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碟调白萝卜丝
不畏清晨的严寒,不嫌等红绿灯麻烦,我隔三岔五会去三环北边、紧挨农贸市场的一个小店吃早点——喝正宗胡辣汤,吃油炸菜角或水煎包。多年风土演变使然,郑州人早上贪咸口,目前以喝胡辣汤为主,挤得豆沫、油茶、豆腐脑都“靠边儿站”了。我在这里吃早点时,还喜欢往小碟子里挑一筷子调白萝卜丝,配着吃。
为什么说“调”,而不说炒或腌?炒菜是熟菜,腌菜是咸菜,豫人口中的调菜,是调和而成的凉拌菜。尽管可以现场凉拌白萝卜丝,却非我说的那种,我说的调白萝卜丝需头天夜里现切丝,用细盐腌制,让它出水——白萝卜天生有股子恶味儿,盐渍出水,将水弃掉,便去了恶味儿。放置一夜后(作用相当于“饧面”),加香醋和小磨香油拌一下,是佐餐的绝妙小菜。
调白萝卜丝,要用经冬霜洗礼、长足个头、新近出土、掉在地下就碎成八瓣的青头白萝卜,古人曰“土酥”。这种萝卜的“最佳赏味期”在霜降到春节之间,再往后萝卜出芽,就糠心了,煠了剁碎包饺子、包包子还可以,生调则不佳——毕竟萝卜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
豫北人吃的更本色的调白萝卜丝,还要放芫荽,加柿子醋而非香醋,这样味道才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还不能放开肚子饱食,豫人管喝玉米粥叫“喝糊涂”(“涂”字发“肚”的音),也有煮小米汤的,没有正儿八经的炒蔬菜来下饭,基本上吃咸菜和酸黄菜,就算芫荽调白萝卜丝,也不常吃。
记得那时父母带我出远门——去三舅和姥姥家所在的鹤壁矿务局,统共二百多里路,现在开车走高速公路两小时就可抵达,当年却要先乘长途汽车到新乡,再换乘京广线的火车到汤阴县或浚县。如果时间尚早,日落时分紧跑慢赶越铁轨,坐上班车,当天夜里能抵达鹤壁,要不就得在汤阴县或浚县住一宿,等第二天再走。
我还是小学生,自然不知道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范成大的《冬至夜发峡州舟中作》,晚上在汤阴县的旅店,只听父母商量道既然带老三出来了,明早参观一下岳飞庙再去鹤壁不迟,岳飞庙还开门吗?接着,他们一递一口说我们几个孩子学习的事。第二天早上,母亲对父亲说,岳飞庙不是“四旧”吗,这时候参观,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还是安心吃早饭吧。早餐店的大搪瓷盆里有芫荽调白萝卜丝,那味道,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驻留。同样的饭食,在门外或地头吃,风味大不同,何况是走亲戚的途中。
学校放假后,我从县城回到山里老家,一天三顿饭,中午是糊涂面条,早、晚是糊涂玉米糁。清汤寡水不顶饥,就在稀饭里放红薯或蔓菁,要不拍玉米面小圆饼,下到锅里煮。蔓菁煮熟了味甘,但和白萝卜一样,有股子怪味儿。老家的蔓菁分两种,大的白蔓菁味淡、味恶,质地松软,小的黄蔓菁圆溜溜的,味甘,既糯且韧,沁阳人、博爱人唤这种吃口为“腻”。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就算在同一个锅里搅饭勺,兄弟姐妹中也有死活不吃蔓菁的;当然,也有人嗜好稀奇古怪,或近乎沈从文要汪曾祺吃他做的烧慈姑,说比土豆“格高”。总之,蔓菁不似没脾气的红薯,能雅俗共赏。
言归正传。冬天来了,郑州的农贸市场非常热闹,堪比“蔬菜博览会”,用明人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中的“蔬谱”对照,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之所以舍近求远来这里吃早点,是因为小店紧挨着的农贸市场的根茎类蔬菜多,红白萝卜、芥菜疙瘩、洋姜生姜、土豆苤蓝、山药红薯、莲藕地瓜、芋艿荸荠……令人目不暇接。单是白萝卜一类,就有本地传统的青头白萝卜、圆而小的信阳青头白萝卜、上青下白棒槌模样的白萝卜、象牙白萝卜、水红皮白萝卜等。就像流沙河说萝卜:“圆球形的、扁圆球形的、圆锥形的皆有,更有长圆锥形的。多为白色的,也有红皮的、绿皮的、紫皮的、黄心的,品种繁庶。”郑州样样好,唯独没有蔓菁,我家每年冬天吃的蔓菁,都是夫人网购的。她网购过新疆、河北、山西产的蔓菁,今年买的是辉县山区产的,甚好,我母亲的籍贯就是辉县。
蔓菁、芜菁、大头菜这一家子,区分起来颇饶舌,这就好比普通话与方言,想搞清楚大不易。古人经常把蔓菁、萝卜当成一对儿,元代公、私的著名农书——《农桑辑要》与《东鲁王氏农书》,蔓菁、萝卜是挨着排的。今人则把蔓菁和大头菜混为一谈,包括大名鼎鼎的王世襄老人;去年中华书局再版《群芳谱诠释》,伊钦恒先生说蔓菁时也如是。大头菜是个筐,蔓菁、芥菜疙瘩、盘菜、苤蓝、榨菜头等,都可以往筐里装。
《东鲁王氏农书》指出:“蔬茹之中,惟蔓菁与萝卜可广种,成功速而为利倍。然蔓菁北方多获其利,而南方罕有之。”蔓菁的地域性强,在我的老家南太行以及河洛地区、巩义偃师一带都有。偃师人开的“蔓菁汤”饭店,以河洛乡土菜为主打,在洛阳开了许多年,仍旧吃香。前不久,我在巩义城区又碰到“蔓菁汤”,好味重品,店家将蔓菁干、国槐槐豆和大枣放在小米粥里熬煮,复合的甜口,化解了蔓菁的怪味儿。
曾几何时,担心参观岳飞庙生忌讳,现如今,到博物馆“打卡”成新潮流;曾几何时,在糊涂玉米糁里煮红薯、蔓菁充饥,现如今,多种多样的好吃食尝不完。今昔相比,天壤之别。尽管物质丰富了,糊涂玉米糁里煮蔓菁、芫荽调白萝卜丝,我一直割舍不掉,只因它们是老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滋养我们、助我们成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