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十一年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汪海  2024年09月04日07:54

仲夏之时,正值三伏,幸天降甘霖,不热不燥。

上午打了个电话给李先进,问他晚上在不在。他说在,他约在他的办公室。

傍晚7点到达,他掰着手指头数,对我说,有十一年了。

十一年,4000多天,李先进做公益,当志愿者,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的盘江八属的山山水水,做“雪中送炭”之人,把爱心洒进南北盘江,让爱温暖人间。

十一年,李先进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荣誉,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

——题记

2017年11月15日下午7点19分,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第二中学读高中的周双凤,在标注地点为“凉水”的地方发了一个朋友圈。其内容如下:

“曾经气度不凡,正能量满满,爱心满满的叔叔,留下一地的追思。”

“叔叔一路走好!”

“虽然您走了!但是您在山山水水间播撒的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在播撒爱心的路上,山知道您,水知道您,您曾经帮助过的人也记得您!”

“您的精神,犹如出淤泥而香飘万里的一枝青莲,淡雅、醇厚而绵长,我们将永远铭记。”

“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谨祝福朱叔叔一路走好!”

“缅怀朱泓升同志!”

远在300里外的李先进看到这一条朋友圈的内容,血往上涌,一个趔趄,差一点没有站稳。

时隔6年,李先进和我在他的办公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禁不住泪流满面。

李先进告诉我说,当时他看到这个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时,他哭了。

李先进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一名税务干部,一米九的个子。想不到,他这样的一个硬汉,在好兄弟遇难时,痛哭得像个孩子。

李先进在看到周双凤发的这条微信朋友圈的同时,也接到了从晴隆方面打过来的电话。

晴隆的朋友在电话中说,“哥,朱弘升走了!”

李先进在电话中一边流泪一边说:“我知道了……”

李先进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鱼鹰公益协会的负责人,朱弘升是协会晴隆县的负责人。两人一起当志愿者,做公益,关系好得像亲兄弟一般。

朱弘升是在下乡的路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的,和他一起走的,还有他的一名同事。

李先进得知朱弘升去世的噩耗是在傍晚时分。天都黑了,李先进不容多想,他抹干泪水,告诉妻子,他要到晴隆去。

兴义到晴隆的凉水,也就是现在的东观新区,总里程达到300多里。李先进一边驾着车一边哽咽。

晚上10点左右,李先进来到了朱弘升的家,看到逝去的朱弘升,他又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看到李先进的到来,正在为朱弘升守孝的周双凤喊了一声“李叔叔”,就哭了起来。

看到周双凤头戴白色的孝帕在为朱弘升守孝,李先进是又感动又心疼,又难过,“孩子,你怎么也来了?”

周双凤哭着说:“李叔叔,您和朱叔叔都是我的恩人。你们就像是我的亲生父母一样。如今朱叔叔走了,我得像他的亲生女儿一样,送他最后一程……”

2018年以前,晴隆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当时晴隆的贫困现状专门给予关注。由此可见,那时候晴隆的贫困程度,令人揪心。

1998年,周双凤出生在晴隆县的碧痕镇,由于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她的父亲一直患病,周双凤的家,一直处于贫困状态。

周双凤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她的母亲就与她的父亲离婚,远走他乡。从此,周双凤就只能与她生病的父亲相依为命。幸好还有爷爷奶奶庇护,周双凤才在艰难的日子中慢慢长大。

2015年,周双凤在晴隆县第二中学读高一,爷爷奶奶和父亲没有钱给她了,她的生活十分困难,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

那年,班里组织作文写作大赛。周双凤提笔就写,题目是《给远方妈妈的一封信》。

周双凤把这次作文当成了一种情感的倾诉。她用纸和笔,写家庭的贫困和艰难,写她的委屈和无奈,写她对母亲的思念。她问,妈妈,你到哪里去了啊?你在哪里啊?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妈妈,我想你!

最后周双凤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你能看得到这封信吗?你能听得到我对你说的话吗?”

