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影:合唱团
张子影,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理事。巴金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已出版长篇文学作品《试飞英雄》《女兵一号》《一朵云响亮地飘动》《大上海沦陷》《守望光明》《飞越驼峰》《走向文明》《三日长过百年》《洪学智》(上中下)《飞机楼》《烽火狼娃》《我的兄弟我的马》等多部;编剧话剧影视剧《甘巴拉》《生死之间》《新女驸马》《我爱芳邻》《沧海丝路》等多部,动画剧作品四百余集,曾任蓝猫系列长篇儿童动画剧总编剧。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解放军文艺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二等奖、空军蓝天文艺“银翼奖”、巴金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中国好书”年度榜。作品在新浪网、搜狐网多次连载,连续数年进入全国中考、高考试卷。
一
剧场的灯光亮得晃眼,音箱已经热得发烫了,演员们在台上做出定格的造型。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该吃饭了,导演陈蕾挥手高声喊道:“停!今天就到这里吧!”
众人集体拍了一下掌,立刻都从各自的状态下松驰下来。演员队队长、副导演李丹丹喊着“道具服装归位,灯光把电关了,大家检查各人物品”。灯光师把舞美和造型灯关了,只留下一只照明的大灯。
这段时间,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艺术与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正在排练音乐剧《胡杨颂》,担任女声领唱的是维吾尔族学生热依古丽。
“哎,大家别走,我请你们去我们家。”
舞台上的热依古丽大声喊了一声,把长长的辫子一甩,一步从舞台上跃了下来。
“丹丹,你也一定要去啊!”热依古丽亲热地拉住了李丹丹的胳膊。
“去吧,今天是古尔邦节,我们都去。大家一起去。”陈蕾向着众人大声招呼。说完,她看了看李丹丹,眼睛眨了眨。晚会导演陈蕾是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副导演李丹丹是辅导员。
眉清目秀的李丹丹心神领会,她点头说:“当然,要去的。”
“太好了!”热依古丽高兴地一手搂住她,一手拉着陈蕾,大声对大家说:“走啊走啊,大家去,都到我家去!”
一群漂亮的男生女生,妆也没卸,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塔里木大学是多民族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少数民族学生,1997年民族学生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7%,到2008年已达到41%左右。人文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是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院,最多时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了49.4%,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回族、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
古尔邦节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南疆的维吾尔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打扫庭院,开门迎客,庆贺节日。这一天的清晨,人们沐浴更衣,到清真寺聚礼,之后,去上坟缅怀先人,然后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人们互相拜年问候,并且用丰盛的食品热情招待前来拜年的朋友。
热依古丽的家离学校不算太远,同学们打了几台车,一同来到热依古丽家。远远地,热依古丽就大声喊:“妈妈,客人来了!”
一声答应,门帘一掀,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女人出现在门口——她,是热依古丽的妈妈。妈妈手里拎着一只精致的铜壶和脸盆,亲自倒水,请客人们洗手。这是维吾尔族人接待贵客的礼节。陈蕾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双手递给热依古丽的妈妈,里面是包装精美的糖果。李丹丹也递上了一束鲜花,其他同学在路上也都各自准备了些礼物,姹紫嫣红的,堆在门口,立刻原本光线暗淡的门廊生动活泼起来。热依古丽和妈妈忙碌地招呼同学们:“快进来,进家坐——”
同学们脱了鞋进屋,立刻都欢乐地叫起来。原来,漂亮整洁的地毯上摆放着两只条形长茶几,上面摆放着各种瓜果、馕、奶茶,烤串,还有一大盘手抓饭,晶莹的米粒上铺了一半金黄的胡萝卜丝,撒着绿绿的小葱花,真是诱人。
正在开心时,手扒羊肉又出锅了,热依古丽用一个大盆端着过来,腾腾的热气香气立刻弥漫了整间屋子。“哇——”众人又一次欢快地叫起来。
热依古丽大声招呼着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快吃啊,使劲吃!”
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传到了屋外,邻居们探头说:“你们这是来的什么客人啊?”
热依古丽的妈妈骄傲地抬起头,大声说:“我女儿她在塔里木大学合唱团的老师同学来家里了。她们今天在排练校庆的节目呢!”邻居看着门口堆放的各种礼物和一长排鞋子,羡慕地说:“塔里木大学来的客人啊!太了不起啦!”
