岁月的沉淀,显露出重生的活力与情感,正如穆旦所描述的“新生的野力”,命运虽历经磨难,在内心深处却充满充实、欣慰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正是以这种既柔和又坚韧的力量,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灵深处的生命精神映照。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

鲍坚介绍了《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的出版情况,从2024年8月开始,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果麦文化、作家蔡崇达共同策划出版了这本全新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首发于《人民文学》,正式出版后,入选2024年12月中国好书、作家出版社年度好书、南方周末年度好书、微信读书新书榜第一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年第四季度影响力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5年1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中华读书报》2025年2月好书榜,社会影响广泛。作家出版社还积极推动本书的海外传播,正在筹备阿文、法文、泰文、哈萨克文版的翻译版权输出。果麦文化在图书销售方面发挥优势,先后进入抖音平台的王芳好书节、东方甄选和老俞闲话直播间,以及颇有影响力的视频号,通过多种新媒体形式向广大读者推介作品。

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路金波

路金波回顾了《皮囊》《命运》《草民》的出版历程,他指出蔡崇达的写作具备三大“法宝”:首先是方法论,无论描绘何种人物,作家都能与之心灵相通。只有达到共情,才能洞悉人物一生的使命、面临的挑战以及所作的选择。在《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中,这一方法论依旧坚如磐石;其次是作家那丰富的素材库——故乡,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模板,而是一个充满个人记忆和情感的动态素材库;第三是作家不断从各种生活经历中汲取养分的能力。《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标志着作家涉足童书领域的全新探索,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情感与爱的宝库。

文体杂糅之美,语言朴素之美,情感深挚之美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是一部语言质朴而生动,情感真挚而丰富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叙事灵动的散文,也是一部诗化的小说,更是一部洋溢着童心的童话。

中国海洋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自强指出,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所考验的并非仅仅是叙述技巧、人物塑造能力或语言表达的敏感度,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在“倾尽全力去爱、并陪伴成长”这一核心主题下,不追求传统的情节发展,而是更注重结构的构建。动物朋友们与黑狗达一家的互动,揭示了情感生活与生命意志的共鸣,赋予了作品一种内在的整体性。书中对动物的生动描绘,不禁让人联想到加拿大动物小说大师汤姆斯·西顿,是一部融合了动物文学与成长文学特质的佳作。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评价蔡崇达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从“金色故乡三部曲”到《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蔡崇达在描绘故乡、地域、童年等主题上展现了持续的探索精神。故乡不仅是地理与文化的集合体,作家还突破了地域局限,实现了跨越物种、年龄界限的广泛书写。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世界观的塑造与培养,最引人入胜的是其中的平等观念。动物们丰富的情感和行为模式,体现了人类将动物视为朋友的平等态度;老人与孩子、成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交流,阿太、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在情感上进行着平等的对话。书中还体现了仁爱精神,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生离死别和苦难,阿太的乐观和豁达如同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童年的生活。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陈涛是《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首发刊物的责编,他谈道,从“金色故乡三部曲”到这部儿童文学作品,蔡崇达构建了以东石镇为地标的、由阿太、父亲母亲、黑狗达等人物共同构建的一个诗意世界。作品有文体杂糅之美,有语言的朴素而韧性之美,还有情感的深挚之美。作家用温情悲悯将生活的磨难包裹起来,体现了他对待生活、世界的一种观念,更是这些美的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谈道,这部作品是跨文体写作,是对类型文学的突破和超越,它是一个诗化小说、散文小说,也是一个童话,正如王尔德所说,它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是写给八岁到八十八岁孩童般的人的作品。它有一种稳固强盛的文学生命力,书写与表达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的情感、存在状态。黑狗达特别像小王子,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孤独中探寻世界的本质。她表示,蔡崇达的读者群体非常庞大,但在严肃文学中被研究得比较少,可能他正是用自己的能力身体力行建筑语言的作家。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蔡崇达的作品在叙事腔调上偏细小轻柔,以情感与思辨获得力量。作品中的万物有灵,回到本源的、本真的人之初的层面进行写作资源的挖掘。在叙事策略上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小说与散文之间,形成一种叙事的闭环。但他提出,作者同时也应思考故乡是否正在形成某种制约,或许可以换一个视角审视故乡,审视童年。