周双凤说,因为家人身体不好,所以没有生活费给我,我都不能吃饱……

吴永珍老师是周双凤的班主任,这次作文是她发起的,在训练学生进行写作的同时,也是为了参加一次征文比赛活动。

当吴永珍收到周双凤写的这篇《给远方妈妈的一封信》的作文时,她一边看,一边流泪。为此借故以“要回家吃饭”为由,把自己的饭卡交给周双凤,好让她在学校的食堂里吃一顿饱饭。

为了帮助这个成绩优秀而又可怜的孩子,吴永珍四处奔走,她通过亲戚朋友联系到了朱弘升,详细给朱弘升讲述了周双凤的实际情况。

朱弘升一边听取情况介绍,一边向李先进汇报,同时第一时间到碧痕镇新庄村跃进组朱双凤的家进行走访核实,随后又将走访核实的情况二次向李先进汇报。

“情况属实,孩子品学兼优又有上进心,这种学生我们得帮,必须得帮!”李先进说。

随后,李先进在黔西南州鱼鹰公益协会的会员中发起对周双凤同学的捐助活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筹集到了善款3000元交给朱弘升。朱弘升当天就把这笔善款交到了周双凤的手里。

李先进远在兴义,他也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像亲人一般,来看望周双凤,和她的爷爷奶奶以及她的父亲。

在为朱弘升戴孝帕守孝3天后,周双凤又走进学堂,继续努力学习。2019年,周双凤高中毕业,被黔西南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如今周双凤已学成归来,入职广州华美医院,成为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

2012年,那时候QQ是时尚的社交平台,李先进跟其他人一样,在电脑上安装了这个软件。大概是七八月份的时候,李先进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后,就进入QQ空间,查看一些QQ好友发布的图片。

李先进右手握着鼠标,眼睛盯着电脑的屏幕,突然,他的眼睛停在了一个叫“吴远瑜医生”发布的一幅照片上。

李先进被照片上的情景瞬间定格了,他感到了心神不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一幅照片的人物是一群孩子,是一群大山深处的孩子。

孩子们的背景群山环绕,只见裸露的石岩、石壁、石崖,以及用水泥、火砖砌就的学校。

一群孩子站在学校的门口,衣衫褴褛。他们的头发很长,乱蓬蓬地又细又黄。脸颊是花的,有泥土,有尘埃。他们穿的鞋子是破的,有的脚指头都露出来了。还有很多的孩子,是没有穿鞋的。他们赤了双脚,可怜巴巴地站立在学校的操场上。

李先进把“吴远瑜医生”QQ空间里的有关山村孩子的照片都一幅一幅地点击放大看。每看一张,他就心疼一次,他心疼大山深处里的这些孩子。

李先进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一闭上眼睛,那些照片上孩子的身影就在他眼前萦绕。有几次,他刚刚睡着,又醒了过来,刚刚睡着又醒了过来。他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电脑,继续翻看“吴远瑜医生”QQ空间里那些孩子的照片。他等啊等,等啊等,天终于亮了,等到人们都起床了,他试着加“吴远瑜医生”为QQ好友。

申请加好友的信息发出去了,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

那一阵子,李先进是坐立不宁。突然,电脑的QQ对话框里,传来了“滴滴”的回复声。

李先进大喜过望,对方同意加他为好友了。

李先进对“吴远瑜医生”说,他是税务干部,看了她QQ空间那些大山深处孩子的照片后,十分想知道这些孩子的情况。

在QQ对话里,“吴远瑜医生”告诉他说,她就叫“吴远瑜”,是贵州望谟县乐望镇卫生院里的一名医生。那些孩子的照片,是他们到苦里村的瓦厂小学,给16岁以下的农村孩子注射疫苗时拍的。

吴远瑜说,乐望镇地处边远偏僻,在当时,农村的基础条件差,不通公路,也没有手机信号。农村孩子的家庭情况都非常困难。她拍摄的这些孩子,是大山深处布依族的孩子。他们都属于贫困户,有很多都是留守未成年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叔叔伯伯们生活在一起。

农村的生活,本来就艰苦,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就更苦。

吴远瑜告诉李先进,这些孩子,生活虽然苦,但是他们快乐,他们阳光。虽然他们的身上看起来很脏,但是他们的眼睛干净、纯洁。他们渴望好好读书,他们渴望知识,他们渴望能看到山外的世界。

李先进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孩子,这些孩子的境遇,他感同身受。

李先进没有犹豫,虽然那时候工资也不多,他还是咬咬牙,把他平时和妻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0元拿出来,跑到兴义市的儿童用品市场和文具店,给吴远瑜医生QQ空间里的那些孩子买了学习用品和衣帽鞋袜。

