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幻想文学新作《龙与机器人》亮相天府书展
10月13日,“当AI遇上中国神话——《龙与机器人》新书发布会暨创作交流会”在天府书展主展场举办。国际安徒生奖颁发机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 IBBY)原主席、现执委,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尼泊尔当代媒体与研究中心、当代出版社总裁,一带一路出版人俱乐部发起人凯兰·高塔姆(Kiran Gautam),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淑芹,《龙与机器人》作者、幻想文学作家吴诗凡,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文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川少社”)社长余兰出席了活动。
交流会现场
张明舟评价《龙与机器人》拓宽了儿童文学的边界,用多元平等的当代价值和包容共存的国际视野构建基于中国神话和AI科技的奇幻宇宙。当被问及“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跨越国界,受到不同国家孩子的喜爱”时,张明舟认为,一是要包含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如正义、平等、勇气、亲情、友爱等;二是有趣,能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三能与孩子的生活或文化背景相关联;四则要在共通的情感价值基础上具有某些文化上的独特性。世界儿童文学中许多优秀作品在讲述各自的民族神话传说,它们往往具有相通性相似性,体现了人类童年的相似,从而也构成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的秘密通道。某种程度上,《龙与机器人》作者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基础上,融合当代最新科技再造了一个“新神话”。
姜淑芹谈到《龙与机器人》在中国幻想文学领域的创新价值。小说不仅借鉴了西方经典奇幻小说的英雄成长与冒险故事模式,更巧妙地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神话及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科技元素,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奇幻与科幻的深度融合。书中丰富的中华文化知识则激发了孩子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作者吴诗凡分享了创作初衷和遇到的挑战。如怎样构建真实可信的幻想世界,神话世界和科技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同一本小说中相互碰撞、产生故事,需要很多创意。又如怎样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物角色,孩子的视角与想法和成年人很不一样,他通过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获得了很多灵感。还有《龙与机器人》中包含了很多悬疑谜题,最重要的是在逻辑上实现自洽,没有漏洞。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才形成现在的故事架构。
胡巍肯定了《龙与机器人》的出版价值,认为这是川少社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该作品融合人工智能与中国神话传说,构建出丰富的情节与人物设定,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兼具中国气韵与国际视野,不仅为当代少年儿童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激发少年儿童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龙与机器人》是一部融合 AI 和中国神话的幻想文学作品。少年风好奇为了寻找失踪的父母,和机器人伙伴一起来到昆仑界,遇见《山海经》中的神奇生物和神话人物,开启了奇妙的探险之旅。从史前炎黄之战到未来智能天空城,在神话与科幻的交互中,点燃读者对文学、传统文化和 AI 科技的热情与想象,启迪读者思考科技与人文、智慧与勇气、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