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雁落中门辛
来源:廊坊日报 | 心盈  2024年09月05日11:23

书画家邢大牛第一次走进中门辛村,就被“南塘落雁”的悠久传说吸引了。

沿着蛇曲形的河道,一群扛着锄头、背着锅灶的农民携家带口,艰难跋涉,直到被前方波光潋滟的水塘点亮了眼睛。水塘边,梭鱼草展开紫色的小花瓣,花瓣中央的黄色眼睛明亮亮的,正在用喜悦的眼神邀请低低飞舞的蜻蜓和豆娘,这边来这边来!雨久花心形的叶片挺出水面,大大的蓝色花朵随风摇曳,似一群蓝鸟飞落。水塘里,荷红苇绿,白额雁、鸿雁、豆雁、灰雁……大雁们在满塘荷香中时而悠游戏水,时而成群飞起,直入云霄。

征雁落脚于此,吉兆啊!这群农民卸下行李,垦田起屋,在此安居。

这条河,是泃河。它从《竹书纪年》中“齐师反燕,战于泃水,齐师遁”中的泃水走来,一直走到今天,流经河北廊坊,成为三河市的三条河流(另两条为洳河、鲍邱河)之一。

这群农民与大雁的结缘,在泃河两千多年的历史册页印上一个深深的脚印,成就了一个村庄最动人的风景。

现年64岁的邢大牛,以前在北京的学校教授绘画。退休后,他想在北京周边找个地方开办画室。寻寻觅觅中,中门辛村进入他的视线。

中门辛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杨庄镇,北距三河城区2.5公里,南距首都环线G95高速2.5公里,274省道穿村而过。

邢大牛从通州出发,驱车50多分钟来到中门辛村,受邀参加村里的画展。时间尚早,村党支部书记孙确东引领着画家们在村里转了转。

漂亮、静谧是邢大牛对中门辛村的第一印象。街道宽敞整洁,两旁遍植国槐,小巧的黄色花朵时不时随风飘落,落在人们头上,衣服上。树下辟出花圃,鸢尾、月季正开得绚烂。

村里有文化美食广场,设有錾刻、竹雕、烙画等十个非遗展位,咯吱、肉饼、馅糊饼等廊坊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绵延千年的传统艺术在烟火气中熏陶着,生长着。

穿过一条绿荫掩映的小径,忽见前方荷叶田田,荷花灼灼。走近些,湖水清澈见底,游鱼自在穿梭。湖畔有人在垂钓,有人在纳凉,孩子们跑来跑去嬉戏玩耍。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笑眯眯看着眼前这欢乐祥和的景象。“老人家,你们村可真好看!”邢大牛跟老人们打了个招呼。

一位身穿唐装、精神矍铄的老人闻言,抬起沟壑纵横的脸,笑了:“前些年,村子可不是这样,是个后进村哩!村里有话儿讲:‘穷老乡,乱村庄,西头泥土路,东头蛤蟆坑,汽车进不来,铁驴(自行车)肩上扛。’你听听,那会儿是啥日子哟!”

“有这事?”邢大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鲜花簇拥的村街,水清鱼肥、荷香苇盛的湖水。

“是啊,那些年,人们为了挣钱不管不顾,废水乱排,垃圾乱倒。湖水堵住了,发黑发臭,成了一潭死水。”想起那样的场景,老人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邢大牛明白了什么:“怪不得孙书记说这几年一直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原来前些年环境很糟糕。”

老人点头:“现在好啦!村里拆了很多私搭乱建的东西,街道宽敞了,污水也清理了。”

说到这里,老人抬手指向村南:“还跟泃河水系连通,死水变成活水。现在这水看着多舒心,大伙儿一致同意给这儿起名民心湖。”

孙确东走过来,看着老人自豪的样子,笑了:“民心湖只是提升村容村貌和村民幸福感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计划恢复历史上三河古八景之一南塘落雁的景观。”

相传中门辛村明朝中期建村,村内有两条大道,道口修建两个大门楼。此门比县城(彼时三河市尚为三河县)门小,且在城南,故取名前中门庄,后改称中门辛庄,现名为中门辛村。

据县志记载,中门辛村建村时,即有雁栖水塘之景。

这里夏季荷花灿烂,秋来芦苇似金,冬日冰雪晶莹,春分后大雁悠游嬉戏,直至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大雁是有灵性的鸟,它们对环境要求很高,只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栖息,因而这片湿地被当地村民称为吉祥湖。