因为当时还没有快递,李先进把买来的物品打包,通过邮局寄给望谟县乐望镇的吴远瑜医生,由他想办法送给那里的孩子们。

衣物和学习用品送抵乐望,由于物品太多,当时苦里村的瓦厂小学又不通公路(吴远瑜他们当时去接种疫苗时,上山走了5个小时,下山走了4个小时),吴远瑜一时无法将这些爱心物资送到山里的孩子手中去。

吴远瑜医生实在没有办法,就联系山上学校的老师,告诉他们,兴义的好人李先进给孩子们送爱心物资来了,需要他们想办法自己来取。

学校里的老师接到吴远瑜医生的通知,马上就牵了两匹好马下山,为孩子们驮运爱心物资上山。

当山里布依族同胞的孩子们知道有人给他们送来学习用品和新衣服时,都急急忙忙地跑到离学校很远的山丫口上张望,等待他们的老师驮运新书包和新衣服上来。

山里的孩子穿上新衣服,拿着崭新的文具,他们比城里的孩子过年还高兴。

“乐望镇苦里村瓦厂小学的孩子们生活怎么样了?他们的学习怎么样?”

李先进一直在牵挂着,在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

2012年12月,离第一次捐赠爱心物资仅隔1个月,李先进又开始筹划第二轮捐赠。这一次,他没有单枪匹马的一个人行动,他拉上自己的连襟和朋友们一起,亲自去看看山里的这些孩子。

哪里想到的是,消息一传出,要去的人还有很多。在出发前,他们各自从腰包里掏出钱,购买的学习用品和衣物装满了3台越野车。临走前,坐不下那么多人,大部分人没有去,只有一些人驱车前往。

那时,望谟到安龙的高速公路还没有修通。李先进他们早上7点从兴义出发,走老路,临近中午,才抵达望谟。在望谟,稍事休整又出发,又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乐望镇。

望谟到乐望,每到一地,都有孩子们向他们敬礼,向他们问好。这一幕幕,李先进他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

李先进他们到达乐望镇,已是下午两点。因为时令已是冬季,昼短夜长,他们不敢耽搁,叫上吴远瑜医生,马不停蹄就又走,直奔孩子们所在的地方——苦里。

车行一半,路不通了,李先进他们下车,瓦厂小学的老师们早已牵着马来到了这里。他们从车里把物资卸下来,绑在几匹马背上,众人步行,一步一步地往孩子们读书的学校走去。

步行了两个多小时,由于山路崎岖,爬坡上坎儿,人已累了,马也乏了。但当他们看到山里的孩子,精神又来了。

山里的孩子知道山外的好心人要来,特地提前洗干净了衣服穿在身上,洗干净了脸,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李先进他们一行的到来。

这一次捐赠的物资比较多,山里的孩子每一个都领到了很多的东西。新衣服,他们穿在身上舍不得脱;新书籍和学习用具,他们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因为冬天天黑得早,李先进他们不敢在山上长时间逗留。临走,孩子找来大大的一张红纸,请老师用毛笔写上“好人一生平安”6个大字,唱着《感恩的心》,行着礼送李先进他们一行。苦里孩子们纯净的眼神,每一个场景,都在他们的脑际里萦绕。

李先进作了一个决定,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成立“黔西南州鱼鹰公益协会”,做一个志愿者,帮助那些山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命运对于晴隆县东观社区的小女孩李源(化名,下同)来说,十分不公。她原来就患有耳疾,耳朵基本处于半失聪状态。

2015年,年仅7岁的她,突然感觉四肢无力,走路都走不稳,稍微失去一点平衡就会摔倒。最早,她的父母没有引起注意。后来她的母亲慢慢才发现,孩子的肚子越来越大。

见此情景,李源的母亲舒腾粉和父亲李秀云立即带着孩子到县城里的医院去检查,对病情进行诊断。

在县城,检查的结果不是怎么理想。随后,父亲李秀云和母亲舒腾飞又带着孩子到兴义的医院去检查,结果依然让人担忧。

万般无奈,夫妻俩又带着孩子北上,远赴重庆。

在重庆,重庆儿童医院对李源进行检查后得出诊断结论,报告显示,李源患了伯基特淋巴肿瘤。

李秀云、舒腾粉夫妻俩不相信这一检查结果,又带着孩子远赴上海。

在上海,医院诊断的结果和重庆儿童医院检查的结果一样。

病症确诊,李秀云和舒腾粉犹如遭遇晴天霹雳。

伯基特淋巴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病症,属于淋巴肿瘤里最难治愈的一种疾病。

“怎么办?治疗!把孩子的病治好,让她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那时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心中,就只有这样一个信念。

