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影大讲堂举办第五场对谈——蔡骏:悬疑小说的背面是真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4年04月01日11:10

3月30日下午,知名悬疑小说家蔡骏应邀在北京电影学院北影大讲堂,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张民,就小说创作经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小说与电影的异同,以及悬疑元素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等话题展开对谈。

对谈现场

“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名家对谈活动,于2023年10月28日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发起,由北影文学系、北京电影家协会和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该活动由作家与影视界导演、编剧、制片团队等共同参与,通过分享自身创作经历,深入探讨文学影视转化的经验与思考,推动新时代文学与电影的双向赋能,为文学事业和电影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参考。此次活动为“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名家对谈活动第五期。

小说创作没有门槛

2000年3月,蔡骏开始在榕树下网站发布文学作品,很快从众多网络写手中脱颖而出。蔡骏坦言,自己早期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内容上其实没有太大区别,他一开始倾向于纯文学创作,后来才转到悬疑惊悚系列,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病毒》注重恐怖氛围的刻画,情节上比较传统,更偏重于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宿命论,是他创作的第一部悬疑小说。谈到小说创作中如何运用悬疑元素时,蔡骏说,悬疑不仅是故事的驱动力,更是对人性深层次探索的工具,通过设置悬念和揭秘,作者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深层,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复杂性。

当被问及如何成为作家时,蔡骏说,小说创作没有门槛,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开始写作,写作是一种技艺,需要不断的磨练和探索。蔡骏还分享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在他看来,创作者都有一定的“童年阴影”这样的观点未必站得住脚,他的童年相对幸福,没有明显的“童年阴影”,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写作,他还经常在作品中探讨主人公的命运与童年阴影的关系。

蔡骏还谈到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的转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的深入思考,在他看来,无论是短篇小说的精炼还是长篇小说的宏大,都需要作者对故事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精心的设计。

阅读反哺写作

蔡骏的创作之路始于对阅读的热爱。在他看来,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作品,从王小波的犀利讽刺到斯蒂芬·金的惊悚叙事,从博尔赫斯的历史解构到张承志的精神书写,蔡骏广泛涉猎,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蔡骏特别提到了长篇小说《春夜》的创作,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的父辈工作半生的春申厂的历史和围绕工厂发生的两起悬案。“不敢说《春夜》是在向王小波致敬,但作为写作者,有一点我很肯定,《春夜》的语言与王小波多少有一些关系。”蔡骏坦言。

在阅读历史书籍时,蔡骏特别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这些历史故事成为了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强调,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载,更是理解当下、预见未来的关键。通过对历史的深入阅读,蔡骏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个充满悬疑色彩和历史元素的故事世界。

文学与电影双向赋能

蔡骏在文学与电影的跨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更注重文字和心理描写,而电影则侧重于视听语言的表达。他强调,作为创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者的边界,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虽然小说和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原作的精神内核,同时充分利用电影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谈到如何提升国产犯罪悬疑片的质量时,蔡骏认为,创作者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性和社会问题,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主题表达,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意义和价值。他以《寻梦环游记》在中国的成功上映为例,说明了即使涉及灵异元素,只要处理得当,也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在分享自己的电影创作经历时,蔡骏提到了由他自编自导的《X的故事》的改编过程。这部电影改编自蔡骏小说《杀人狂的故事》,讲述了患有“失语症”的出租车司机与其小说中角色X在现实中经历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故事。从构思到完成剧本,再到最终拍摄,蔡骏面临着时间紧迫、场景选择、演员合作等一系列挑战,但他凭借对故事的深刻理解和对电影艺术的热爱,最终顺利完成了拍摄。

分享会后,蔡骏还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回答了他们关于创作与阅读、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悬疑小说的叙事技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