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春光
几天来都是寒冬里难得的晴好天气,看来老天爷向来喜欢成人之美。天刚擦黑,杂沓的脚步声就在通往镇小学部的大大小小的街巷子里响了起来。正月的夜幕总是早早拉开,才傍晚六点多,离“火龙灯”节启动仪式还有个把小时,我已按捺不住了,一头汇入了那一股人流之中。
穿行在老街,被时光的独轮车碾得光滑的青石板上,古檐老宅的灯影,星星点点的,斑驳一地。我无暇去细读这条幽深老巷里的前尘往事,循着锣鼓喧天声,不一会儿即来到了小学校园里。本以为应当算捷足先登,殊不料,校园宽阔的操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人流仍然在向这里汇聚,像条条小溪汇入一个欢乐的海洋。这是我记忆中一个暌违多年的场景!人们的快乐简单明了,写在一张张如沐春风的脸上。当我一脚踏入这片欢腾的天地,纯粹的欢乐扑面而来,紧紧地包裹了我、感染着我。我追着一盏游动的排灯细细打量,轻声读出灯罩上书写的“新春大福”“万事顺吉”的祝福;我在飞舞的火流星跟前驻足,看到迸溅的火星随着挥动的双臂,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弧;我顾不得自己的唐突,冒昧拉住一位乐得起劲的老大哥,问道:“今年的火龙灯比往年更热闹吗?”他连连说:“肯定的啊,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哩。”他用力地摇动着胳膊,仿佛在舞动着龙灯。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两头舞狮正在欢蹦乱跳,一头通体金黄,一头全身大红,浑身布满喜庆之气,在或欢快,或紧密,又或舒缓的鼓点声里,两头舞狮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嬉戏诙谐,舞狮者将狮子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博得了阵阵喝彩声。
竖立于舞台两侧的标牌上分别贴着“迎春”与“接福”四个斗大的字,红底黑字,醒目地道出了“火龙灯”里寄寓的人们朴素的愿望。壶天火龙灯发源地地处湘乡市壶天村,这是一种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从远古的传说中沿袭至今,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老百姓杀猪宰羊祭祀,耍火龙,以求保一方清泰。我看到一条分为13节、长30余米、插有40余支烛火的“火龙”,被人们紧紧地簇拥着,此时正安静地蛰伏在操场的中央。它才是今晚的主角。观众眼巴巴地盼着火龙腾飞的时刻,它却稳如磐石。热心致力于非遗保护的老刘告诉我,“火龙灯”的寓意,是一种祈福,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要举行过酬还神愿的“启猖”仪式后,火龙才会正式舞动。
看来主角出场,必得排场十足,气氛足够浓烈。骤然间,锣鼓震响,鞭炮齐鸣,礼花怒放,宣告着吉时已到,在烟火腾升与人们的欢呼声里,火龙仿佛从沉睡中乍然惊醒,龙首高昂,双目圆睁,俨然便有了一份傲视世间睥睨万物的气势。壶天火龙灯由龙珠、龙头、龙节、龙尾、龙背构成,要由十几个舞龙者共同配合完成,之所以叫火龙灯,是因为在火龙的珠、头、节、尾处插入了烛火。随着龙头上下左右起伏摆动,龙身律动飞舞,烛光摇曳,穿梭在耀人眼目的炭火流星之中,点燃起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
表演技巧难度极大,光一个龙头即达70余斤重,耍龙头的每个人一次只能舞三到五分钟,需要有六个人轮流耍龙头才能完成一套完整表演。刚刚被队友替换下来的大秋喘着粗气对我说:“这可不是那么轻巧的,一个晚上耍下来,一般的人真吃不消。”这是个不到四十岁的精壮汉子,看他那脸红颈赤的模样,我想见得到耍龙头的艰辛,关键是光有一身蛮力还不够,还要把龙头舞得灵活自如,腾挪扭转,进退自若。全靠龙头这个“大脑”指挥,整条龙耍得浑然一体,才能盘旋出一派风生水起来。精神抖擞的舞龙人,尽兴表演游龙出海、礼仪朝拜、漫游世界、滚翻腾云、喜聚蟠龙等灯技,他们紧握龙把,脚跟稳健而灵动,随龙头挥舞,至于环绕火龙的火流星、花灯、排灯、走马灯之类,则是不可或缺的渲染,衬托出“龙”之威严与英武。大秋告诉我说,壶天火龙的两只眼睛里,放置的是两个手电筒。这是与别的舞龙不同之处,到了夜里,手电筒光线射出去,整条龙便锐气十足了。壶天火龙灯融龙、灯、舞、火于一体,舞火龙队伍由指挥、先行、火龙主体、配套辅体、乐队等组成,近三百人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气势雄壮。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这三天的表演日,注定成为父老乡亲一年中最为隆重也最为狂欢的节日。
年富力强的村支书为了筹划组织这个活动,从年前即忙得两脚不沾地。村上为了让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以延续,联手镇火龙灯协会,坚持守正创新,以期让这项传承了多年的民俗文化活动得以流传后世。壶天镇现在老街的模样,早在清末民初已具雏形,那时商铺林立,各行各业分布于上街头、中和总、下街头三个地段,成为稻米、花生、薯粉、茶叶等土特产的集散地,一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常。沧海桑田,几经沉浮,而今天的壶天村已经一步步跨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获评了“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等多项称号,可以说,壶天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腰杆子硬起来了,以往为耍火龙灯上下街头争强好胜、大打出手的现象绝迹了。文明乡风如和煦的春风涤荡着壶天的乡野。村支书脸上的喜悦如缤纷绽开的烟花,他扬手指着欢腾的“火龙”,附在我耳朵边大声道:“老百姓就是这样,日子越红火,就闹得越开心。”
说话间,一组“盛世花开”的礼花弹在高空中炸响,一幕幕变幻无穷的绚烂景象,把千年古镇的上空照耀得一片辉煌。“火龙灯节祈福拜年,火龙起舞大闹新春,这才是真正的年味。”特意带着妻子孩子从邻市娄底赶过来的张先生,感觉到了久违的震撼。
耍火龙灯的重头戏在“接龙”。“启猖”仪式过后,“火龙”踏着热闹喜庆的锣鼓声,去壶天街巷间游走,村民们纷纷紧随其后。火龙灯所到之处,挨家挨户便会敞开家门,以祭品及烟花礼炮迎接。一路的烟火弥漫,一路的人声鼎沸,一路的春意盎然,“接龙”纳喜迎福,接来崭新的希望,成为夜幕中的一道喜气洋洋的独特风景。百年“火龙”,春光涌动。一条“火龙”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国泰民安的祈祷,也是薪火相传的舞龙人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