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面对持刀歹徒,他挺身而出,把受伤邻居护在身后;面对邻里纠纷,他百般劝解,全力维护社区团结稳定;面对困难群体,他慷慨解囊,倾力帮助他人;面对荣誉光环,他淡然一笑:“助人为乐、积德行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姚志强:用爱温暖这世界
来源:天山时报 | 程煜 张晓华  2025年01月02日09:26

2022年7月,姚志强荣获“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姚志强提供)

2024年12月16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公示了299名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其中“见义勇为”类58名,兵团第十二师一○四团西城东社区居民姚志强入选其中,是兵团唯一入选“见义勇为”类的先进典型。

血刃下的见义勇为

姚志强居住的一○四团西城东社区四规划区是一片平房区,他在本地有两个院子,大院子在坡上,主要做住房、办公室和库房用,坡下还有一处小院子,作为工房用。2020年8月29日,姚志强当时正在坡下的小院里干点杂活。

姚志强家大院子位于坡顶的三叉路口,朝南的巷子里面还住了四家人,巷子头是老刘家,左边是老高家,两家大门相距约十米。老刘家距姚家大院约有五十米远,离坡下的姚家小院一百米左右。

那天下午的血腥,至今让姚志强想起来心悸,回忆起那段往事,他的表情一下凝重起来。

老高的儿子小高自十五六岁离家在外打工,十多年后返回家中,用挣来的十多万元给父母买了一套楼房,他自己则住在平房里,性格孤僻,一般不与人打交道。

身材魁梧的小高那天中午站在老刘家门口大骂,老刘心里十分害怕,打电话给姚志强,请他帮忙把小高弄走。姚志强在当地工作生活了35年,因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谁家有难事和矛盾都会找他帮忙,而他也从不推辞,竭尽全力。

姚志强叫上邻居老曹一起前去劝说小高,壮壮实实的小高手中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剪刀,正站在老刘家门口大骂,两只眼睛被愤怒烧得通红。

姚志强和老曹了解了情况,过去多年两家一直有矛盾,关系本就不好,而当天发生的小事再次加剧了矛盾,一气之下小高回家拿了把剪刀就往老刘家冲,老刘见势不妙赶紧关上大门,小高冲不进去就站在大门口破口大骂。

了解了原委,姚志强和老曹一再劝说小高不要生气,最终将他劝回自家院中。姚志强和老曹也各自返回家中忙自己的事儿。

下午5点多,正在坡下小院里忙活的姚志强听到工人小蒋站在坡上喊他:“姚哥赶快来,小高正在翻老刘家的院墙,老刘让你来管管!”

“多大点事,邻里邻居的闹成这样,有必要吗?”姚志强一边心里埋怨小高一边往坡上跑,一百米的距离几分钟也就上来了。他刚站到坡上还没顾上好好喘气,就听到前方老刘凄厉的喊声:“杀人啦!杀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姚志强惊惧地抬眼看到前方刘家大门敞开,小高正提着一把磨得锃亮的大砍刀追着老刘砍,老刘被迫从自家院子跑出来躲藏,而刘妻此时已经被砍倒在地,浑身血流如注。

姚志强赶紧顺着巷子往老刘那儿跑,跑到中间发现自己双手是空的,这赤手空拳怎能敌得过拿着大砍刀的小高?他赶紧往四周看了一下,发现路边墙根下有根一米多长、七八公分宽的板条,没空多想,他拿起板条继续向老刘跑去。

冲到老刘跟前,姚志强才发现,倒在地上的老刘浑身是血,魂飞魄散,身体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只见小高正挥刀砍向老刘,倒在地上的老刘用左手护着头,左手被砍伤,脖子也被砍伤,浑身喷血,危在旦夕。

姚志强一个箭步冲到老刘前面,用身体护住老刘,一边用手中的板条抵挡小高挥过来的砍刀,一边高声喝斥小高停手:“放下刀!放下刀!”但当时已经疯狂的小高根本不听,一个劲地挥舞着手中的刀砍向姚志强。

