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远上白云端
我站在观景台上,在白云缭绕间,看到一幅永和梯田的水墨画,层层叠叠,郁郁苍苍,分明是一幅用汗水砚墨、智慧挥毫的壮美长卷。一道道梯田,犹如一层层涌起的波涛,成排山倒海状,大有让我倾倒的磅礴气势。那黄土的本色,让我想起一路观赏的奔腾的黄河;那绿色的植被,让我想到永和人冲天的豪气。陪同的友人指着前方告诉我,这片连绵不断的梯田有6万亩之多,大多是近年间坡地改造而成。我闻之心头一振,真了不起,好一个巧夺天工的浩浩工程!四下环顾,但见一层又一层的郁郁葱葱,带着黄河乾坤湾的神韵,铺展在万顷黄土高坡,伸向飘着白云的山野。哦,多美的黄土地,多美的永和梯田。
我情不自禁想到云南的元阳梯田,与新兴的永和梯田堪称相得益彰,那可是1300多年的经典传承,哈尼族人祖祖辈辈造就了南国秀美的田园风光。当初,我居高远眺,久久流连于那片神话般的仙境里,陶醉于云中梯田那一方红土之间。而今,我又久久流连于这片神奇的现实中,沉醉于云中梯田这一方黄土之中。哦,一方红土,一方黄土;一片脱胎于历史,一片延伸于现实;一个生于南国,一个根植北国,这一南一北两大梯田,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各自的美丽。
世人知元阳梯田者众,知永和梯田者寡矣。就我而言,来永和之前,也并不知晓在绵延的黄土高坡上,还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黄土地。春日,“周末散文五人行”以延安为起点,沿着当年红军东征的路线,东渡黄河,来到山西永和采风,在参加了当地盛大的槐花节,游览壮美的乾坤湾,参观红军东征纪念馆后,主人盛邀我们去看永和梯田。我当时还有点怔然,暗自思量,永和梯田会是个什么样子?
当我乘车远远看到永和梯田尊容时,我释然了。车子沿着新修不久的盘山公路前行,犹如行进在山水画卷中。一道道梯田,逐随山势而兴,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黄色的基调,绿色的覆盖,像金色的阶梯之上,铺上了碧绿的地毯,横看似烟波奔涌,侧看如玉鳞斑驳,直看得我激情荡漾,一时冲动,竟脱口而出“狂言”:“我要写写永和梯田!”同车的作家李培禹立马“添油加醋”地说:“诸位听好了,这个题材,剑钧写了,你们就别惦着了。”我顿时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好在我与永和梯田一见如故,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大大小小的梯田从山脚盘旋而上,如游龙走蛇缠绕山梁,绕了一圈又一圈,还有那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像是给永和梯田扎了一道道彩虹门,看得我是心旷神怡。这一切完全颠覆了我对黄土高坡的印象。
车行至永和梯田之前,一路目睹了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永和地貌。绵延十几公里,竟然见不到一个村落,也寻不到一个窑洞,那里大都植被很差,光秃秃,难觅一丝绿色。当时我就在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造就黄土高原独有的地理风貌时,也带给这片土地荒凉与贫瘠。千百年来,受风雨侵蚀,裸露出风化的黄土层,骨瘦嶙峋,给人带来几分幽远的苍凉。
我将头探出车窗,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由生出几分沉重。就在这时,我惊异地发现,不远处的孤崖钻出了一枝无名花,开在寸草不生的陡坡,枝繁叶茂格外惹眼。我迅即用手机拍下那枝花,很想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是如何生存,又如何盛开的。友人告诉我,大自然就是这般神奇,旺盛的生命力也许就出自植物坚韧而耐旱的基因,当许多花草树木由于土地贫瘠和缺水,没有生存空间时,它却可以破土而出,迎风绽放,恰如人们常说的口头禅:只要有一点阳光,它就会灿烂。
我想,永和梯田在如此环境横空出世,也正是令人震撼之处。它犹如孤崖无名花盛开在我心田,让我在山西永和感受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就像九曲黄河中的乾坤湾,纵逢重峦叠嶂,也要千回百转,涌向希望的彼岸。友人告诉我,永和山多,沟壑多,土地贫瘠,千百年来,一直靠天吃饭,早年在坡地耕作,粮食单位亩产也不过300斤左右,若遇大旱,颗粒无收也是常事。因而,永和长期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前些年,永和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坡改梯”的战略决策,一场改天换地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勤劳的永和人用辛勤汗水在黄河畔书写了“永和梯田”的大美华章。他们十年磨一剑,在纵横309平方公里的黄土地,实现了土坡整治,有效地缓解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
“近些年,我们机修梯田、人工造林、坝滩联治,多管齐下,梯田的单位亩产提升到1000斤左右。”友人兴奋地告诉我:“在永和,了不起的还有那些红军东征精神的传承者。看到了吗?梯田的那一边就是红军东渡黄河时路过的赵家沟。毛主席就在那里住过五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永和精神,也源于永和人在循着红军东征的足迹。”
“这么说,那片梯田就是赵家沟村的了?”我想当然地问道。
“没错。”友人点了下头,说:“等会儿,我们开车过去,参观一下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几位作家可以感受一下历史留下的印记。”
我俯瞰着白云缭绕的永和梯田,豁然间生出了创作灵感。“梯田远上白云端”,一篇散文的标题从心底流出。瞭望远山的白云,轻轻地飘在蓝天与梯田之间,那般自然,那般壮阔,那般秀美。我豁然顿悟:我沉醉的不仅仅是永和梯田,还有更为可贵的永和精神。永和梯田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像九曲黄河百折不挠,像孤崖的无名花自强不息,像红军东征的脚步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