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四千精神”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温州:古韵与新风交织的册页(组诗)
拜谒刘基庙
拜谒刘基庙,其实是在拜谒一盏
亮在历史中的灯
眼前的庙宇,是另一部木结构的典册
明朝这位开国元勋,用手中的笔,著书立说
用一生灌注着豪情与风雨的足迹,写下
沉甸甸的自传
轩敞的,是供奉敬仰的建筑
更是一颗坦荡陈策的心
在静谧中,我深读着这样一个
庄重了千秋的灵魂——他的生命
的确有光,向后世传递着箴言与启悟
多少妙笔来到这里,留下联章与匾额
墨宝间氤氲着追思与长忆
怀远的情感,与温州大地上的古榕树一起
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就这样,一盏灯
把我从里到外,照亮
走进刘基庙,就是踏入了时光的回廊
那立德、立功、立言的明亮
闪耀成指引后人破浪进取的坐标
而最巍峨、庄重的庙宇,建筑在
我们的心头
题石桅岩
远古的巨灵巍巍隆起,在鹤盛乡的峡谷中
静立。三百零六米的海拔,犹如大地的拇指
翘向苍穹。岩体上,岁月的累累印痕
交织出一道道指纹
这株拔地而起的“浙南天柱”,撑开一方
辽阔、瓦蓝的想象。它又是一根牧鞭,放牧
长风与流云。岩顶双耸,是莲蕾并蒂
等待着绽放。当云雾翻涌,群山隐没
它便化作穿行在光阴之河中的一支桅樯
写意着劈波斩浪的雄健
东边,人头岩在安详地守望
把冬去春来的流转,读作一卷画轴
北边,草坪如毡,绿意恣肆泼墨
在山水间尽情淋漓着诗意的蔓生
南面的淙淙溪流中,石碇步横躺,音节跳跃
金色的余晖把岩影在水中拉长
牧童与黄牛悠然了唱晚的小调
下岙村的炊烟,挽住一缕缕轻盈的思绪
石桅岩——这支绝世的诗笔
不动声色地誊写着别样的风采
一袭飞瀑,是一个潇洒的笔画
一处景致,是一个灵动的偏旁
我以敬畏之心,把石桅岩读作
一部无字的奇书
碗窑村印象
可以确信,许多年以后
青花窑里的火苗,还在继续生长
从康熙年间吹来的风,穿过时光长廊
在烈焰渲染的炽热里,依然滚烫着
那一轮轮冰清玉洁的梦想
窑火与月光,勾勒坡上八角楼的轮廓与线条
穿斗式梁架,撑起艺术的空间
书法与陶瓷,在此温柔地碰撞
墨香与土韵,共同幻化着韵彩旖旎的交响
博物馆的橱窗内,陈列着静泊在
碗、盆、杯、瓶中的历史
碗窑的往昔,在陶瓷的花纹里清晰呈现
三折瀑布的唱腔,带着飞流直下的醉意
把大地心跳的砸疼。浪花溅起的感慨
洇透了一幅山水
古戏台空寂已久,窑火生长的故事还在继续
檐角的人物,默诵着旧年的兴衰
那粒培植进瓷器的火种
长成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
碗窑村的魅力,在时光深处闪亮
在古今交融中,像轻轻捧起的一轮月亮
又轻轻放进了呢呢喃喃的颂辞
前沙村:古榕誊写的乡愁
以乡土的名义,为七都前沙村的那些古榕树
一一命名:乡愁,乡情,乡韵,乡趣
静谧中的扼守,把悠悠岁月丰盈
把不会褪色的情感,一叶一叶收藏
草木写意兴荣
于屋宇的错落间,婆娑吟哦一支悠悠恋曲
荡漾在一脉波光里的亮色,与江石上的苔藓
一起,被拾进了蜿蜒的诗行
美学,在深深的庭院中布施下来
跟从古榕树的旗语,走进
“其乐融榕”的研学
从“温州精神“的脉络里,汲取滋养
从一圈圈年轮间,提取出苍翠欲滴的记载
那一缕缕芳香,漫过街巷
一步步铺开静谧与吉祥的话题
登观鸟台,看白头鹎、乌鸫从展翅而起
我也有了腾飞的渴望
在大草坪上露营,把落日当作一只巨砚
泼墨渲染。当星空低垂至草尖,梦境
被点点星光铆焊在那儿:寥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