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凝聚力量再出发 ——吉林作协“作家回家”系列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高莹  2024年05月28日07:56

5月16日至18日,吉林作协“作家回家”系列活动再次温暖启程。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28位作家在美好初夏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之旅。

绚烂初夏 欢迎回家

5月的长春,繁花满城。

此次活动是吉林作协举办的第四次“作家回家”活动。正如在省作协门前迎接“回家”作家的工作人员所说:“虽然每次‘回家’的作家不同,但他们的眼神里、话语间流露出的‘回家’喜悦却是相同的。而我们也总是满怀迎接亲人的期盼与激动。”

欢迎仪式上,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丽代表吉林省作家协会向各位作家朋友致以诚挚问候。她表示,吉林省作家协会组织开展“作家回家”系列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群团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对中国作协“作家回家”活动的积极响应,是加强团结、联系、服务广大作家的创新举措。活动期间,将举办“北方写作与吉林文评”座谈会、“长影好时光”等活动,并组织作家走进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深度参与“相约吉地 共沐书香”“植根生活 书写时代”名家文学论坛、“名家面对面”等板块。

欢迎仪式上,张丽为每位作家颁发了“作家回家”纪念章。

“这是一次幸福的归程,”60后基层作家杨树作为代表发言:“这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让我感到了文学的力量和温度。”“支持我们写作的不止有生活中的家人,还有文学上的家人。”80后作家王薇深情地说:“他们欣赏我们,珍视我们,为我们创造进修的机会,争取作品的扶持,把我们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获颁纪念章,让作家们满是自豪。作家吴耀辉和网络作家段泽华等表示,纪念章承载的不只是作协大家庭的关怀与期许,更是赋予每一位作家对讲好吉林故事的使命和责任。它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精神,会陪伴心怀文学梦的家人,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北方写作 吉林文评

文学创作与批评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在以“北方写作与吉林文评”为题的座谈会上,吉林省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春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于文思,讲师王增宝、孙琳分别就“传统与现代:当下文学创作的一点思考”“创意的批评与批评的创意”“以评刊促进文学批评人才培养”“塑造吉林文学经典的可能性”等内容,与“回家”作家一起探寻北方写作与吉林文评的发展路径。

作家陈晓雷、杨树等从加大文学评论力度、助力吉林文学发展、传统文学的可能与限度等,思索吉林文学与吉林文评相互借力、携手共进的前景。张浩、汪一迪等网络作家围绕当下网络文学写作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等,深挖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探求吉林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00后网络作家竭康旭等表示,评论家与作家的对话,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指引和启发。

“……光和影,仿佛一粒粒时间的胶囊

通向未来的宽阔之门

我们踏着时空的刻度拾级而上 ”

这是青年诗人查干牧仁在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时写下的诗句。16日下午,作家们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感受“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无穷魅力,找寻光影与文学的链接。长影办公室主任、吉林省作协会员马犇已经是第三次接待“回家”作家了。他说:“特别欢迎作家多来长影走走,多写写长影,也期待我省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改编成有热度的影视剧,让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

17日上午,“回家”作家们走进“相约吉地 共沐书香——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长篇小说《韩屯有座山》的作者杨逸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展台看到自己作品时满心欢喜。《韩屯有座山》是吉林省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列长篇小说之一。此外,孙昱莹的《百合花事》、李晓平的《雾中村》、李子燕的《日将锦绣》、刘国苗的《敖包滩》、车永江的《小南屯》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吉林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也在此次图博会上齐聚亮相。

吉林省作协新近组织本省作家创作的散文集《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与报告文学集《黑土流金——山乡巨变的吉林答卷》也出现在时代文艺出版社的展台。《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集中展示了生态吉林的锦绣山河与冰雪景观;《黑土流金——山乡巨变的吉林答卷》作为吉林省作协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集中展示,直接反映“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在作家和读者间产生良好反响。时代文艺出版社编辑陆风表示,今后出版社会和吉林作协一道,致力于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吉林特色的文学精品。

尚书华、吉振宇、秀枝等作家表示,此次书博会为吉林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也给作家们今后的创作以莫大鼓舞,为作家们坚持传统阅读、坚守文学理想增添了信心。

走进名家 植根生活 书写时代

17、18两日,“植根生活 书写时代”名家文学论坛和“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陆续举行。著名作家梁晓声、陈彦、曹文轩、李洱、东西、祝勇等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共同探讨作家应该如何植根生活、书写时代,承担应有的使命与责任,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也为“回家”作家上了一堂高质量的文学课。

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星空的回响”: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东西读者见面会在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彦、广西作协主席东西结合自身创作,回答了“如何处理在时代变迁下文学对现实的书写?”“文学作品被认可有哪些要素”“如何保持创作中的先锋性”等问题。陈彦说,深厚的写作需要深入生活。因此,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要讲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故事,要塑造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要陌生化、不要同质化。东西从自己的故乡谈到写作,他说,乡土可以塑造作家坚韧的性格,锻炼作家的想象,激发作家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作家只有亲历现场、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编剧刘策感慨:“从两位老师的对谈当中,我终于意识到,故乡之于我并非只是远方,而是当我身处远方才真正拥有的故乡。”

“坚持是写作的秘诀”“写作是幸福的”“希望大家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要‘阅读’大地,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活动最后,两位作家为在座的吉林作家及爱好写作的东北师范大学师生送上了寄语。

在吉林大学报告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北京作家协会主席李洱围绕“摇摆:作为情节运行的动力”展开文学对话。曹文轩以文学作品为例,分享了“小说运行的动力是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角的摇摆”等创作经验。李洱结合创作与生活谈到,摇摆是世界存在的根本模式,而小说呈现的其实就是世界的模式,好的作品是多种思想或多种理念之间的不停摇摆。

在东北师范大学,曹文轩从“感觉是思维的起点”切入,讲授了一堂引人入胜的文学课。他说:“没有感觉,就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时间和空间,甚至可以说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史。细究起来,人类拥有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感觉有关。”他还结合自己的作品《苏武牧羊》强调,写作可以不拘泥于人的视角,要写别人看不见的风景。

“内敛、低调,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这里传承着新中国第一代工人的责任感、荣光感、团结协作、爱厂如家的性格基因。”这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对长春这座城市的印象。在吉林省图书馆举行的“梁晓声与东北”主题活动中,他与众多省内外的作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共同“在文学中探寻东北文脉”。

梁晓声认为,东北作家的创作,要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兼顾东北文脉。他说,东北三省有共同的文脉,在文学、影视、戏剧创作方面的富矿还待开掘。

“回家”作家赵勐希说,这场对东北文脉探寻的交流,让他认识到,白山黑水不光是自然风光,更是北国文脉之所在。“作为一名东北作家,重新发掘、延续、振兴这条故乡的文脉,应是东北作家任重道远的职责所在。”

名家论坛和对话分享,给“回家”作家们许多创作的思考与启示。青斗、孙昱莹、林立强、张浩等作家都表示,通过文学名家讲座,拓宽了基层作家的文学视野,助力创作水平的提升,认识到何为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效超越,如何做到写作的陌生化……“也燃起了要创作优秀作品的激情和斗志”“我要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吉林的美丽与变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三天的“回家”之旅短暂而充实。作家张帆、王玉欣、杜波等依依不舍地说,“感谢这一场高能量的文学之旅”,“相信有省作协的支持与鼓励,耕耘在这片热土上的作家,定会前行、前行、再出发”。参加活动的作家们都表示,将继续深耕文学沃土,不断挖掘生活的底蕴和人性的美好,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