身形高大、脸庞黝黑的孙确东提起村子悠久的历史,自豪地笑了。时至今日,700多年过去了,这份自古以来的美好记忆仍保留在中门辛人心中。自2014年担任中门辛村党支部书记后,孙确东就爱上了《三河县志》。民国时期的县志里介绍了南塘群雁环飞、鸣叫不绝的美景,及由此景孕育的深厚历史文化。那生动翔实的描述,古色古香的插图,让孙确东心中萌生了一颗以生态文旅来振兴乡村的种子。他立志恢复清代县令陈基诗句中“旅雁惊寒早,‌回翔落晚塘”的和谐自然,再现“荻花江月白,‌香稻泽田黄”的人文盛景。

“相信很快历史上的大雁就又会来这里落脚了。”在村子里走了一圈,邢大牛对中门辛村充满了信心。

孙确东闻言,转过头来,眼神里是历经沧桑后的坚毅,闪着憧憬的光:“南塘有梦。大雁落脚南塘,是我梦想的生态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2020年,我们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2021年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我觉得,村子既要漂亮,也要富裕。文化振兴是更吉祥更珍贵的‘大雁’呢!也是中门辛更高更远的梦。”

说着话,孙确东给大家看一处处闲置农房:“这些院落计划打造成艺术小院。”

艺术小院!邢大牛的眼睛亮了。中门辛村要承继千百年来的艺术脚印,走出一条既美丽宜居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振兴之路,这不正是自己的向往吗?他当即决定,自己的书画院就落脚在这里!成为南塘落雁中的一只书画“大雁”。

2023年6月16日,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三河市中门辛书画院成立。当年即签约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及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50余人,达成合作意向的艺术家500余人;包括邢大牛在内入驻书画家40余人,长驻画家6人。

随后,在一处闲置农房里,邢大牛的大牛画室落地了。

2024年夏,中门辛村书画院的庭院里已是枝繁叶茂,果蔬飘香。走进朝西的大门,先是两排茂盛的树木通往东屋。南边是银杏,正举着一把把绿色小扇子,忙着给客人们扇风。北边是玉兰,花期已过,椭圆形的叶片挤得密密麻麻,一串串鼓鼓的聚合蓇葖果藏在绿叶间。树下各有一盆“迎宾荷”,叶秀花娇。通往北面正屋的小路搭着竹架,架上青藤绿叶,郁郁葱葱,初看以为是葡萄,细瞧原来是猕猴桃。蒲扇样憨憨的叶片中间,胖乎乎毛茸茸的果实探头探脑,已有婴儿拳头般大。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各色蔬菜正长得旺。

一院菜畦养心田。比果蔬更茂盛的,是心田结出的果实——满院的书画作品。行楷篆草,山水花鸟,白砖青瓦的院墙成为美不胜收的书画长廊。院里有一亭,名为昱澜亭。亭下小方桌,摆着脆生生的黄瓜、清甜的圣女果、李子,都是院中新摘下来的。亭中小憩,啃几口黄瓜,尝几颗李子,鸟语蝉鸣中绿意满怀,墨香满眼,好不惬意。

室内亦是满墙目不暇接的书画作品,一张条桌从东墙延至西墙,可容十多人同时挥毫泼墨。描绘村庄新貌的风景画,新年送祝福的春联福字,都是在这里创作的。书画院定期与国内知名文化艺术家合作开展书画、展览、培训、交流活动,将书画艺术的活水盘起来。

距中门辛书画院几十米,大牛画室的院落小巧别致。朝南的大门上方,灰砖灰瓦的围墙衬着一蓝如洗的天空。走进门,红砖小路两旁,花木果蔬错落有致。小路直通正房,一溜红绿相间的檐椽和飞椽下,两根粗大的红色木柱间,原木色牌匾上书绿色大字“真牛堂”。古朴灵动的艺术庭院,恰似邢大牛厚重质朴又不乏气势飞扬的艺术风格。

走入室内,墨香阵阵袭来,邢大牛正对着墙上的画作勾勒轮廓、上色、渲染。墨色浓淡之间,荷花卓然出水。这是民心湖里的荷花,也是大雁落脚的南塘的荷花。

从大牛画室出来,再走几十米就到了“南塘有梦艺术空间”。这是书画家李益收、赵丽花夫妻2023年租下的闲置宅基地。一年时光,夫妻俩已创作、布展油画作品60余幅,其中反映中门辛美丽乡村建设的作品16幅。