听说治疗伯基特淋巴瘤,重庆儿童医院是当时在各地医院中最好的。

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又带着李源从上海赶回重庆儿童医院。

在重庆儿童医院,医院告诉李秀云、舒腾粉夫妇,要治好孩子的病,需要各种治疗费用大约在20万元到40万元。20万元,这对于李秀云、舒腾粉夫妇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李秀云是一名教师,工资又不高,舒腾粉又没有经济收入。怎么办?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夫妻俩不可能不救!况且她还是一个孩子,她还有着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摆在李秀云、舒腾粉夫妇面前的,就是医疗费的问题。李秀云、舒腾粉夫妇没有什么积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自己的亲戚朋友借。

危急时刻,大家1万、两万、3万,凑齐了11万元,除留下1万元作为在医院的生活开销外,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向医院缴纳了李源泉的治疗费一共10万元。

在重庆儿童医院,对李源的治疗,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4次。

4次,医院都向患者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主治医生心肠好,每一次都劝李秀云、舒腾粉夫妇放弃治疗。主治医生说,这个孩子的病已经无法治疗了。以她目前的症状,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4次,医院拒绝接收李源入院。看着可怜的孩子,父亲李秀云哭着给主治医生下跪,求求医生救救孩子。医生只好开了一种特效药给李秀云、舒腾粉夫妇,要他们带回贵州去给孩子服用。

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带着李源回到晴隆。到第3天,孩子病情加重,肚子的肿胀已经大得无法形容。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又立即把孩子送到晴隆县医院进行抢救。

到了县医院,孩子的瞳孔扩散,基本上没有了生命体征。

李秀云、舒腾粉夫妇哭得死去活来,村民们都在忙着给孩子准备后事。幸运的是,下午6点左右,李源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又恢复了生命体征。

孩子醒过来了,病还得继续治疗,但一直困扰着李秀云、舒腾粉夫妇的,还是医疗费用的问题。

这时,李先进他们的“黔西南州鱼鹰公益协会”了解到李秀云、舒腾粉夫妇的困难后,立即筹集资金3万元送到了李秀云、舒腾粉夫妇的手中,解决了李源治病的经济危机。

随后的日子里,通过治疗,李源的伯基特淋巴肿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李源,已经长大,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入学校,在教室里学习新的知识……

晴隆县长流乡溪流村的苗族姑娘刘检,父亲患有特殊疾病,一直不能劳动。家里的重担,就靠她的母亲邓召翠一个人扛着,生活十分艰难。

2020年秋,刘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

这本应该是件大喜之事,可是对于邓召翠来说,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出生在这个贫穷的家庭,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忧的是那一次性就要交的7000多元书学费,到哪里去找?

7000多元,对于其他家庭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邓召翠来说,简直就是一块天大的石头压在她的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帮扶邓召翠家的帮扶人吴玲和李先进来了。吴玲负责帮助刘检申请助学贷款,解决了上大学需要交学费的问题。李先进则带着一片爱心和善款为刘检上大学提供生活保障,并签定了一份每月为刘检提供600元生活费的协议。

刘检梦想成真,高高兴兴地上了大学。这孩子十分节俭,又十分刻苦。

在大学里,刘检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一有时间就上街买衣服,买吃的。而她却是一心扑在学习上。

通过她的刻苦努力,入学3年来,每一年都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习励志奖,再加上每月资助的600元生活费,她的生活用度已经完全得到了保障。

入学3年,刘检没有向家里要过1分钱。那年暑假,刘检没有回家,她在学校里复习各种课程。她除了要完成正常的学业外,还要迎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如果条件允许,她还想考研究生。她的梦想是,今后当一名律师,当一名优秀的律师……

李先进做公益活动,一做就做了十一年!十一年,他们的志愿者和会员从最初的不到10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00多人。

十一年,他们走遍了盘江八属的山山水水。他们所帮助的人,足以千计,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