姚志强手中的板条几下就被凶手锋利的砍刀劈成两截,掉在地下。他知道此时这个板条是抵挡不了砍刀的,只有赶紧再找个能用的工具。

可当姚志强环顾四周,狭窄的巷子里根本没有一件可用的工具,情急之下他只好拣起掉在地上的半截板条继续拼命挥向凶手,同时大声怒吼让凶手放下刀。

“当时小高红红的眼睛瞪着我,手中的砍刀挥向我,说实话我心里也害怕,但又不能退缩,我要退缩,老刘肯定没命了。我顾不上多想,不停地挥动板条,只想着怎么把小高手里的砍刀打下来,怎么把他抓住。”

姚志强使出浑身力气一次次挥动板条击向凶手,终于将凶手逼退到自家大门口。“嘡”的一声,姚志强又一次用力挥棒,将凶手手中的砍刀打落下来,砍刀落地之后滚入院门,失去利器的凶手被迫退入院中。

姚志强见机立即关上高家大门,疯狂的凶手捡起刀拼命砍剁大门,想冲出来。趁这个空档,浑身是血的姚志强赶紧拿出手机拨打120救人。

“那时我是真的紧张,浑身的力气在与凶手搏斗时已经用完了,腿都是软的,拨120这三个数字我的手抖得拨了好半天才拨出去。”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姚志强面色肃然:“打完120,我又赶紧打110报警。我们这里紧靠雅玛里克山,老高家院子里有后门,凶手手里有刀,如果从后门跑到山里或市里,那就会对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12月20日,当年参加抓捕凶手活动的老君庙派出所民警梁松向我们回忆当时的场景。

“接到报警电话后,我们老君庙派出所的民警在时任所长孟晓龙的带领下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在路上孟所就向乌鲁木齐垦区公安局领导作了汇报,副局长塔里哈提很快也赶到了现场。

在局所领导的指挥下,我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布控,我和塔局在高家大门正面进攻,孟所和其他几位民警布控在院子周围,以防凶手逃窜。我一手持盾牌防身一手持枪前进,塔局一手持枪前进一边向院内喊话让凶手放下武器投降。

喊了三遍见院内没有反应,我们打开大门攻进院内,凶手站在屋门前手握凶器情绪激动,我们一边大声警告他一边冲上去,很快制服了准备反抗的凶手。”

警察带走了凶手,事后才知道凶手患间歇性精神病,因为矛盾纠纷刺激再次犯病,进而持刀伤人。120将老刘和妻子送进医院抢救,刘妻被砍中要害因流血过多而失去生命,老刘因送医及时保住了性命。

事后,有邻居说姚志强:“你真傻呀,凶手万一砍死砍伤你怎么办?”

姚志强的妻子听说这件事后心里害怕至极,刚开始想不通,掉着眼泪埋怨丈夫:“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上上下下、老老少少这一大家子都靠着你,你要是有个啥事,让我们怎么办?”但通情达理的妻子慢慢理解了丈夫:“他就这么个人,遇到这事,如果大家都不帮忙,那这个社会就太冷漠了。”

从医院回来后的老刘抱着姚志强大哭:“是你给了我一条命,你是我家的恩人!”老刘大儿子的准女婿第二天专门上门感谢姚志强,跪在他的面前磕头表达谢意:“感谢姚叔救了我爷爷的命,您是我家的大恩人!”

姚志强从此却落下了心理阴影:“以前我胆大走夜路从不害怕,但自从那件事以后胆子变小了,晚上走路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住在平房院子里管理公司,我老婆每天都会打电话提醒我,天黑前把车开进院子,早早把大门锁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因为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姚志强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辈子做好事的兵团好人

一位伟人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在一○四团西城东社区居民心中,姚志强就是一个一辈子做好事的好人,一位值得信赖的好人。正因为如此,姚志强荣获“兵团道德模范”、“兵团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姚志强帮助过的众多人中,老李算是一个特别特殊的人。

12月18日中午,我们见到了今年57岁、身材高大壮实、见到姚志强就一脸笑眯眯表情的老李——李西宁。

老李年少时离开老家到新疆流浪了二十多年,因为长期没有与家人联系,父母去世后,当地派出所以为他已不在人世,便注销了他的户口和身份证。因为没有身份证,老李找不到工作,坐不了火车,生活和出行都成问题,回家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浪汉。

