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雅楠: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来源:天山时报 | 雅楠  2024年09月06日08:36

雅楠,本名孙岸英,女,汉族,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新疆作协第四届签约作家,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荣获中国作协第一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及先进作家代表、2022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办的“学习二十大,青春著华章”主题创作散文奖、第七届西部文学奖、上海青浦区主办“青文坊”杯纪实文学大赛二等奖等。作品曾刊登于《人民日报》《人民武警报》《中国绿色时报》《新疆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武警》《中华诗词》《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人物传记》《星火》《时代文学》《西部》《绿洲》等报刊200多万字。著有《春风化雨》《在火热的大地上奔流》《天山战疫者》《赤子疆情》《无言的丰碑》等多部作品。

巴什拉克比纳木村,是和田地区皮山县乔达乡离城市最远的一个村落。这里紧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山脉,是湿地与沙山交织的地方,是沙漠与雪山相恋的地方。这里四季干旱无雨,这里常年与风沙为伴,这里土地沙化十分严重,这里也是孕育甘甜的地方。

巴什拉克比纳木,维吾尔语意为“湿地的源头”,简称为“湿源”。后来,村民们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湿源”被取谐音为“思源”。顾名思义就是要饮水思源,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所有帮助过这里的人们。

2019年8月25日,带着无限憧憬再次来到巴什拉克比纳木村。与之前几次来村里时相比,这次抵达村里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是村民们和谐相处的场景,还是村里美丽如画的风景,都在刷新我的记忆。

那日,秋风劲起,夕阳正浓,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皆是一片和谐繁茂的景象。除了街上忙碌的脚步,多彩湿地更是一片纷繁。从进入湿地开始,我就用各种惊讶的表情打量着这里的一切变化,生怕错过了任何一处美丽的风景。

顺着木梯,我登上了一处雅致的瞭望台。首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村民们散养的大白鹅,它们在池塘边引颈高歌,生怕我们会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接下来表演的就是工作队的黑狗虎子,它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跃便跳进了旁边的水域。我知道它想来一次畅快淋漓的游渡,去那边水草地上与吃草的牛儿马儿逗逗趣儿,遛遛弯儿,听李师傅说这是它每天必做的功课,似乎不厌其烦。其实我最喜欢的,也是我每次到村里必去看的地方,就是巴什拉克比纳木村那片波光粼粼的水域和那些繁茂成荫的芦苇荡。那里的水域虽然不大,却在连绵沙山的环绕下,烟岚缭绕,幻影迷濛,如果不是气定神闲,你一定会认为这里是江南,而不是南疆。

水域周围那些渐渐泛黄的苇叶,簇拥着鹤羽般的芦穗在风中吟唱,它们像极了一个个饱蘸诗情的男子,连袂飘飘地从水墨中逸然走出,勾勒出了一幅不可言状的神韵。而那些在芦苇荡上嬉戏和玩耍的水鸟,随着摇曳的芦穗,时而俯冲,时而盘旋,时而凝望,那欢乐的样子似乎永远都不知道生活的愁滋味儿。还有带着微笑,调皮地吐着泡泡的鱼儿,它们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和飞鸟正心有灵犀地在奏唱着一曲秋日的欢歌,那景象可真是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当然,时下最为应景的,还属那些围绕着芦苇荡泛舟撒网的捕鱼人,他们高唱着生活的乐趣,撒下振兴乡村的网,捞起的却是幸福欢乐的明天。他们就是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村民。

巴什拉克比纳木村,从过去的深度贫困到现在的小康生活。不仅驻村工作队深扎基层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当然也是全体村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正如返乡大学生阿孜古丽所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内高班,没有学费生活费全免,没有友善温暖的各族同学和老师,没有上大学以来家乡每学期6000元的助学补贴,也许我现在还依然在皮山县偏僻的这个小村里,也许已经在本村或附近的村子里找一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结婚生子,生活在方圆几公里的环境里,从贫瘠的土地里刨食,重复父辈们贫苦的日子。

