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高满堂:人生不止,列车不停
来源:新民晚报 | 杨劲松  2024年03月13日07:59

他被誉为“金牌编剧”。《闯关东》《老酒馆》《老农民》《老中医》《家有九凤》等电视剧佳作皆出自他的笔端。龙年新春,电视剧《南来北往》在央视、东方卫视等播出,引发热议。“列车不停,人生不止。”这是古稀之年的高满堂对《南来北往》剧情的概括,也是对自己创作生涯的总结。

1 下生活,四十年的创作规矩一直坚守

“劲松新年顺心如意。春节看央视、爱奇艺《南来北往》。”这是去年最后一天,高满堂老师回复我的新年问候。与满堂老师相识于2022年秋,我到大连参加他的《老酒馆》话剧改编工作,他采风回来,与我们主创把酒畅谈。酒过三巡,他把自己的一部部经典之作的创作往事或演说、或高歌,我们畅怀于他笔耕四十载的万水千山,因为我们的欢笑,他的眼角也沁出了泪花。

大连一别,他去潍坊出席了电视剧《南来北往》的开机仪式,剧组人员中,他和郑晓龙导演两人最年长。满堂老师感慨自己年已古稀,不是在采风的路上,就是在家里写戏的书房中。前些天打通了电话,他正在大连家的书房,聊起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南来北往》,他说:“我做电视剧40年,东方卫视在黄金档播我的剧,这是第一次。对东北题材的戏,上海观众这么有诚意,非常感谢。”他高亢的话音透着诚挚。

《南来北往》通过东北一条铁路干线、一个铁道职工大院,将两代铁路干警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薪火相传、将1978年到2018年共和国40年巨变中的平民心灵史进行艺术表现,打动了全国观众。这是高满堂的第52部剧作,剧中年代是他曾经历并熟悉的,但动笔之前,他依然遵循下生活的习惯,去济南、潍坊等地,采访了黄建宝等退休铁路警察,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捕捉笔下人物的真实性、提炼戏剧性。“从蒸汽车到高铁,这四十年铁路上的乘警、刑警,他们的职业与生活习惯,甚至破案手法,写完《南来北往》后,我可以说谁也说不过我。你笔下人物的工作与生活,你必须了如指掌。”

40年前,他已发表过《后窗》《荒岛上的琴声》等小说与电视剧剧作,但毅然放弃了大连的稳定生活,到北京北漂,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接待电影剧作家的仿清楼里,帮电影编剧誊抄剧本。当年没有复印机、打印机,电影剧本全靠复写纸手抄复制,高满堂的北漂生涯就从到仿清楼替人抄写剧本开始,剪子、糨糊、复写纸是他随身书包里的家什。当年的编剧、导演们都喜欢这个写得一手好字还能帮剧本纠错完善的大连小伙子,请这位“小参谋”出谋划策、参加剧本讨论。年轻的高满堂因此结识了大编剧李准、白桦、叶楠、毕必成、张弦、王树元、徐子衡等,听他们争论,看他们拍案,给他们斟酒,听他们讲那些神奇的故事。“我如饥似渴地做笔记,仿清楼是我的影视大学,是我真正起步的地方”,他至今感恩并难忘,“水华导演有回看到剧本里写着‘妇女拎着一袋粮食’,跟编剧说你去给我拎一袋粮食来,看你能拎着走几步,不对,应该是‘扛着’一袋粮食,这个都搞不清楚还写什么农村戏啊,不成,你还得继续下生活。”

下生活,高满堂四十年如一日。《南来北往》与上一部《老酒馆》播出时隔五年,都是在这一创作规矩下完成的。熟悉他的大连朋友一般会这样告诉你他的行程:满堂老师啊,昨天还在哈尔滨,今天刚到广东顺德,采风呢。

从南到北步履不停深入生活,是他笔耕不辍的创作源泉。近年,他陆续完成了青春剧《海魂衫》、反映二战中苏军第88侦察旅的中国抗联战士的《归队》以及年代大戏《工人家庭》的剧本,三部新作将于今年开机。“从卫视到视频平台,不管传播载体格局怎么变,观众对电视剧剧作过硬的要求不会变。编剧只有扎根生活,在叙事风格等创作技法上又不孤芳自赏、墨守成规,才能与时代同频、与观众共鸣。”满堂老师说。

