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会发光的声音》:苏拉山海情 童心向阳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24年04月22日16:08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4月19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苏拉山海情 童心向阳生”——赵菱长篇儿童小说《会发光的声音》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郑焱,《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徐德霞,中国儿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纳杨,《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崔昕平,《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陈香,《儿童文学》主编冯臻,以及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副总经理袁楠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就《会发光的声音》这部小说的主题呈现、人物设置、艺术手法、教育意义、出版价值,以及当前少儿主题出版现状、儿童文学作家培养、原创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样貌和开拓创新等,展开热烈研讨。

会议由纳杨、陈香主持。

邬书林在致辞中指出,赵菱在创作前期前往西藏、江苏等地深入生活,由此展开了江苏南京和西藏拉萨两地全然不同的风貌,探讨城乡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可行方案,经由孩子们的讲述,还原两地少年的生活现场和内心世界,状摹当下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深挖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国力量”,既是献礼江苏援藏三十周年的优秀作品,更是勾勒时代图景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部文学范本。作品极具艺术和主题的张力,从清澈童声中,传递出中华儿女的昂扬精神和新时代的奋斗旋律。

郑焱提出,江苏作为全国对口援助、对口协作的一个大省,多年来有关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并不少。对于这样的宏大叙事,赵菱在《会发光的声音》中另辟蹊径,从教育与学校入手,借助“空中课堂”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技术便利,让西藏与内地成为一个整体的叙事对象,同时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出发,将叙事的内容限定在儿童教育与成长的范围内,以开阔的视野、新颖的题材、鲜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感人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时代群像,描绘了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了深刻的时代主题。可以说,《会发光的声音》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徐海对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说:“近年来,凤凰集团大力实施各项原创工程,着力开发具有高显示度、两个效益俱佳的原创特色品牌产品。旗下的苏少社根据凤凰集团与拉萨市委宣传部达成的项目合作精神,积极落实原创精品项目的打造工作,由社委会牵头,和青年作家,同时也是我们凤凰集团的优秀编辑赵菱共赴拉萨援藏一线采风,巧妙地以红领巾讲解员这一极具张力、极富感染力的视角,同步展现奋进新时代的喜人成就,以及孩子们伴随着蒸蒸日上的国运、沐浴着新时代春风的精神成长。凤凰出版人要用自己的出版产品,让这三十年山海情所凝结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的少年儿童,肩负家国重任的未来建设者们的成长之钙。”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认为,《会发光的声音》的一大巧思,在于以广阔的时空视野,以演讲为载体,架构起了汉族与藏族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南京与拉萨两地的少年通过“空中课堂”结缘,又在演讲比赛的过程中相知相识,在“茉莉格桑共芬芳”的结对子活动中心手相连,共同画出大大的“同心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得到了生动直观的呈现。作品的卓然之处在于,既写活了时代中的孩子,又写出了孩子们眼中的时代。在孩子们的寻访之中、求索之中、演讲之中,时代的生动图景得到了多维立体的呈现。

徐德霞认为,《会发光的声音》是一部富有艺术感染力之作,而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言,无疑又是一部“主题出版”作品。作品内容分别取自古城南京和西藏拉萨的两所小学,视野之开阔、故事内容之充盈、思想内涵之丰厚、文笔之自由灵动,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有所见。赵菱以老练的文笔、简繁相宜的内容、主线故事与散点故事相结合的结构方式、收放自如的笔力、张弛有度的节奏,在儿童文学主题出版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新范本。作品的最大亮点是思想内容的辐射力、晕染力,从演讲活动的点墨开始,逐渐洇染浸润开来,把南京前世今生、把整个西藏都包了进来。

李朝全说,《会发光的声音》书名让人眼前一亮,体现出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图文并茂,体现出苏少社用匠心出精品。西藏、南京对口支援的背景,教育援藏、医疗援藏等国家策略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被巧妙设置为小说的背景和环境。通过演讲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辈,理解我们的生活,体验民族文化,感受民族团结,有助于在他们的心中洒满阳光,从而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南京和拉萨的孩子相互成就、彼此照亮,而充溢全书的都是大爱情怀,既有家人之间的亲情之爱,也有师生之情,以及对于集体的爱、对于祖国的热爱。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长超认为,江苏、西藏的两种具有高度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在复杂的叙事线索中,相互纠缠、彼此渗透、相映成趣,开拓出来色彩斑斓、对比明显、流动的“双世界视景”。赵菱选择用“演讲比赛”这样外向的、展示性的意象,串联起多个孩子的生活困境,原生态记录了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少年的成长故事。每一篇演讲文本都是优美隽永、感情真挚、意味深长的文章,承载着孩子的梦想、跌宕起伏的家庭命运、蒸蒸日上的国家的缩影。作品通过“汉藏一家亲”的多重书写和呈现,构建了从“小我”到“大我”的微观与宏观相映照的互文结构,渲染出一幅多民族相亲相融的时代画卷。