总书记说,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我,就是这个初心的直接受益者、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因为这个初心,让我能坐在安静整洁的办公室里,写下我的真情实感。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让我记忆深刻,印象里十几年来越来越破败的村委会居然在建房子、打地坪,村里的几条灰土漫天的巷道也铺上了柏油。母亲高兴地告诉我,村里来了乌鲁木齐的干部,叫工作队。特别是近几年来,村里一年一年的大大变样,路修通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小学校修了操场还有了舞蹈室,村委会建得漂漂亮亮,文体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了弟弟妹妹们放学最喜欢去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乡亲们的想法和观念变了,以前都觉得上不上学无所谓,大家的学历都停留在义务教育的阶段,义务教育一结束,就都回家务农了,甚至我每次放暑假回家,还有邻居为妈妈发愁:你的阿孜古丽都18了,该嫁人了,怎么还在上学?过两年年纪大了可嫁不出去了!现在却大不同了,今年放假回来,不止一次听邻居给我说,工作队说得对,一定得让孩子像你一样读大学,以后才有好出路!

虽然作为一名学生,我能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既然走出了家乡,就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回家乡。过去七年,我沐浴在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中,从一个懵懂害羞的农村小姑娘成长为阳光开朗、积极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无忧无虑地去面对辛苦又美好的世界。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哪怕自己只能起微不足道的作用,但也想尽可能的使他们减轻烦恼,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我对党和国家有着浓浓的感激之情,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给予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我会好好珍惜当下的机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我一定要更加努力,让以后的自己有能力去回馈社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会永远保持乐观自信,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坚信,我这朵希望之花只会更加绽放。我也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言简,意赅,情浓。

2014年工作队刚到这里来驻村的时候,巴什拉克比纳木村是一个典型的党支部软弱涣散、村民长期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社情复杂、基础薄弱的“落后村”“问题村”。

因为没有厨房,没有固定的灶台,老百姓只能在门口用几个砖头临时搭个灶台来做饭,可由于天气影响和风向变化,还得随时调整灶台的地点。由于没有固定的卫生间,他们就用三根木头和一块破布搭一个十分简易的厕所,来解决个人的入厕问题。条件之差,无以言状。因此,“三块砖头一口锅,一年四季到处挪”“三根木头一块布,遮得住屁股遮不住头”“蹲在路边一排排,等着政府送钱来”等这些顺口溜也随之流出。虽然听起来很滑稽,也很不雅,但确确实实是老百姓当时困窘的生活状态和真实写照。

对于纯朴的巴什拉克比纳木村来说,2017年春天,不仅仅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更是一个缘分的开始。在这个季节里,他们有幸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波贵人——新一轮的驻村工作队,并开启了他们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那么产业发展便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毕竟是农民,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支撑,也没有一定的技术傍身,甚至连就近就业打工的机会都没有的话,真正脱贫确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仅靠那一亩三分地是发不了家,也致不了富的。更何况巴什拉克比纳木村本就是一个离皮山县城很远、离塔克拉玛干沙漠很近的偏远村落,这里人均土地面积还不足3亩,而且沙化严重、盐碱度超标,如果真没有很好的产业支撑,实现小康就会道阻且长,甚至一不小心还会走上返贫之路。

为了进一步了解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产业情况,于2020年6月我再次来到了美丽的巴什拉克比纳木村。

真是“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与去年来到村里时相比,这次的所见所闻似乎更加务实高效,尤其是在产业方面,那些上次还在商议的项目,现在已经在大力兴建,甚至有些项目已经产生效益。例如:湿地公园、科技示范田、沙发厂、苇席厂、夜市等已逐渐走上正轨。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我们准备要利用小村特有的自然资源,打造出像湿地公园和农业科技示范田这样的永久性产业,才是真正解决村民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村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了一个可以就地就近就业的好机会,老百姓才能永久的摆脱贫困。目前我们总投资1000多万元,正在积极的打造4A级湿地公园和12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田,等项目建好后可直接或间接带动200多人的就地就业,目的就是希望每一户村民都能够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就像习总书记所说:只要有一人或一户没有脱贫,我们的扶贫工作就不能安之若素。”村第一书记意味深长地说。

