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三届石榴杯征文活动收官,《衣冠不南渡》等10部作品获奖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集团 |   2024年01月17日11:36

1月16日,由阅文集团、天成嘉华文化传媒主办的“传承民族文化网络文学创作研讨会暨第三届石榴杯征文颁奖典礼”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活动旨在鼓励民族题材创作,挖掘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网络文学作品,推动“民族IP”转化。

现场揭晓了第三届石榴杯征文的获奖名单。本届活动以“籽籽同心,字字传情”为主题,经文化领域学者及新媒体网络平台专家的多轮评选,《保卫南山公园》《长生从负心开始》《琼音缭绕》《盛世春》《我本无意成仙》《我为长生仙》《相医为命》《星河之上》《燕辞归》《衣冠不南渡》10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白庚胜认为,文学发展的新气象,亮点之一就是网络文学的繁盛,“网络文学可以说是自《诗经》以来的最伟大的一次民间文学的复兴。”他表示,网络文学为少数民族文学注入创新活力,要共同承担起“建设现代文明阶段最灿烂的文学之花”的时代使命。

“拥抱年轻化、国际化的发展机遇,打造新时代民族文化IP,正逢其时。”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表示,根植传统、立足时代、面向世界,是阅文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IP的重要方向,“只有秉承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创作出真正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民族文化IP。”

民族文化成网文创作源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熠熠生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创作源泉。石榴杯征文活动鼓励作家创作民族文化题材、现代民族题材、民族神话故事与传说、军事、科幻及轻小说等方向,体现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风貌。

以本届获奖作品为例,科幻题材作品《保卫南山公园》将科学的理性和末世科幻的艺术想象巧妙结合,书写人类保卫地球的科幻未来;现实题材作品《琼音缭绕》讲述了三代人传承创新海南琼剧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戏剧色彩和民族文化气息;历史题材作品《衣冠不南渡》以轻松诙谐的文字解构厚重历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三国末期的历史图景,将新时代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推向新高度。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专家肖惊鸿表示,这一届石榴杯获奖作品囊括了历史、科幻、古言、仙侠、现实几大题材类型,多角度诠释了网络文学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石一宁提出,可以发挥网络文学互动性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和激励民族特色题材的创作。

三届石榴杯征文活动的持续举办,为民族题材网络文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其中,意千重、青铜穗、牛莹成为两度摘得石榴杯荣誉的佼佼者。意千重作品《长生从负心开始》融合上古神话元素,以女性仙侠风演绎了民族风采;青铜穗作品《盛世春》书写历史中的女性,以女性意识的现代性张扬民族性;牛莹作品《相医为命》,以民族医学引出两岸情缘,在疗愈心灵的温暖故事中展现民族特色文化。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副会长李宗达表示,石榴杯征文活动吸引白金大神作家踊跃参与,更有新作者积极参赛,涌现出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精品,展现了石榴杯在作家和作品培育上的积极引导作用。

超8成获奖作品授权IP开发

2023年10月,国家民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民族文学作品多形态转化,提升民族文学国际传播能力。

数据显示,历届石榴杯获奖作品中已有超八成授权IP开发,包括出版、有声、动漫、影视、周边衍生品等多种形式。同时,石榴杯培育的优秀作品不断走出国门,受到海外用户的喜爱,展现出民族IP的巨大潜力。以首届获奖作品《恰似寒光遇骄阳》为例,该作品在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Novel)翻译上线后,阅读量已突破1.3亿,同名改编漫画也吸引了近3000万人次浏览。

天成嘉华文化传媒董事长张爽介绍,将与阅文集团合作,推动网络文学IP开发与影视长短剧、动漫、游戏等项目相结合,运用科技力量,成立投资基金,探索多种模式,助力共同建立一个网络文学作品与市场开发形成的紧密合作的生态。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认为,多元的想象、精彩的故事,从内容源头为IP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兴杰表示,石榴杯获奖作品展示着如何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去传承民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基于推动民族故事“破圈”传播、“跨界”生长的理念,石榴杯以深挖民族文化宝藏,培育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赋能“民族IP”建设为目标,持续迭代升级,用创新的IP培育和开发模式,提升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民族文学作品。”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在总结发言时勉励广大网络文学作者,多创作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用文学作品鼓舞和凝聚各民族,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