2020年8月,尘肺病严重的老李排不了大小便,浑身水肿,因为没有身份证,没法到医院就诊,流浪到姚志强家附近。没钱租房的老李只好睡在路边,附近好心的居民给他送去被褥、吃的喝的。

姚志强看到奄奄一息的老李非常同情,就把路边一台报废的依维柯汽车收拾一下,给老李作临时居所,每天安排工人给他送吃的喝的。

眼看着老李病入膏肓,姚志强和老曹、王龙几位邻居商议后,认为让他在这等死不是个办法,得搞清楚他是哪里人,想办法让他返回老家治病。

姚志强多次询问老李老家是哪里的,他总是含含糊糊说不清楚,后来经过耐心开导终于问到一个有价值的线索,老李的一个亲戚在奎屯开过旅社。姚志强赶紧上网查找,通过营业执照找到身份证,又通过身份证找到了手机号,最终联系上了老李的这个亲戚,问清楚老李的老家在陕西商洛市洛南县,最终联系上了他老家的亲人。

有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姚志强立即把情况报告给了老君庙派出所。派出所给老李开了证明,姚志强给老李买了一套新的内衣内裤和外套、裤子、鞋子,并给他备足了食物,还塞给他800元钱,把老李送上了返乡的火车。

阔别二十多年回到老家的李西宁终于有了身份证,经过治疗身体也完全康复,他始终记着在自己危难时候帮助自己的那些好心人。2023年8月,李西宁再次来到一○四团西城东社区,给姚志强送上一面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当时我浑身肿得都站不起来了,回到老家后医生对我说,再晚个三五天你就没命了。”说起当时的情景,老李唏嘘不已。

“在这里,社区群众待我就像亲人,尤其是姚总,对我就像亲兄弟一样,我心里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自此,他在东社区找了一份工作,经常到姚志强办公室串门聊天,生活得安稳开心。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口中,我们听到了姚志强更多助人为乐的故事。

一○四团西城东社区副主任向明浩告诉我们:“姚志强在社区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谁家有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力而为。社区有个87岁的老太太独居,姚志强知道后经常买些米面油送上门,经常还安排工人去给老太太打扫房间。社区有几个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姚志强知道后经常买些学习用品,让我们送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多年前,姚志强的一位邻居王老太身体不好,儿女不在跟前。姚志强那时开着一辆130车,其实两人当时也不熟悉,但只要王老太不舒服喊他一声,他立即开车拉着老太太到医院看病。后来,王老太跟他关系越来越好,当他是自己孩子。

一位姓李的居民家中发生火灾,姚志强让工厂里的所有工人停下手里的活,立即到火灾现场灭火,而他自己不顾安危爬上正在熊熊燃烧的房顶,拿着消防管带拼命灭火。

每年高考时,姚志强都会主动加入爱心志愿服务车队,早出晚归接送高考学子,并且细心地在车上备好饮料和小吃,以方便学子。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拥有私家车的居民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在姚志强的生活中,帮助别人已经是一个理所应当的自觉行动。一到冬天,他在车上会常备一根电瓶充电线,因为经常会遇到因天气寒冷打不着火的汽车,他会主动帮助车主解决问题。

小蒋说:“姚总是个少见的热心肠,看见需要帮忙的人他都会热情帮助。遇到路边的求助的残疾人,他身上没带现金,就赶紧跑到商店里从手机上倒些钱出来给那人;看到没饭吃的流浪汉,他会主动给人家买些饭送过去。前两天,怡和山庄小区一饭店门口有个没钱吃饭的流浪汉,姚总看到后赶紧到饭店买了鸡腿、鸡蛋和牛肉面给他端了过去。”

“姚总总是以德以礼服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咱这地方啥地方人都有,产生矛盾也很自然,邻居有矛盾有争执,都请姚总来调解,大家都信任他。”

“姚总对我们工人从没有架子,自己再难也从不会克扣我们的工钱,对我们的家人就像自家人一样。我父母生病,他经常问候打钱。在他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小蒋感慨地说。