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湿地公园,距离皮山县新县城22公里,占地约218.7公顷。这里曾经是杂草与垃圾组成的荒滩,这里曾经是芦苇与洪沟相遇的地方,这里更是人们弃之不理和很少涉及的地方。但是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这里便开始蜕变。

一切杂乱无章的风景,在工作队的打造下,变成了一片片绿地、鱼塘、芦苇荡、沙漠、湖水等各种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美景。在湿地的周边,绿树成荫、沙海连绵、芦苇丛生、水鸟翱翔,既有浩瀚的大漠风光,又有江南水乡的惬意。湿地公园主要以乡村振兴为牵引,以生态景观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核心,以健康养生为特色所倾力打造的一个集湿地休闲、沙漠观光、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湿地旅游景区。目前,湿地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固定的经济收入,也成了整个皮山县老百姓观光、康养、旅游的圣地。

记得2019年8月去村里时,阿不力米提的鱼家乐刚开业不久,虽偶有人去,但人气并不是很旺,其它项目也还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当我于今年6月再次走进巴什拉克比纳木村的多彩湿地,我却发现湿地的一切均呈现出一番蒸蒸日上态势。除了鱼家乐生意红火外,湿地的鱼塘也是生机一片,正要修建的栈道更是宽阔而又平整,甚至还透着幽幽的浪漫和雅致。在芦苇和夕阳相映照的一个个池塘里,什么鲤鱼、鲶鱼、跳鱼、螃蟹,个个活泼灵动、往来翕忽;什么蛙鸣鱼跃、鸭戏鸟飞,阵阵声形悦动、此起彼伏。在这里,多彩湿地就像是一个脱下华丽外衣的生态宠儿,既有那拉提的静美,又有赛里木的悠远。怪不得有人说,这里是大漠的圣境,是南疆的江南。总之,一切美好的象征和幸福的模样,都已显现在老百姓的微笑之中了

湿地目前虽然还在打造中,但仅建设当中就解决了15个人的就业,建成后还可根据招商引资的情况增加就业人数。总之,湿地公园打造虽然是一个长期工程,但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相较于湿地公园,农业科技示范田就显得更为简单和直接。1200亩科技示范田打造完成后,不仅会成为村里又一美景,还将会为村集体每年产生最少50万元的收入,更可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就业问题。有了50万元的收入,对于一个以前零收入的村集体来说,那将是很大的一笔固定收入了,也可以为村里做很多事情。有了这笔固定的收入,村委会也就有了说话的资本和做事的本钱。

提起这一大片充满了希望的田地,村大队长就激动不已:“我觉得很幸福,现在对每天的工作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在干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就像这片农业科技示范田,其实以前这里就是一些土包沙丘和零零散散的荒地。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天天面对这些沙丘和荒地,也没想到把它整合开发成规范化的农业科技示范田,然后承租出去,增加村集体的收入。现在我每天经过那一大片的土地我都会多看一看,觉得生在这个时代自己特别自豪。”

除了湿地公园和科技示范田,还有夜市、苇席厂和沙发厂等,都是为村民解决就业和致富所依托的前景产业。

“夜市目前只有五个摊位,也没有收取摊位租金,但每个摊位可以解决一个家庭的就业。芦苇厂的效益还不错,除了每年给村委会交4万元租金外,还解决了10个人的就业。情况最好的是沙发厂,沙发厂虽然每年只给村委会交一两万元的租金,但今年扩大生产后,就可以解决了将近50人的就业。”艾合买提·麦麦提很欣慰地说。

是的,无论如何帮困扶贫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夜市对于南疆的农村来说,就像是夜空中璀璨的星宿。虽然没有为村集体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可是它却解决了村民的就近就业,并搞活了农民劳作之外的业余生活,这对于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体验一下真正的乡村夜生活,在星星还未搭上树梢之前,我就来到了村委会对面的夜市上。夜市虽不大,地理位置却很好,就在感恩广场的西侧。乡村夜市比起城里的夜市要相对单调一些,但也更朴实一些,因为夜市是村民唯一可以在每天劳作结束后消遣的地方。他们每天晚上都会聚在夜市和广场上,或吃饭,或聊天,或舞蹈,或弹唱,狠不得将一天的疲劳与乏困随着一声轻吼或一个旋转轻拂而去,然后拥着幸福生活和快乐星光安心而眠。