在阿拉尔,节日期间谁的家里亲朋来得多,就说明这家主人令人尊重,身份不一般。
妈妈坐在屋里面看着炉子,听着屋里不时传来的阵阵笑声。女儿的声音又响又脆,热依古丽的妈妈心中感慨:进入塔里木大学不到两年多的时间,女儿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二
热依古丽原本有个幸福的家,父亲母亲都能歌善舞,在当地小有名气。热依古丽在小时候一过节,经常看到父亲母亲在院子里翩翩起舞。可是天不遂人愿,她6岁时,父亲突然生病,很快就去世了。几年后母亲改嫁,继父对她们母女很好。两年后母亲生下了弟弟,家里重新又有了歌声。但就在弟弟3岁那年,继父带着他们姐弟去赶巴扎时,遇到了车祸,三个人都被送进医院,但只有她活了下来。母亲把她从医院接回家时,发现院子里被人扔进了垃圾和石块。此后的一段时间,家里玻璃窗经常被人砸坏。她们出门的时候,周围的人们都绕着她们走。有一天早晨起来,他们家的院门被人从外面锁上了。
于是,母亲带着热依古丽搬到了阿拉尔。母亲开了一个小铺子,做些手工,帮人缝补和修改衣服,偶尔也做衣服。母女俩原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但流言是长了脚了的,周围人看她们的目光总是冷漠的,亲戚们也渐渐不来往了。母女俩的日子过得孤独而清寒,她们再没有唱过歌。高中时热依古丽选择了离家较远的一个学校。
高考结束,热依古丽考上塔大,妈妈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就不用说了,担忧的是女儿沉默寡言的冷淡性格,不知道能不能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到学校报到那天,热依古丽没让母亲送。她一个人提着行李到了报到处,递上身份证,签完表格后,立刻有一个花朵一样的笑脸迎着她说:“你就是热依古丽啊!我叫李丹丹,是你班上的辅导员。”说着,就向她伸出手。
热依古丽淡淡地点了点头。
走在路上,李丹丹看到啥就向热依古丽介绍:教学楼啦、篮球场啦、中心花园啦、服务中心啦……热依古丽只是淡淡地点头,脸上没有表情,她心里不明白:这个漂亮的汉族同学为啥对自己这么热情?
热依古丽下意识地警觉着。她放慢脚步,努力与李丹丹拉开距离。
女生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上床下桌。房间一共四个女生,除了热依古丽,另外三个女同学都是汉族。
收拾好行李,李丹丹又主动带着热依古丽去食堂。在食堂,热依古丽又看到了一张亲切微笑的脸,是陈蕾。在学工处工作的陈蕾是专门在这里等她们的。打好了饭,三个人一起坐下来,同桌吃饭。
吃饭期间,陈蕾和李丹丹聊天似的问了热依古丽的一些家庭情况,热依古丽谨慎地说妈妈开了个小缝衣铺,其它的什么也不肯说。吃完饭,陈蕾将提前准备好的一包东西送给热依古丽。热依古丽打开:东西显然是专门为她准备的,有女孩子们专用的清洁用品,包装漂亮的糖果。
热依古丽有点惊奇,内心有所感动。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关心了。
开学之前,辅导员李丹丹查看学生档案,这个名叫“热依古丽”的学生引起了她的注意。
作为一所多民族学校,多年来,塔里木大学对于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形成了一整套特别的经验,而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式服务管理,是经验之一。李丹丹就把热依古丽作为了自己的“一对一”帮扶对象。
学校生活很快开始了。时间不长,李丹丹就发现了热依古丽的异常,她似乎特别胆小怕人,性格又沉默忧郁,几乎不跟大家交往,一个宿舍住着也不主动交流。
每次李丹丹找她说话,只得到一两声“嗯”。李丹丹一而再,再而三地碰了软钉子,于是她去找陈蕾求助。
三
李丹丹与陈蕾的友好关系始于上学期间。
李丹丹毕业于阿拉尔中学,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她功课好,品德优,相貌甜美,是所有老师都喜爱的学生。李丹丹自己心气也高,立志去内地上大学,毕业后,到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去开辟自己宏阔的人生。但是,她没想到,高考分数下来后,她心仪的学校都上不了。眼看着填报志愿的时间快截止了,她只好选了塔农大(塔里木大学前身)——因为离家近,就在她上中学的学校附近。
李丹丹进入大学后迅速表现出了她的良好素质。她学习勤奋,不怕吃苦,和同学们一起“三下乡”时,她不仅自己做好,还帮助老师和辅导员分担管理工作。她还能歌善舞,形象又端庄,刚刚上任学工部副部长的陈蕾自己是女性干部,就“慧眼识人”地把李丹丹盯上了。
女部长陈蕾也是疆二代,生得姿容丰润,却有着男人般的直爽豪气,并且思维敏捷,口齿伶俐,为人热情,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与温和细腻的李丹丹形成了优势互补。两人经常在一起,工作上有啥情况也随时交流。见李丹丹碰了软钉了,陈蕾就对李丹丹说,既然谈心这方法不行,那就找机会开展些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嘛!