触动人心灵情感的内容,是AI所不能取代的

《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徐德霞

《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徐德霞感受到了本书的三种力量,在她看来,动物书写是儿童文学的常见题材,但蔡崇达将这种司空见惯的题材写得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完,这是文学的力量;第二是本真的力量,动物的本真、人的本真和生活的本真;第三是语言的力量,《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语言非常有感染力,故事情节没有大的波澜,都是小风景,但是语言将它构成了一条河流——“语言的颗粒感,像弹琵琶的每一个音,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结实的,有感染力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这是一部童年书,选取的是儿童的叙述视角,适读读者却不限于儿童。它有儿童文学的特质,又不尽是儿童文学的样貌,不能仅仅定义为儿童文学。它像是有自叙传色彩的非虚构文本,又像是有奇幻色彩的童话小说。作品写孩童,写动物,写成人,写故土,写生活,写生死,写生命,写岁月,写成长,作家笔下描摹的成长不仅属于孩子,而是属于所有的生命体及生命过程的。作品是个人化的,有真实记忆及印象透射其中,但众多的形象与物象,更像是意象和心象,作家复杂的情感、新异的想象、透彻的思辩皆融入其中。深切的哲理、隽永的诗意、悲悯的感怀、冷峻的幽默,赋予了这部作品当代文学的质感。最值得肯定、最有价值的,是从角色塑造到故事叙述、从环境描写到语言表现的不拘一格、别开生面、自在挥洒,我们的少年儿童文学或可凭借这样的探索与创建,凭借更为鲜活灵动、俊逸潇洒的风姿感召读者。

北京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

北京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认为,这部作品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童年友谊纯粹的模样,让我们重新审视人和人之间最初的温暖,童年中极易被忽视又无比珍贵的那些瞬间,精准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让读者仿若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从出版的角度讲,它彰显了深度挖掘情感题材的重要性,这样能触动人心灵情感的内容显得特别珍贵,是AI所不能取代的。

平衡儿童性与文学性,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

《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认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在于,儿童性与文学性的平衡。儿童文学的审美发生,建立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特征的基础之上,是契合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社会化特征的审美呈现。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两个核心关键:其一,是否是以儿童主体性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完成文学书写,将童年的生命体验投射于文学场域当中;其二,是否真正尊重和赞赏儿童生命形态的存在,葆有对童真世界由衷的欣赏、赞叹和慰藉。《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正是这样一部把握了以上两个核心关键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陈莉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陈莉认为,《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标志着蔡崇达从成人文学到儿童文学的跨界写作。通过与“金色故乡三部曲”比较,可以发现:《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在故乡与亲人的叠印叙述中少了“撕咬”的痛楚,“不缺席”的阿太成为最坚实的支柱,有关父亲的书写在悄然变化,童心童趣与游戏化的场景透出勃勃生机,这些都彰显了其作为儿童文学的文本特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主编杨雅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主编杨雅莲认为,这是一部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可以读的书,用简单的故事承载了一个生命议题,既适合儿童在趣味中感悟友情,也启发成年人重拾那些似乎被遗忘却一直沉淀在我们心中,或者温暖,或者念念不忘的记忆。

作家蔡崇达

在研讨会的尾声,作家蔡崇达分享了关于《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的创作缘起。他提到,这本书的诞生归功于两位特别的约稿者。首先是他的女儿,在她小学三年级时,便渴望父亲能创作一本适合她阅读的书籍。其次是施战军老师,得知蔡崇达的想法后,他鼓励蔡崇达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蔡崇达认为,这本书是他人生的基础,是他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美好方式,也是他赠予女儿最珍贵的礼物。他坚信,优秀的作家应当为孩子们写作,他致力于创作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旨在将长辈传承的重要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传递给那些即将踏上人生旅途、体验生活百味的灵魂。在他看来,这是作家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