在为当地居民办好事实事的同时,姚志强不仅出谋划策,还出钱出力。

当地居民老曹告诉我们:“我们这儿是平房区,过去这个山坡上都是土路,特别是下雨之后泥泞满地,进出很不方便。志强找我们一起商议修路,他自个儿不但拉了十几车石子铺路,还拿出3万块钱用于修路。”

“十几年前,这里桥塌了导致下水管道堵塞,经常污水横流,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夏季更是臭不可闻,居民怨声载道。志强和我们几位朋友商议后,主动拿出3000多元购买了水管材料,修好了水管道,方便了居民。”

一个老乡的妻子去世,留下他一人拉扯三个儿子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姚志强经常帮助他。儿子要结婚了,这位老乡找姚志强订了成套家具,因姚志强只做沙发,其他家具只好到华凌市场帮着垫钱购买,一共花了两万多元,至今多年过去钱也没收回来。

还有一个少数民族老乡日子拮据找姚志强借钱,明知他还不上,姚志强还是借给他两千元钱,至今十多年过去了也没还。

我问姚志强:“这么多年你像这样做好事借出去的钱没收回来的有多少?”

“有个十五六万吧。”姚志强说:“看有的老乡那么难,我就想起自己当年最难的时候,正是有人帮助才渡过难关。所以,能够帮助别人,我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好人让我愿意成为好人

为什么会勇敢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高举的砍刀?为什么会一辈子坚持一直做好事?面对我的一连串问题,姚志强向我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在我最难的时候,我遇到了许多帮助我的好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也愿意一辈子做好人好事来报答社会。”

1974年9月3日,姚志强出生在河南周口县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与普通农村家庭一样,生活贫瘠而单调,如同一眼望得见天际线的豫东平原。年少的姚志强对远方充满了向往,一心想去见辽阔世界里的高山大海。

1989年,耐不住单调生活的贫困和寂寞,年仅15岁的姚志强决定跟着邻村一个老乡到新疆闯荡。

“周口是平原地区,从小到大我从没见过大山大海,特别想到有山有海的地方。离开家的那天,我们坐的是绿皮火车,晚上经过河南灵宝市,我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黑黑的大山,心情激动得不得了。”回忆起当年第一眼看到墨黑山峦的那个瞬间,姚志强脸上依然无法按捺激动的神情。

经过五天四夜,姚志强和老乡来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兵团第十二师一○四团。

一○四团位于被人们誉为“首府第一团”,如今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商贸繁荣,已经完全融为乌鲁木齐市的一部分。而35年前的一○四团,团部南面的妖魔山(现称雅玛里克山)都是平房,相当于贫民窟,姚志强租居在团部后面小山坡上的自建房里,就在附近打零工为生。

姚志强说,35年前当地有很多外来户,山东的、河南的、甘肃的、四川的,大家从五湖四海来新疆讨生活,很多人靠打零工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都很穷,但有个事相互之间都会热情帮助,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我那时候个子不高、身子单薄,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童工,有时打点零工。没活干的时候,老乡们会给我饭吃给我衣服穿,没有钱的时候也有当地的居民和老乡给我点零花钱,我很感激大家。”

因为吃苦耐劳、善良本分,姚志强虽然年纪小,但大家都很喜欢他,后来他在附近的部队谋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手头稍微宽裕一点后,姚志强想学门手艺,于是报名参加了二道桥一家服装学校的服装制作班,心灵手巧又刻苦学习的他很快学会了服装制作技术。

有了一技之长的姚志强,听说广东有大海,又是全国重要的服装市场,于是和一位朋友一起到广东服装厂打工。到了广东,他们一边问路一边向心目中的大海前进,步行了20公里来到一片辽阔的水域,他们欣喜地以为到了大海边,最后才知道那是珠江,不是大海。

尽管不是从小向往的大海,但珠江辽阔的水面和广东繁华的景象,给年少的姚志强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大世界的窗户。

在广东白云区同和镇一家服装厂,姚志强不仅踏缝纫机制作服装,还学会了维修机器设备。“在广东领到第一月的工资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动,508块钱!当时在乌鲁木齐一月工资撑破天也就100多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姚志强脸上露出些许激动的神情。