一年四季,村景各异。画家们背着画板写生,走遍了中门辛村各个角落,整洁村街、美丽庭院、翠绿农田、清澈民心湖,都在他们的画布上活起来,美起来。他们带着这些画作,参加杨庄镇、三河市、廊坊市的画展,赴北京宋庄画家村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实力,并将中门辛村推介出去。

书画院的丰硕成果吸引了很多村民。假期里,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往画室学画。假期过后,书法临帖、静物写生、花鸟小品、集体长卷等作品凝聚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带着初出茅庐的青春气息,汇聚成墨香的海洋,涌向孩子们的艺术梦想。开学后,孩子们没那么多时间了,书画家们就进校园指导创作,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南塘有梦艺术空间,孩子们学画间隙打羽毛球、击沙袋锻炼身体,弹吉他、练架子鼓开音乐party,玩得不亦乐乎。

2024年,赵丽花将传说中南塘落雁的迷人景色和儿童视角的浪漫想象结合起来,创作了系列1*1米布面丙烯“南塘落雁”画作。

这幅画名为“戏水”:夏日水塘,朝霞入影,头戴皇冠的白色大雁飞落芦苇丛,正在用红色的喙觅食戏水,波光呈花朵状漾开。

泃河水轻轻流过,蛙声渐起,不远处的村庄投下淡淡的剪影。大雁怀抱吉他,在清灵的月光里深情弹奏。此为“月夜”。

灰褐色大雁穿行在洁白的云端,昂首望向前方,那里有它们将要落脚的南塘。这是“云游”。

“放歌”里,大雁站在水塘边,身穿红色演出服,以翅为指,弹着电吉他放声歌唱。

一幅幅画看过去,大雁们这场音乐会开得红火热闹,愉悦的心情也长了翅膀,从画里飞出来。

在这里学画的一个胖嘟嘟小男孩,将怀里的吉他举起来与画重合,对着画面上的大雁欢呼:“这吉他就是照着我这个画的!”

客人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大雁,都被萌到了,美到了,流连驻足,久久不舍。艺术空间的工作人员将画中景象制作成小巧精致的团扇,每个客人一把。客人们观画扇凉,爱不释手,南塘之雁就这样随着天南海北的客人飞到了四面八方。

透过画面,仿佛能看到,700多年前先人建村时邂逅的那些大雁并未走远。它们的翅羽拂过悠久的时间之河,带着梭鱼草、雨久花、荷花的香气,将美景和祝福送到中门辛村,送到艺术家的笔下,流向孩子们的心田。

中门辛村艺术传承的脚印就这样从历史的册页中走来,走进一个个庭院,成为一只只独具生态美感的艺术“大雁”。

正像中门辛村公众号“古韵人文生态 中门辛”所标示的,当美好的历史记忆融入现代艺术的魅力,新的时代活力便蓬蓬勃勃生长起来。

近几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廊坊市推出乡村旅居康养项目“廊坊雅居”。中门辛村这些各具特色、丰盈灵动的艺术田园宅院,成为廊坊雅居的代表性、标志性院落类型之一。

2024年,中门辛村已引进北京画家建设书画艺术馆6处,签约入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家级会员80人。孙确东上任时的心愿正在一点点实现,他自豪地说:“我们已经盘活闲置宅基地8家,4000平方米,文化产业类项目给村里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

如今,常驻中门辛村、任中门辛书画院副院长的邢大牛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他时常在村里转悠,将一草一木、一夕一景看在眼里,融入心间,流淌在画笔下。慢慢的,他对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入迷了,琢磨着怎样能更好地传承历史,建设更有文化魅力的乡村田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乡土的成长。2024年7月,他发起“百米长卷绘非遗”书画项目,得到中门辛村村委会、书画院和三河市非遗协会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他将用笔墨长宣记录每一位三河非遗传承人的精神面貌,用写实写意描绘每一种非遗产品的历史印迹。百米巨幅的画卷上,将呈现京东大鼓、皮影、錾刻等共4类33项非遗项目,其中竹雕艺术的北派竹刻传人王汝培是中门辛村民。

祖国璀璨丰茂的民间文化遗产,多像一群展翅遨游的大雁,从历史深处飞来,落脚在这片热土。

南塘有梦,这是中门辛村的美丽生态梦,更是追求富强幸福的美好中国梦。

心盈,本名张建英,河北容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出版文集《纺织生命的阳光》《走近大儒孙奇逢》《种一朵月亮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