记得儿时老人们曾说,农村的夜晚比城里的夜晚更加漫长。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乡村的夜晚太过黑暗和静谧,没有太多的灯光和嘈杂,更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和休闲生活。自从村里有了夜市后,村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开心和快乐中度过,估计也不会感觉到夜的漫长了。

32岁的布买热木是夜市上的颜值担当,她不仅长的漂亮,身材苗条,关键的是她的烤鸡蛋也做的非常好,色香味美,所以她的生意总是很火的样子。她很羞涩地告诉我:“我现在摆夜市每个月可以赚1500元左右,老公在村委会当保安,一个月工资也有1200元,我们两个人加起来一年能挣32400元。以前我们除了家里的那点玉米地,哪有这么多挣钱的机会,每年的收入还不到一万元,所以日子也很难过,现在好了,想买啥就可以买啥。”

53岁布海克热木大妈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她将一大盆的凉粉和配料准备好后,就扛着坎土曼下地干活了。她白天在农田里干完活后,晚上还要赶到村里的夜市上卖凉粉和维吾尔族特色饮料多哈普。由于老公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布海克热木大妈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老公,家里家外也得她自己打理,所以她的吃苦精神不得不让人点头称赞。她告诉我:“吃苦,我已经习惯了。以前我家四五口人,一年就靠三四千元的农业收入过生活,不要说生病了,就连正常吃饭都不够。哪像现在,不仅能吃好穿好,还能存不少钱呢。”说到这里,布海克热木大妈忍不住笑了,我知道这是满足的笑容,也是幸福的笑容。

“现在每年能收入多少钱呢?”看着她那样的富足,我也笑着问她。

“我现在除了农田一年能收入个7000元左右,我家里还承包了一个商店,一个月也能挣1500元左右,一年算下来也能挣18000元左右。其实最挣钱的还是在夜市摆摊,这个活也不影响我白天干农活和经营商店,白天抽空准备好了以后,就晚上卖几个小时,一个月最少也能挣3000元,一年也能挣三四万元。这些挣钱的机会可都是工作队来了以后才有的。”后来得知,因为布海克热木家有病人需要用钱,所以只要有挣钱的机会,工作队就会想到她。

麦麦提·玉苏普是苇席编织厂的老板,他告诉我:虽然他们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可这一路走来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从刚开始手工编织到现在的机械编织,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以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供不应求,也算是经历了人生的革命和事业的颠簸。可不管咋样,在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他们现在已经渐渐地走向了成熟和稳定。现在厂子的生意比以前更好了,苇席都不够卖,有些客户都从很远的地方到这里来买,有和田的,喀什的,叶城的,还有莎车的。现在厂子每年的销售额在70万元左右,除去交给村委会的4万元租金和12个人的工资后,他每年能赚10万块钱左右,这比我前几年在阿克苏打工时挣的钱还要多,关键是还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干。

“以前,我3月份就要出门去打工,到了年底才能回来。走的时候,看着年老的父母和生病的妻子,心里特别不舒服。自从承包了这个苇席厂以后,既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还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最让我高兴的是,自从我回家创业后,现在我妻子的心脏病也好了,现在工作队还安排她在幼儿园当保安,每个月能挣1200元的工资呢。”麦麦提·玉苏普高兴地说。

“你以前在阿克苏打工,每个月能挣多少钱?”我问。

“以前我在阿克苏给别人看场子,每个月才2100元的工资,现在是以前的四五倍。”

“那你现在给苇席厂打工的村民发多少钱?”