在服装厂干了半年,姚志强也攒了点钱。朋友家是塔城的,女朋友要求他回乌鲁木齐结婚,他劝姚志强一起回乌鲁木齐创业。于是,两人又一起回到乌鲁木齐。

回疆后的姚志强在火车南站商贸城租了两个门面经营服装,渐渐地生意越做越好,有了一些积蓄。

1998年9月,离家多年的姚志强衣锦还乡,嫂子给他介绍了自己在县中医院工作的同事牛桂容,两人一见面,彼此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牛桂容的眼里,姚志强成熟稳重,又能吃苦耐劳。而在姚志强眼中,牛桂容不但人长得漂亮,还知书达理。

可是牛桂容的父母对长期在新疆创业的姚志强不放心,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在老家犯了事才跑到新疆去,甚至准备派人到新疆去打听他的底细。就在姚志强感觉与牛桂容无缘准备返回新疆的时候,牛桂容的父亲松了口,只要女儿愿意,他也不再阻拦。

就这样,姚志强和牛桂容认识仅21天就举办了婚礼,婚后牛桂容随丈夫一起回到乌鲁木齐创业,开办服装厂,经营服装店,收入稳定且还不错,开始了二人的新生活。

但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而屋漏往往又会遭遇连阴雨。正当姚志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商贸城的两个店面因为处在消防通道被拆除,手里挣的4万元钱全部砸了进去,加上结婚时又在院子里新建了四间住房花光了所有积蓄,家里一下捉襟见肘。妻子马上就要生产,姚志强口袋里却只有几百块钱。

“那是2001年元月21日,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但我们家却是一团糟,媳妇抱着发高烧的儿子哭,我急得心里冒火、嘴上起泡。”

因为没钱住医院,姚志强只能送妻子到附近的黑诊所生孩子。正值冬季天寒地冻,刚出生三天的儿子因为受了风寒感冒发高烧没钱医治,奄奄一息。

聊到这件事,牛桂容的眼中涌出泪花:“温度计一插到孩子腋下就爆表了,温度计最高是42度呀!当时我都快急疯了。”

姚志强哽咽着说:“我当时抱着儿子急得掉眼泪,孩子当时眼看着不行了,我们抱着孩子走了附近两家医院,医生看孩子太小、病情危急都不敢收,让我们到儿童医院去,可我身上只有几百块钱,根本住不起医院啊。”

就在姚志强和妻子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得知牛桂容生产前来看望的邻居王大哥和妻子见状,立即回家取了2000元钱送给姚志强:“赶紧送孩子去儿童医院吧,救孩子要紧,不够我们再想办法!”就这样,在儿童医院救治七天后孩子退烧了,姚志强和妻子高悬的心才放了下来。

当年8月,姚志强转行做了家具行业,没钱买机器设备,就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机器;没钱进货,就向老乡朋友借钱进货。因为他人缘好、口碑好,没过两年就干得有模有样。有了积蓄,他开始扩建厂房,并注册成立了乌鲁木齐邦威木器加工厂。

工人小胡拉着我们看车间正在生产的沙发:“你摸摸,放心,你站上去使劲踩也不会断,全部是实木衬子。姚总对产品质量把关一直很严,他告诉我们,做产品跟做人是一个道理,质量一定要过硬,消费者才会信任你。”

由于生产的家具质量过硬,款式新颖,很受消费者的认可,姚志强工厂生产的家具遍布南北疆。同时,他在乌鲁木齐华凌市场开了一家家具店,由妻子负责打理。

随着生意日渐好转,本来就乐于助人的姚志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公益事业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了社区公认的热心人。姚志强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荣誉,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先进人物,而他们的事迹又激励着他更加努力,把爱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2023年7月26日举办的新疆网络文明大会上,姚志强认识了来自阿克陶县的“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自此,“党徽大叔”打开外套给别人展示自己胸前党徽的那个动作和自豪的神情牢牢地镌刻在他的心中。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是,新疆阿克陶县一名柯尔克孜族护边员因多年来义务守护木吉乡火山口景区,多次被评为阿克陶县“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因自豪亮出党员徽章而在全网爆红,被人们誉为“党徽大叔”。

“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能像‘党徽大叔’那样戴着党徽做好事,我觉得自己更有底气更为自豪。”姚志强深情地说。

我相信,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