2 年代剧,创作者要有历史责任感

《南来北往》是大群像剧作结构,30多个有名有姓的乘客角色写完之后,满堂老师曾担心制作方不会那么精心选合适的演员。近年有的电视剧制作方为了商业利益,主演定两个有流量的明星后,其他配角一般都是找些不尽合适的演员对付。他认为流量明星拯救不了一部剧,只要是好剧本,每个角色都是有机的,主配角彼此烘托辉映,是嵌肉关系,“光有骨头、你没有肉不行。到了潍坊的剧组,看到墙上三十多位优秀演员的定妆照,我挺兴奋,听说这些演员都来,都是奔着咱剧本里好的小角色来的,我就踏实了”。满堂老师感谢这批实力演员对《南来北往》群像的准确塑造,在郑晓龙导演的把控下,烘托出白敬亭等年轻演员对年代角色的鲜活演绎。

他首次与郑晓龙导演合作,两人在开拍前沟通频繁,郑导对剧本中一些情节进行了细节修正,这种严谨的创作精神让满堂老师佩服。他说:“年代剧做不了百分百还原,可现在的观众特别挑,一个细节失真,观众可能会把你整部剧都给推翻了,我和郑导合起来都过140岁了,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南来北往》播出后,还是引发了一些年轻观众对剧中生活细节的质疑。面对质疑,满堂老师心情沉重:“我只能说孩子们太年轻了。因为他们真的不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真实生活,买一块手表多少钱,结婚得花多少钱。他们不了解,就通过弹幕等发表了很多轻率的话,包括对中国铁路发展这四十年的历史,还有公安干警破案的手段等等。造成这种观赏错位,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年代剧的传达和表达不够,这是我们影视编导的失职。年代剧会涉及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创业史中有很多时代是不容易表现的,有些年代剧编导就绕过了这些坎坷,绕来绕去,只把光鲜、激情、火红的一面呈现给了年轻观众,年轻观众认为那就是年代。一看《南来北往》中的困难与挫折,就质疑了!”

他认为,年代剧要写共和国创业的不容易,不能割裂历史。他说:“数码科技使得影视作品留存长久,年代剧若没有历史真实,会误导百年后的一代又一代观众。”

高满堂已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带来的提案即是《年代剧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2014年,他创作的《老农民》写的是从土改到2006年中国取消农业税这60多年中一位农民的命运,涉及诸多历史背景,他回首当年的创作说:“这些历史在剧本里不能绕过。我必须有勇气去告诉观众,我们农民这60年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艰辛走过来的,我以积极善良的创作态度,把一系列历史节点作为剧中人物与事件的背景去表现。”高满堂因《老农民》获得了第13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长篇电视剧类最佳编剧奖。

3 平凡人,沸腾时代里的故事说不尽

高满堂的书房,除了记录他剧作荣誉的奖杯与证书,还有他的剧本与小说手稿,包括他当年在北影仿清楼里誊抄的电影剧本手稿与大量采风笔记。从动笔手写、手抄到电脑打字、复印,他经历了写作辅助技术的时代巨变。他最难忘自己在知天命之年,因创作《闯关东》与孙建业、侯鸿亮、李洲等从东北三省到山东走过的采风之旅,行程数月、跋涉七千多公里、采访数百人,那是对“闯关东移民史”的一次抢救。那次他曾在黑河出过车祸但幸存一命,在罕达汽和六位耄耋老金工吃羊喝酒畅谈……那些宝贵的记录大多变成了《闯关东》《闯关东前传》中的鲜活剧情,还有些却一直沉睡在文字里,常在夜深轻叩着他的心房,召唤他去集结那些始终散发炙热的故人往事,编成新的传奇。

编剧是生活的采集者,剧作是在编剧的精神世界中开花结果。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编剧,对此,高满堂有足够的自信说不。他认为影视剧作是有人文精神温度的,可以通过影视制作的工业化体系去孵化、孕育、创作、完善,但不会是冰冷的机器输出的。

剧作家与制作团队的互动交融不是机械的。《闯关东前传》中张大人出殡那场戏,原剧本中写的场面需要群众演员几百人、五十多辆车,临拍前夕,制片人预算不够,满堂老师救急,随即改成只用一兵一车一马送张大人上路,符合人物个性的同时将悲壮的戏剧性推向了高潮,成为全剧华彩篇章之一。

他说:“沸腾的时代把我撞进了艺术创作的列车,从绿皮慢车到高铁,车外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车里的人生景观,始终觉得没看够啊。时代列车每到一个站,乘客有下有上,永远有新鲜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在召唤着你,让你欲罢不能,不能把讲述停下。一晃我今年70岁了,我享受着同行在时代列车上的百姓们带给我的温暖与力量,总觉得还有很多故事没说,还有很多感怀没表达,莫愁前路无知己,我不想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