“男的2500元,女的1800元。其实芦苇在我们这里长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们小时就在芦苇荡里玩耍。可是这么多年也没人想到利用芦苇来脱贫致富,我们的脑子还是太落后了。自从工作队来了以后,他们的脑子非常灵活,想法也特别多,这个利用芦苇让我们脱贫致富的思路就是他们想出来的。现在他们又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也要知道保护环境,爱护生态。所以我们不仅要感恩大自然,还要感恩工作队,要不是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好生活。

与苇席厂相比,沙发厂虽然成立的比较晚,却是村里解决就业的大户。从刚开始的十来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沙发厂的效益虽然很好,但发展也是经历了很大的变革。

“自2019年8月沙发厂投产后,因为没有技术,刚开始就从泽普县一个比较成熟的沙发厂拉半成品,拉回来后自己组装,然后再进行销售。当时的市场需求量很不错,厂子的销售业绩也很不错,经常会加班加点的干,所以我们就从村里招收了12名贫困户人员和我们一起干,每个月给他们发1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工资。后来为了扩大生产,我们特意向原厂家又送去8名贫困户人员进行培训,希望他们回来后能够独当一面,使我们厂能进行深加工,真正的实现自产自销,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生产成本,也可以为村里解决更多的就业人员,还可以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所以自从今年扩大生产后,不仅解决了50人左右的就业岗位,还将工人工资提高到了2500元以上。”沙发厂老板告诉我说。

自从沙发厂进行深加工以后,沙发厂就将最主要的木料加工和沙发套加工全都交给了本村的村民干。村民可根据沙发厂的所需,将木材买回来加工好后,再卖给沙发厂赚取一定的费用,所以现在木材加工在村里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还有沙发套的加工也交给了村里的裁缝店,让他们按照要求将沙发套加工好后再交给沙发厂,沙发厂再付给裁缝店一定的加工费用。这样的均衡产业分配,又等于间接地带动了一些村民的就业和产业发展。

真心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源。当你用真心耕耘,种下一切欢乐的种子和美好的夙愿,自然会得到有益的收获和真诚的对待。

为了能够帮助村里的产业能进一步发展与振兴,让更多村民就地走上就业岗位,工作队对沙发厂尤为关心关注,甚至还为沙发厂提供了很大帮助,除了提供价格低廉的场地之外,还向周边地区大力推销和宣传沙发厂的沙发,使沙发厂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不少的外部订单。还为了保证沙发的质量的销量,工作队还对沙发厂的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随时进行监督和引导,目的就是希望沙发厂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走得更远更长久,同时让村民有一个可以永久性脱贫和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

“说实话,沙发厂的今天就是工作队一把一把扶持起来的。如果没有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沙发厂根本就无法正常运营,更别提为村里解决就业岗位和走得长远了。”这一点,沙发厂的老板是铭记于心的,他也正是按工作队的规划与要求稳步前行的。

“全县有8.5万户家庭,有沙发的才是1.5户,还有7万户的空间,所以沙发厂的前景还是很可观的。现在我们村的男人女人变化很大,每天不是在致富的路上,就是在打工的工厂里,个个都精神饱满,拼劲儿十足。”对于沙发厂的发展,第一书记自信满满地说。

是的,要想看现在村子里的变化大不大,关键要看百姓脸上的笑容真不真。从过去的愁云满面到现在的笑容满面,足以说明老百姓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实不仅仅是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心理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通过态度足以见真章。

村民吐鲁甫·乌苏力是一位79岁的老人,他性格开朗、风趣幽默,提起现在的新生活,老人感慨万千地说:“以前我们的那个穷啊!提不成,苦的很。住的是泥巴房,睡的是木板床,走的是土坑路,吃的是包谷面,甚至包谷面经常都没得吃。记得有一次我到乡上去办事,看到乡长的办公室里摆着一组漂亮又软和的沙发,我就很羡慕。所以我当时心里就想,我要是能当上乡长就好了,也可以每天坐在舒适的房子里和漂亮的沙发上办公。可现在我就不羡慕了,现在村里不仅盖了新房,还有了沙发厂,啥样的漂亮沙发都有,比以前乡长坐的沙发还要漂亮。你看,我家现在也有漂亮软和的沙发了,现在我每天都可以坐在漂亮又软和的沙发上看电视聊天,吃着想吃的饭,喝着想喝的茶,这跟过去的乡长有什么区别?甚至比乡长还阔气呢,你说我幸福不幸福?可幸福也不是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我们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呐!”

是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不会无故而来,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生于这个伟大时代,奋进于这个梦想的舞台。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拼尽全力,还是为别人的幸福而锐意进取,只要奋斗,你就是历史创造者、时代的奉献者、幸福的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