对啊!李丹丹点头,但又为难地摇头:“她可能不搭理我。”
陈蕾就很豪气地说:“我试试。民族学生,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
陈蕾隔三差五就来找热依古丽,但同样连连受挫。女生们一起外出聚餐、逛街、看电影等等这些活动,热依古丽全都不参加。对于陈蕾和李丹丹热情洋溢地接近,她一律采取冷淡和沉默,后来甚至见到她们就绕着走。她家离学校近,下了课她就背上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出校门往家走。
热依古丽的冷淡和孤僻让两个年轻姑娘闹心了,她们都还太年轻,也实在没有与人打交道的经验。
这天下班后,李丹丹和陈蕾相约留在办公室,她们还给自己准备了一大包杏干,准备“边吃边动脑筋,想想如何开展对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
两个姑娘拿出一张纸铺在桌上,绞尽脑汁地想能够接近热依古丽的办法,想出一条,就在纸上写下来,行不通的,就划掉。不知不觉到了半夜了,桌上的杏干吃完了,两个姑娘还是一筹莫展。
已经晚上十点半了,当时还是副校长的张爱萍出差回校。她习惯性地要到办公楼走一趟,就发现了这两位愁眉苦脸的姑娘。
看见张爱萍,陈蕾像看见了救星,她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您来得正好,请给出出主意。”
张爱萍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是管理学博士,她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理事等多个职务,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
张爱萍走近桌子,看了看桌上的一堆杏核和那张纸,纸上写下了一条又一条办法:谈心、辅导功课、一起去图书馆、做手工、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但这一条一条的,都又都被黑笔划上了杠杠。李丹丹发愁地说:“这些办法在热依古丽同学那里都行不通。”
张爱萍坐下来,指点她们说:热依古丽同学的年纪只不过比你们小三两岁,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她的家庭环境和过往经历有密切关系的,要找出性格变异的原因。比如,她经常回家,是否是家里有事需要她帮忙?她不愿意外出逛街聚餐,除了性格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因素?比如家境困难?……
张爱萍的一席话宛如一阵春风吹走了压在两个姑娘心头上的阴霾。陈蕾脸上又绽开了笑容,她觉得自己脑子又好用了:“是的是的,我们应该多了解了解她的家庭背景。”
“可是,上次我问过她,她不肯说。” 李丹丹又说。
张爱萍轻轻地笑了笑,她用爱惜的目光看着面前这两个热忱又单纯的下属,慢慢地说:“工作要做,方法也很重要。我们在民族地区,做民族人员的工作,要把情况尽可能考虑得细致一点,全面一点,以免因为我们的唐突和简单化给对方带来误解……”
张爱萍又举了几个以前工作中的例子,细致地讲给这两个年轻人听。
“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落考虑问题。”张爱萍循循善诱。
周末,陈蕾和李丹丹一起去家访。她们谨慎地没有暴露身份,而是来到热依古丽家附近,先是远远地侦察了一番。一间不大的屋子隔成两间,外间做了裁缝铺。简陋的陈设,母亲脸上的忧郁表情很容易就让她们明白了这对母女的艰辛。
那个上午,两位相貌可爱的姑娘来到了热依古丽妈妈的小铺子上,热依古丽不在。两个姑娘买了好几件手工制品,又跟热依古丽的妈妈聊了好一会儿天后,才离开。
国庆节后,阿拉尔卫生防疫部门与一家医疗服饰用品公司要在周末举办一场活动,而公司领导是曾经从塔大毕业的校友。校友打电话给学校,表示他想为学校做些贡献,把活动安排在学校的胡杨干部培训中心。公司会支付会议人员的食宿和会场费。学校汇报到张爱萍这里,张爱萍思考了一下,又把电话打了回去:“好啊!我们学校也欢迎。这样,我们派几位大学生,为会议做引导员和会场服务。”
放下电话,张爱萍又把电话打给了陈蕾。陈蕾和李丹丹商量后,李丹丹来到班里找热依古丽说:“班里经过研究,认为你去最合适。”
热依古丽很吃惊,她用疑问的表情看着李丹丹。李丹丹说:“这次会议来宾中有不少是维吾尔族人员。你维吾尔语讲得好,方便沟通。”
“还有,”李丹丹真诚地说,“你是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活动的,你有一双那么漂亮的大眼睛,令人过目不忘,所以,选引导员,你最合适了。”
听了李丹丹这句话,热依古丽的脸微微红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四
开会那天,李丹丹也早早地到了,她看到热依古丽穿着白色的医用服,头上还戴着绿色的卫生帽,脸上戴着大口罩,在人群中站着,有些紧张和无措的样子。张爱萍也走过来,张爱萍在李丹丹耳边轻轻说了几句。李丹丹点头,走过去,悄悄地站在热依古丽身边说:“古丽,我听校长和来宾们在议论你呢!”
