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文学》2025年第2期|罗杞而:街灯昏黄(组诗)
罗杞而,云南普洱人。作品见于《诗刊》《北京文学》《民族文学》《花城》《星星》《草堂》《诗选刊》《特区文学》《当代人》《朔方》《边疆文学》《中国年度诗歌精选》 《诗收获》《绿风》《滇池》等刊物及年度选本。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
诊断单
我们已不配说爱这个词
我们弄脏了它
黄河水那么浑,可它一开始是清的
我们已无法再跟过去决裂
那个杀死我们过去,给了我们明天的人
不是死于谣言,就是死于背叛
而那被杀死的,终又化为纵火者的灰烬
曾经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意义
如今已没有了意义
过去我们不知道寻找本身就是意义
如今也没有了意义
外面白茫茫,飞鸟尽投林
我们在屋内围炉打盹
此症,由来已久
唯有爱和满腔热情可治
另一种乡愁
一个人骑摩托穿行在乡间
村寨静悄悄,美丽的姑娘已远嫁
牛羊在走,小河在走,白云也在走
远近绵延梯田和丘陵
绿油油的庄稼,像已故的亲人扑面而来
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萦绕心间
某瞬间,我仿佛又回到遥远的过去
父母在劳作,而我光着脚丫
围着一堆地火转动黑眼珠,欢天又喜地
正值黄昏,母亲抬头,报以会心一笑
多么美好的印记啊
如今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断章
一只流浪狗躺在人行道上
鲜血淋漓,眼角有泪
在这之前,它刚经历了人人喊打
和被围观看热闹
还有另一种泪,肉眼看不到
正如此刻,无人知道我的感受
午后街头,一民工被暴打
双手抱头,不敢还手,眼神惊恐而绝望
现场那么多人,无人制止
包括我自己。若慈悲,为何不站出来
哪怕是挨一通揍
若不慈悲,为何又会心痛
冷风景
车窗外不时有孤山闪现
光秃秃的,呈决绝的俯冲状
只有深黄杂草贴地而眠
山间总会坐落着一间孤单小屋
眼睛一直盯着它们不放
车驶出老远了,还忍不住回头
尽管什么都看不到了
这样的风景,我想用一生去看
热闹的景,我不想看
回乡记
车驶入黎明境内
减速,再减速
久别的远山打满补丁扑面而来
东一块西一片的
像一幅重彩油画
白的是村落,缀有炊烟或云雾
绿的黄的是庄稼
记忆深处一群人
身上也打满补丁
站在黑瓦土墙下,晨风轻拂
那笑容温暖纯朴
这么多年过去了
为何还那么清晰
母亲
能让我一颗坚硬的心瞬间变软的
唯有你的抚摸
那双手,以前是多么温润
现在是干枯的,长满老茧的
有一回,你让我像儿时那样
依偎在你怀里
我能感觉到的,只有那一根根胸骨
我已经感觉不到乳房的存在
与其说无情命运夺走了它
不如说它已化作母爱
那喂养过我的乳房——隐秘而伟大
你轻轻抚摸着我——我想起摇篮曲
你深深刺痛了我——你已付出所有
抗争
我能感受到那只无形之手——就在背后
以及它那视我为刍狗的——宿命之力
我在那张悄然落下的网里左突右冲
印记
一颗汗珠掉到地上,至少摔成五六瓣
一天下来,要摔碎多少汗珠?我无法想象
那不是汗珠,而是一颗颗珍珠
碎了更珍贵
父亲就以那样方式扛起一个家
也将我们从70年代
一路跌跌撞撞扛到90年代中期
后来,父亲扛不动了
我们扛着他,一头扎进城市
像一群朝着草场嗷嗷叫的蛮牛
另一个我
休息天除外。只有到了夜晚我才像个人
或者说身心才获得安宁和自由
做自己喜欢的事
比如:阅读,写作,在网上与高手对弈
倘若人生如棋,又何愁没有胜算
有时到阳台上抽抽烟,与窗外的灯影对视
已是冬天。那只猫还像往常一样
蹲在电热箱旁烤火。我看它时,它也看我
有时我会把抱到怀里,给它捋毛,和它说话
夜很静。我喜欢这样的夜晚——与外界隔绝
它属于我。天亮后,我将不再属于我自己
一生如流水
又听见了流水声
——那是澜沧江,也可能是李仙江
或记忆中的某条河流
隔着我们生活的城市和狼藉
在群山之间,悠远的,不知疲倦地流淌
流淌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
我们的父辈们,就是听着流水声死去的
窗外的人海和车流,是另一种流水
