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晋陕科幻科普作家座谈会活动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4年10月17日14:14

1

10月14日晚,晋陕科幻科普作家座谈会在山西阳泉干部学院举行。

10月14日晚,晋陕科幻科普作家座谈会在山西阳泉干部学院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科幻文学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科幻作家刘慈欣,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科幻分社社长、科幻出版人王卫英,科幻作家朱宇清,陕西作家协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王晓渭,山西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浩东,阳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鹏,阳泉文联主席王开英,山西省当代文学基金会副秘书长、省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吴言,以及晋陕科幻科普作家代表、科幻文学笔会征文优秀作者与会,围绕“科普传统与中国科幻共同体的演变”这一主题展开座谈。会议由山西省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岳文艺出版社社长郭文礼主持。活动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指导,山西省当代文学基金会、陕西文学基金会主办,山西省作家协会科幻文学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刘慈欣文学院承办。

在座谈中,刘慈欣表示,科幻文学是地域特征最少的一种文学形式,在科幻文学中,默认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国家、文化地域其实不太重要。但是即便人类文明在科幻文学中是一个整体,地处不同地域的作家看待这个整体的视角也是不同的。他提到山西过去的科幻杂志《科幻大王》,证明山西有丰厚的科幻文学土壤,他表示,“山西和陕西是现实主义的大本营,但是在这个土壤上,我们诞生的科幻肯定有我们独特的视角。这种视角如果能和我们厚重的文化理论结合起来,我觉得也能产生很多奇妙的东西。期望山西和陕西的科幻创作,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宇清说,“我们一般科幻所说的‘文明’,都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刘慈欣老师的作品跳脱出个人思维,跳出地球,在银河系等更高维度来看不同的文明,他把自然的高概念和人类理想结合起来,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人类整体的行为。我觉得刘慈欣老师的这种科学精神,对于我们创作科幻文学的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王卫英站在科幻出版人的立场上,讲述科幻文学改编成影视和动漫的创作转化、科幻文学进校园相关过程,她说:“如何把科幻和文化结合、和产业结合,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这是我们要从传播者的角度,要落实的工作。”王卫英认真分析了科幻文学的读者群,指出图书出版和科幻文学未来发展方向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部分,能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对于图书出版问题,山西省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委员、希望出版社编辑赵晓旭也认为需要打造出更多品类、质量更好,能够吸引孩子们阅读的科幻图书才能为科幻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陕西省科普作协副秘书长、科幻作家刘芳芳认为专业的少儿科幻文学作品、科普类读物能对青少年的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重要作用。

王晓渭表示,这几天的活动,首先被刘慈欣宏大的宇宙观、严密的科学逻辑以及缜密的哲学思维所震撼。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将对陕西今后的科幻文学创作起到巨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其次,在某种程度上,科幻文学本身就是文学的新质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幻文学应运而生且不断壮大。同时科幻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发散而又大胆的领域,道路漫长,也还要不断创新,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科幻作品问世。

此外,山西省作协科幻文学专委会委员、科幻翻译家梁高燕与大家探讨了科幻文学作品翻译的相关内容;科普作家、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祁云枝介绍了自己近年来的科普工作,分享了自己眼中科普与科幻的区别与联系。

在座谈会上,科幻文学笔会征文优秀作者也向刘慈欣提出问题:“怎么能够把科普性的理论知识与科幻性的故事巧妙结合呢?”刘慈欣说,“科幻小说之所以有别的文学没有的优势,就在于它从科学中提取故事资源。科学对于科幻而言,不是一个限制,而是一种来源。你必须设法从科学技术中发现文学的美,也就是发现故事创新的可能性。”

本次座谈会的举办,对晋陕科幻科普作家间的沟通交流,以及青年科幻作家的创作,青少年读者的科幻阅读,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晋陕科幻科普作家座谈会嘉宾合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