热依古丽大睁着眼睛:“真的?他们说什么?”
李丹丹说:“他们说,这个引导员姑娘好极了!声音又温柔,服务又周到。你做得真好!”
李丹丹向张爱萍所在的方向指了指,张爱萍正好走过来,走到热依古丽身边,拍拍她的肩膀说:“同学,不错。”
虽然戴着口罩,李丹丹还是看得出来,热依古丽激动地涨红了脸。
会议开了三天。新闻视频出来的时候,配了活动动图,热依古丽美丽的大眼睛和高挑的身材十分出众。李丹丹在班上使劲表扬了她,说热依古丽同学为学校增了光。
这次会后,热依古丽有了变化,她不再一个人闷声不响,平时和同学的交流多了,见了李丹丹也不再绕着走。张爱萍听取了李丹丹和班级的汇报,考虑到她的家庭情况,为她争取了较高等级的助学金。
2010年,中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稳疆兴疆 富民固边”的战略方针。这是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英明决策,在新疆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新疆又快又好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次会议对于塔大人来说,又一次提振精神。学校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南疆的工作中。塔大人充分意识到,语言问题、文化问题,是促进新疆尤其是南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南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民汉兼通人才的培养工作义不容辞。
塔大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双语”教育,强化民语学生的国语学习教育和汉语言学生的维吾尔语学习教育,简称“双语”教育。在“双语”教学中,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双语,教师员工也要求有双语技能,在民族生班级担任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老师和班主任,都必须有双语技能。
热依古丽的进步,李丹丹看在眼里,如何让热依古丽真正与班级体融合在一起呢?李丹丹向班主任老师建议,把双语课的部分课堂教学改成小班上课,让同一宿舍的同学互教互学。
为了增加热依古丽的自信心,每当小班上课的时候,李丹丹就和宿舍的女生们热情地请热依古丽教她们维吾尔语。女生们真诚地夸奖她,围着她请教发音和词汇。平时生活中,不管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李丹丹和同宿舍的女生们想尽一切办法拉着热依古丽一起参加,凡涉及到双语的文字或者标识,就请热依古丽帮忙解释。热依古丽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真诚赞扬。
连热依古丽自己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她变得爱说爱笑了,她和班上的女生们有事没事都愿意聚在一起,回到宿舍还有说不完的话。热依古丽离家近,周末回家呆一天,晚上还总会给宿舍的女生们发短信,打电话。
热依古丽开始哼歌了。那天李丹丹来检查宿舍卫生,走到门口就听见有人在唱歌,进来一看,热依古丽一边梳头一边在哼唱,旁边桌上,电脑在放一部音乐风光片。
李丹丹惊讶地说:“古丽,你唱得真好!你嗓子真好!”
周末的下午,李丹丹拉着热依古丽跑到学校礼堂。那里,校合唱团正在排练节目。
陈蕾已经在那里了,显然她和李丹丹是事先做了工作的,陈蕾见到热依古丽就说:“你唱一段我听听。”
热依古丽红了脸,紧张得摇头又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行——”
热依古丽转身就要跑,李丹丹把她拉住:“你可以的!”李丹丹说,“你唱得可好了,我们都听见了。”
“这样吧,你唱,我们转过身去。”陈蕾说着就转过身去背对着热依古丽。
李丹丹按下启动键,音乐像流水一样泄出……
五
2022年,李丹丹获得了“全国最美辅导员年度人物”。李丹丹很感慨,她在塔大找到真正的自己,学校给予她的一切,比她自己之前的预期还要多。
60周年校庆演出那天,热依古丽的妈妈为女儿缝制了一袭美丽的礼服,热依古丽穿着妈妈缝制的衣服登台,担任大合唱的领唱。
那一天,塔大巨大的礼堂座无虚席。来自自治区、兵团及内地多所大学的领导与校领导和塔大的新老校友、师生教工们一起,参加了校庆的晚会演出,礼堂内观众达到数千名。
音乐响起,热依古丽手提裙摆,大大方方地走到舞台正中央,她高昂着头,张开喉咙,优美高亮的嗓音在华丽的舞台上空缭绕。
天山做笔雪泡茶,
兵团的精神传天下,
昆仑立碑写校史
戍边育人乐在天涯……
宣传部长陈蕾专门请来了热依古丽的妈妈。坐在观众席中,看着站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女儿,热依古丽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