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2024年第11期|育邦:无想山
海子故里
高河低吟,流过贫瘠的年代。
向未知的远方而去。
它分身为无数的细流,从母亲
沾满淤泥的脚趾间流淌而过。
洁白的时刻,鹭鸶
归隐在竹林中。
查湾的青铜,站在雪夜里,
聆听苦楝少年的心事。
他屏住呼吸,拍打着刚刚长出来的翅膀,
飞越黑暗中的麦田。
L.S.洛瑞①
铅白色的画布。
帆船搁浅,火焰长出翅膀。
留着胡子的女士,干净,有尊严。
孩子们平躺在童年砂糖上。
火柴棒人类,在同一幅画里生活,
冷暖自知,却互不相识。
每一扇窗户、每一块砖头、每一寸海水,
都由他的血肉构成。
那个深夜画画的人,美的刺客,
捕捉每一个人世间的时辰。
注:① L.S.洛瑞(1887-1976),英国 20 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之一。
无想山①
东山的梅子熟了
你怎么跑到无想寺来上香呢
山雀的诘问落在水面上
没有激起一丝涟漪
青冈树开花了
青黄的坚果正在生长
无想山下,人们匆匆走过
千万条河流从未停止流淌
无想。可你还是想啊
——梅子真的熟了么
注:①见《景德传灯录》卷七。
大 雪
我们逶迤的绿色身影——山谷间零落的灌木。
我们从江里出来,浑身湿漉漉的——身着缁衣的鱼类。
矿石坚固的瞳孔里,
照见寂静的大雪世界。
母亲走在黎明之前,
站在寒意的光芒中。
正朝我们挥手!
藤花旧馆
重阳日,我们从群山的丛林中走出来
走进父亲的沉默黄昏
在母亲的瞳孔中,我们看到佛陀的慈悲
——多年后我们同样会领取到的寂静面容
月亮拨开尘埃,照见杂草丛中的小路
我们沿运河走回家,走回藤花旧馆
水中的影子越来越多
你写完最后一首诗,也加入进来
你是千万个父亲中的一个
你们拥有一模一样的背影
我们坐在紫藤花下饮酒
饮下秋天,走进微凉的无尽长夜
峭 壁
他持剑,挥向长空
一些尘埃,如野马离散
另一些,又如蝼蚁云集
沿着冰封的流水
他追寻蓝色少女的消息
他问野草——
花开何处
尖锐的头颅
指向大海的峭壁
燧石咆哮,吞下泪花
在盐与水的引领下
进入自我
中大楼
我们越过苍苔
走进中大楼的心里
春已暮,西山空
冶父山
欧冶子从千里之外
来到山中,铸剑
把星光、鸟鸣和纯真岁月
注入淬火的泪泉
群山沉默的黄金时刻
升起一柄长剑
伏虎禅师牵着老虎
来到山中,建庙
把糟糕的时代遗留在山下
他枕山栖谷,聆听风与松的交谈
当夕阳隐退到丛林之中
他就自在地撸起他的老虎
我们循着青蛙的歌声
来到山中,寻剑
凋谢的花瓣落在溪水里
唤醒博尔赫斯梦中的老虎
我们举起一束马鞭草
走进即将来临的黑夜
插 秧
青山与白云落在稻田里
插秧人手拿一把稻秧,插入泥层
青山隐去,白云散开
他直起腰,抬头
看到家在山上,山在云中
他听到布谷鸟的呼唤
一声接一声,在大地上空回响
那是他从未离开的童年
也是他不可逃避的家门
幕府山
给我一条晦暗的道路,
让我穿越积雪覆盖的泥土、碎石与落叶,
进入废弃矿坑。
暮色攀升的时刻,
落雪的竹叶给予我们盲目的美。
灰椋鸟拉开天空的拉链,
进到虚无的空气中。
石头缄默,静卧在河岸边。
大江的栅栏向黑夜敞开,
永远如此,从未顾及其他。
我们在矿坑中徘徊,
叩响寒冬的窗棂——
带回燃烧且带刺的火棘。
致良宽和尚
天空飘下小雪
上到春山的另一边吧
大海啜饮黄昏的薄凉
风,从未停歇
杏花落下来
在你黑色的僧袍上
【诗人简介:育邦,1976 年生,编辑,就职于《雨花》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