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根脉与传承:在大树的女儿中探寻女性力量 ——“多彩中国梦”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书系之吴梦川长篇小说《大树的女儿》作品分享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4年12月10日15:46

12月8日,吴梦川长篇小说《大树的女儿》作品分享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共同主办,陕西文学院、汉中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杂志共同承办。

分享会现场

《大树的女儿》是中少总社2024年4月出版的重点图书,是陕西籍作家吴梦川近年文学创作的标志性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庆祝建党百年,纪录全面小康”主题专项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2年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同时也是中少总社“多彩中国梦”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书系的第10部作品。故事从13岁女孩马缨的视角切入,用第一人称展开叙事,串联起马家四代乡村女孩跌宕起伏的命运,时间跨度长达一个世纪,通过讲述她们与贫穷和偏见抗争、奋力拼搏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少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峰,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出席分享会并致辞,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陕西省汉中市文联(作协)主席张芳出席分享会。陕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韩霁虹代为宣读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的贺信。中少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蔺玉红主持分享会。

彭学明在致辞中谈到,吴梦川为了写好这部作品用了5年时间,深入秦巴大地,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身感受人民的火热生活和精神风貌,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心声,她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主线,融合新旧两个时代的不同底色,切入一家四代的人生命运,于秦巴大地乡野深处观时代之景象,最终成就了《大树的女儿》这样一部主题鲜明、人物鲜活、文风清新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郭峰在致辞中表示,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学领域同样面临着时代发展的诸多课题,尤其是网络文学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作出符合新时代高度的儿童文学,探索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儿童文学的内涵,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李国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陕西省作家协会以“百年优秀作家扶持计划”为抓手,大力推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儿童文学作者创作培训班、开办《延河》儿童文学专号、组织主题征文等方式,不断夯实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吴梦川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代表。她是陕西文学界一位有实力、有潜力的优秀文学儿童作家,希望研讨能够深度挖掘《大树的女儿》内在价值,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文学创作探索经验。

《大树的女儿》书影

分享会上,高洪波、海飞、徐可、徐德霞、刘秀娟、乔叶、李朝全、刘颋、张莉、刘琼、纳杨、郭艳、陈香、杨雅莲、韩霁虹、李震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及资深编辑围绕《大树的女儿》共同探讨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专家们从故事构思、人物刻画、情节布局、语言魅力、叙事技巧、思想深度及文学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与会者一致认为,该作是一部童心烛照下的、有女性视角的乡村成长小说,展现了时代性与成长性相统一、文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写实性与隐喻性相统一的艺术特色;从小切口植入大时代,用秦巴山区四代女性绵延百年的成长和命运,回应中国乡土文明的百年变迁以及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之路;同时又展现了作者自我突破、不断丰富题材的创作自觉意识,也展现出她关注现实、不断走向更加广阔的时代生活的努力。

在南方乡村文化中,拜石头或树为干亲是一种民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这部小说以大树为象征,贯穿马家四代女性的百年命运。高洪波认为大树不仅是马家人精神上的寄托,还象征着根脉与传统。小说采用12至13岁女孩马缨的视角讲述故事,这一成长视角自然贴切,马缨与姐姐马笑、小妹妹马尾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而中间失踪又变身牛大秋的马小春,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吴梦川在不动声色的幽默中展现了大山女孩成长和命运,以细腻的文笔描绘了乡村的巨变,融入了女性觉醒意识。

徐可谈到,序言通过讲述作者儿时在大山中的生活经历、创作缘起及两个悬而未决的故事,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吸引读者期待,同时展现了朴实真挚、娓娓道来的“家常体”语言风格,与正文一脉相承。小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聚焦于成长,展现了马缨、马尾等儿童角色在社会变迁中磨炼心智及村民在孩子影响下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儿童文学局限于学校背景的叙事模式,赋予儿童成长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意义。

海飞评价《大树的女儿》是一部大格局、大叙事、大气量的文学“大作品”。它以百年间秦巴山区的文化传统和苏陕协作乡村振兴为背景,展现了乡村社会的深刻变迁,具有强烈的史诗性。通过远近景的交织,作品凸显了历史纵深感,采用乡村现实主义的风格,揭示了百年乡村的复杂命运。

徐德霞注意到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如太奶奶、奶奶、马尾等形象鲜明而复杂,其中奶奶一角尤为出彩,她本身既是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受害者和反抗者,但又有着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和矛盾性,形象丰富而立体。而马尾则以其活泼刚毅的个性和独特的言语令人印象深刻,为作品增添了灵动与趣味。徐德霞认为,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格局、历史纵深感以及女性文学特质跳脱出传统儿童文学的范畴。

女性主体叙事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李朝全指出,乡村巨变则是小说的另一条隐线。通过盘山路到高速公路的演变,隐喻了时代的变迁与乡村的振兴。从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到大城市务工,再到新时代的产业发展,小说巧妙地融入了时代背景,展示了乡村发展的广阔图景。尤其是马家女性家族的崛起,象征了中国乡村的希望与进步。

作者吴梦川表示,自己的创作离不开陕西这片厚土,离不开前辈作家的指引,她将认真吸取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好好思考,改进并继续打磨作品,力争使之呈现得更加完美。

与会者合影

据悉,中少总社“多彩中国梦”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书系聚焦现实题材,用生动的文学语言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目前已出版11部图书,该系列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同时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