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湖,撑起一个文学流派
白马湖有两个月亮,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湖里。
日前,“白马湖文学之夜”活动在上虞的春晖中学举行,10件作品荣获首届“白马湖散文奖”。湖中那个存在了百余年的月亮,依旧散发着光芒。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一曲《白马湖之冬》传唱了百年,想来白马湖的冬天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不然国学大师夏丏尊也不会感慨“白马湖之冬,可谓是快意人生!”
白马湖,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当湖边的那群人变成了一个文学流派,当一个湖牵住了若干的文学大家,且历经百年依旧不衰,其中必有它的缘由。
又是一年冬日,一起去白马湖寻找一个答案。
昔日: “文友酒会”, 与文学初遇
白马湖,位于上虞区驿亭镇,三面环山,风景秀丽。
白马湖之于上虞,地位无人能撼。不为其他,而是在历史上,湖边出现过的那一群文人。
上世纪20年代,教育学家经亨颐在白马湖畔创办了春晖中学。“白马湖散文奖”就是以20世纪20年代在上虞春晖中学任教的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文学流派)所创作散文作品形成的风格流派而命名的。
“白马湖派”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台湾诗人和散文作家杨牧1981年编选的《中国近代散文选》的《序言》中。
有人称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提法,它将一个长期以来被文学史视野所忽略或所遮蔽的独具特色的文学(文化)现象发掘并展示出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杨牧所编选的是散文,所以着眼点也就放在散文。
如果我们由散文放大开去,放大到整个白马湖文化--当年聚集在白马湖的作家、艺术家教育家们所创造的文化,这个“白马湖派”应该包含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内容。
在春晖中学,记者见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最牛课表。国文朱自清,下午讲座蔡元培,英语朱光潜,美术丰子恺,讲座李叔同,国文夏丏尊,讲座叶圣陶……放眼全国,应该没有哪所学校能够和春晖中学“媲美”。
在白马湖畔,这些文人留下了不少作品。
春晖中学戏剧老师李叔同晚年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在春晖期间谱写的《送别》,是无法超越的国风歌曲经典。那个“山外山”,正是白马湖旁的象山。长亭古道,晚风夕阳,正是当年春晖的独特景色。
春晖中学语文老师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入选我国义务教育教材。春晖期间,专门写了一篇题为“白马湖”的散文,记叙春晖往事。文中透露了大师们的一个共同爱好--绍兴黄酒。
提到绍兴黄酒,不得不说白马湖文学之夜的前生:“文友酒会”。
春晖中学国学老师叶圣陶,创立了名噪一时的白马湖派作家“文友酒会“。每周举办的白马湖派作家“文友酒,入会条件之一是必须一次能喝五斤绍兴酒。其实,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铎等全都能达到入会酒量,这也是大师间的一种“情趣”。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些民国大师们从骨髓里融入了绍兴文化。
浙派名师培养工程人选、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上虞春晖外国语学校党建办兼校长办主任陈昊觉得,“白马湖文学流派“的作品固然重要,但是文学背后的思想,同样重要。
今日:齐聚湖畔,畅聊文学之夜
再次回到“白马湖文学之夜”。
12月1日,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白马湖文学之夜”活动的作家们齐聚白马湖畔,参观春晖中学,踏入“晚晴山房”“小杨柳屋”“平屋”等春晖文化名人旧居,感受湖畔的文学之美。
首届“白马湖散文奖”评选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评选中有一条要求,那就是作品要传承白马湖散文流派的创作风格,体现自然、平和,凸显其散文独有的审美性。
在一众参赛作者中,不乏目前中国文坛具备创作实力和影响力的中坚作家,包括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各类奖项的众多作家。
大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以来,累计发表作品近2600万字,其中“长河小说”《你在高原》于2011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此次凭借《张炜散文》获得首届“白马湖散文奖”大奖。
“我第一次来上虞,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以前还没来过,这次算是一饱眼福了。”张炜说,白马湖畔,诞生了诸如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长闲》,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刹那》《白马湖书录》,丰子恺的《山水间的生活》,刘叔琴的《教育与人生》等经典散文佳作,让人印象深刻。
“朱自清在散文《白马湖》中写道: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看着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开发在活动现场情不自禁吟诵起朱自清散文的经典语句。他告诉记者,白马湖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奇迹,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现代散文,绕不过白马湖文学流派。
“立足于平民本位和平民立场,表达了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追求平凡质朴、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当代文学研究者王晓初在《论“白马湖文学”现象》中对其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许多现当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对“白马湖派”的特性做过不少概括和阐述。
在白马湖之夜,上虞区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忆往昔,这里有一段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光辉岁月”,造就了白马湖文学流派,成就了“白马春晖”名人大聚会之佳话;看今朝,这里有一座朝气蓬勃、近悦远来的“青春之城”,传承发展“4+X”地域特色文化体系,锚定白马春晖片区“教育之湖、人文之湖”定位,打造独具“民国风、书香味、文艺范、年轻态”的“现代教育新高地、人文精神朝圣地、汇智聚力集贤地、市民休闲后花园”;向未来,这里有一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美丽邂逅”,精心打造“白马湖文学之夜”品牌活动,使其成为“青春之城”建设的鲜明标识。
明日:白马湖畔如何谱新曲?
向未来,如何让白马湖里的“月亮”照得更久更远?
在白马湖畔,这些年,驿亭镇正在积极打造休闲小镇。
近年来,驿亭镇依托白马湖和“春晖文化带”,积极创建省级运动休闲小镇。今年3月,驿亭镇东西泊成为“绍兴市龙舟运动基地”,白马春晖亲水运动休闲小镇被列入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培育名单。
“白马春晖、二都杨梅、五夫工业”是驿亭镇的三张金名片。从2022年开始,驿亭镇新上19个文旅建设项目,除了再现驿亭火车站、隧道、煤渣路、荷塘等景观外,还对名人旧居带、半亩方塘、白马书屋、象山游步道、晚晴山庄遗址、游船码头等景点进行修缮和提升。
此外,驿亭镇还专门编制《上虞区白马春晖亲水运动休闲乡镇规划(2023-2027年)》,依托白马春晖资源优势,踏上打造亲水运动休闲小镇征程。今年,白马春晖亲水运动休闲小镇被列入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培育名单。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在景点半亩方塘缓缓盛开。
陈昊认为,“白马湖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最终目的是让现在的人也喜欢上文学。
首先可以搭建白马湖文学的展示平台。开辟白马湖文学的展示区,优秀作品可以通过推荐在全国各类文学媒体网站进行发布,扩大影响力。只有传承,才能历久弥新。
“二是转化。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搬到银屏,把它转化成可视化的文化宣传,也把白马湖文学转化成一种力量。同时也要培植白马湖文学创作的作家团体,培育新生力量。”陈昊说,三是创新。要对“白马湖文学”进行创新。只有文化之湖,文化之屋的现象出现,“白马湖文学”才是真正得到了诠释。
百年来,白马湖畔的那群文人,遗留在湖中的那个月亮,一直照亮着今人前行的道路。
月亮在湖里荡来荡去/仿佛多年后/你温柔的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