马光复认为,《会发光的声音》是一部独特的、厚重的、优秀的长篇儿童小说,它的结构就像一座大厦。“南京和西藏相隔甚远、差异巨大,怎样从中搭起一座文学创作的大厦,用美好的语言构建出生动活泼的人物、芸芸众生的苦辣酸甜、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等,对青年作家赵菱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赵菱特别善于描绘老师,从米老师身上能看到赵菱的影子。孩子们和老师都刻画得非常成功,而他们和米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这座大厦中相当于一根柱子,从而结构了这部小说的基础,是这些人物发出了最强音,在他们身上有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赵菱塑造的这些典型的艺术形象,搭建和支撑起了这部书的辉煌大厦。”

刘颋则指出,这是一部智趣葱茏,具有新时代气质的优秀作品。米妮和仁增多吉两位新时代老师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他们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善于疏通每个孩子在精神和心理成长道路上的堵点。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认知生活和世界,而他们的认知和成长是通过一次次演讲来体现的,这是作品结构上的巧妙之处。以演讲比赛构造出叙事张力,也构成了作品的紧张感、悬疑感和戏剧性,这特别契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常态和质感准确的捕捉是重大主题和时代主题得以落地生根的关键,赵菱通过语言、结构,通过对孩子成长中关键节点的把握,很好地赋予民族团结这一重大时代主题以丰富的血肉,所以这部作品是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探讨、挖掘的。

崔昕平说:“写这部小说最大的难点在于,赵菱要还原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校园场景。场景的真实性和过程性,需要作家去铺垫和想象。赵菱没有过度依赖悬疑感和戏剧感,而是用相对舒缓的校园叙事,传递着极其生动的校园气息,这种气息能够吸引小读者。作品中呈现出的校园文化是有一个脉络的,即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非常好的呈现,可以说,赵菱写出了真正理想的校园,写出了理想的教育理念。夏商周是作品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他的演讲天赋高、表演欲强,而赵菱对于他的落选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家的功力。而且,赵菱把重大援藏题材常态化,将其设置成故事的背景,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

冯臻认为,《会发光的声音》构思精巧、叙事成熟、形象感人、意涵丰富,是当下原创儿童文学当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作品精巧的构思形成了两个文本层面的互文作用,即故事的文本和孩子演讲的文本。小说展现了非常广阔的时代画卷,用可爱的老师形象、活泼的孩子形象,把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展现出来了;一篇篇具体的演讲稿,又把八个孩子接触生活、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变化、思想的发展再一次生动地提炼出来,形成了集中的艺术表现力和主题概括力。一个个普通而又生动的生命个体和一个个演讲主题,共同形成了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塑造和表达。两种文本相得益彰,丰富、立体地构建和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形象——一个会发光的中国形象。

《会发光的声音》一书作者赵菱在发言中恳切地说:“作为一个作家,我觉得想写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首先是要投入自己全部的情感和热情,是爱与热情让我写出了这本书。在雪域高原、江苏等地,我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书写,去践行创作中的‘四力’:脚力要走到,眼力要观察,脑力要思考,笔力要书写。这部作品的出版离不开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离不开很多双手的托举,很多人的支持。《会发光的声音》是一本幸运之书,因为一路有拉萨市委宣传部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老师们的指导和关心。而苏少社的老师们用工匠精神做出了这本书,这是让我最为感动的,我非常感谢他们。”

研讨会最后,王泳波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表达了高度的褒奖与热情的感谢,他说,近年来,苏少社着力培养扶持了一批中青年创作者群体,鼓励他们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去丰富火热的现实社会采访、体验、积累、学习、感悟,观照新时代孩子们的生活、成长、心理、情感,表达孩子们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火热的创作实践为孩子抒写、为孩子抒情、为孩子抒怀,陆续推出了反映新时代儿童成长和生活、状摹时代发展变迁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力作。“《会发光的声音》就是我社青年骨干作家赵菱深入生活结出的一枚新果实。领导和专家们对这部作品的讨论细致、深入、专业、精到,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全面、多维、丰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