浪花是人,暗流也是,触礁和沉船也是
有尽头,更像没有尽头
而我们却总在寻找出路
日子也是流水,在年复一年中
将我们送到不想去的出口
街灯昏黄
街灯昏黄,并不等于昏黄街灯
街灯为何如此昏黄?仿佛着了魔
是因为夜深空寂无人
空中弥漫着大年初一的风霜和雾气
是因为笔直的长街已打开每个毛孔
仿佛看不到尽头的未完结的地平线
可绿化树如此沉寂,已然长睡不醒
还是因为一个孤单酒鬼的突然出现
他摇晃又跌跌撞撞的身影如癫似痴
他的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
没有黑白之分,也没有冷热之别
桃花落
不想落也得落,落了又何妨
春天因你而美
或者你因春天而美
最好的时光你经历过
现在我们静下来
云淡风轻地静下来
走完这个春天
小河将更加悠远
表象与本质
时代花园广场是虚构的
你可以把它想成布拉格广场
或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广场
但现实事件却惊人地相似
每天都在上演
此刻你看见广场对面
一时髦女郎进入一男子房间
窗帘拉上的瞬间
你首先想到的是那种事
不只是你,所有人都会这么想
这就是大众思维和逻辑
不到水落石出
你不会推翻自己的判断
可现实那么复杂
有时不仅眼力抵达不了
心力也难以抵达
而已歌
写诗的,鼻孔朝天
卖菜的,捡破烂的,佝偻着身子
不都是谋生吗
不都是在十字路口徘徊过
不都是叶落知秋
不都是再晚也要回家
写诗的,每天写啊写,总想着去拯救
可他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盛放之花很美——形而上的诗人在思考
他不知道他已经形而上
凋零也是一种美——但他看不见
他逢人便说,地球是方的
世事熙熙,又攘攘
你叹人生何其短,他叹人生何其长
吹吹打打忽白头
别情
夜已深。一杯烈酒入喉
胸腔传来阵阵烧灼感
耳际回响风吹门窗的呜呜声
窗外,残月时隐时现
偶有夜鸟惊叫
脑海中又浮现你的音容
一别多年
不知你过得好不好
墙头草
狂乱风中,它拼命摇摆
这是无奈之举?或许它在以这样的方式抗争
或许它已沦为风的玩偶
无论哪一种,都充满悲剧色彩
它是如此卑贱。它只想活下去
它生于风中,又终将死于风中
历史之镜
刘邦驾崩前一年,韩信被处死
朱元璋驾崩前十三年,徐达被毒死
天下之大,竟容不下一个功臣
说到底,最可怕的还是人心
不然,何来叵测
就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
历史之镜高悬,至明,也至暗
世事穿心
我说我因误入歧途转瞬间负债累累
一看到银行来电就心惊肉跳
到现在都翻不了身
他不信——因为他没经历过
他说他这辈子除了老婆,从未拉过其他女人的手
我不信——因为我知其底细
我说我好过两个女人
一个抛弃了我,一个被我抛弃
他信——因为他懂的
他说他在里面的时候,几次寻短见
有一天,看到一缕阳光从门缝中透进来
那一瞬间,他泪流满面
想到还在上学的儿子,无比渴望自由
于是决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来
我信——因为他是父亲
他说他有一段时间,吃了上顿没下顿
交不起房租,朋友都离他而去
我信——因为我经历过
过客匆匆
从普洱往南走
去景洪
从景洪往西走
去勐海
从勐海往南走
去打洛
我以这样的方式
证明自己在路上
我是我的过客
打洛,许多事物正在老去
中缅219号界碑是这样
打洛江南岸是这样
附近的曼蚌寨子是这样
寨内的缅寺是这样
贝叶经翻到第二页
就不能往下翻了
再翻下去
我会看见前世的你
再翻下去
曼蚌寨子会传来叹息声
再翻下去
打洛江会在湄公河哭泣
佛爷口吐莲花
一朵两朵三朵
贝叶经就是这样飘起来的
泛黄的纸张
就是这样落下来的
声声慢
天刚蒙蒙亮,窗外又传来熟悉的叫卖声
一如准时响起的闹钟
只是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日复一日的叫卖声中
当年的青年已熬成老头
如今再细听,一声声催人肠
我从那一声声叫卖声里
感受到了无奈与悲欣
以及一个儿子、丈夫、父亲坚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