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漠深处的守护
来源:天山时报 | 胡蛙蛙  2024年01月17日08:30

胡蛙蛙,原名胡岚,中国作协会员。铁门关市作协副主席。作品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散文海外版》《北京文学》等刊物。出版作品《寄秋书》《风从域外来》。获第五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获2023年《作品》杂志“十佳评刊员”金奖。报告文学获新疆新闻奖、兵团新闻奖、《中国农民报》副刊优秀奖等。

在和田河就在家,在家想念和田河。

十多年了,他们像大沙漠深处的胡杨一样,把家安在和田河,把根扎在沙漠深处,他们用金子般的青春,在大漠深处种植绿色,创造奇迹。

五月沙枣花开了,清芬扑鼻。公寓里、餐厅里弥漫着花香。虽然身在大漠爱美的心思都一样,员工们把花精心地插在角角落落,香气弥漫的地方,爱意也弥漫。

金胡杨

写下金胡杨这个词,不仅仅因为金光明姓金,还因为他身上有着男人的坚韧和倔强,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在叶尔羌河畔、塔里木河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顽强生长的胡杨,把根扎在大沙漠,扎在荒芜的大地上,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耐力抵御、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是干旱还是水泽,它们都一直向上生长。他们用金子般的青春,度过了单调、寂寞的时光,不,用妻子陈丽的话说,他们是内心丰富精神强大的人,他们没有时间孤独。

2013年金光明和投产组的同事们一同来到和田河,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新建的天然气处理厂一次性顺利投产成功。

那时一穷二白,没有住的地方。条件有多难?作业区腾了两间办公室,大家集体住平房,房间内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要到宿舍区公共卫生间,而且只有一个坑位。很多时候,大家只能在“大自然”里解决。遇到沙尘暴天气,上完厕所人就像个“土猴”。一切都从无到有。先是建处理厂,再建公寓,金光明他们在办公室住了8个月,直到公寓建成。

身处沙漠腹地的和田河风沙特别大,投产组一行人刚到作业区第一个工作就是扫沙,火炬区院内、地坑堆积了厚厚的沙丘,人站在那里沙丘没过大腿根。那次清沙令他们至今难忘。金光明他们15人,整整扫了两天,沙子才清完。

一场风沙袭来,意味着清沙的号角吹响了,要开始扫沙了。

早上七点开始清扫沙子,扫完沙,吃了早饭,一天的工作才开始。

清沙很累很辛苦,要早起,要和太阳比脚力。太阳一出来,温度升高了,大量的沙尘就成了浮尘,一望无际的大沙海,太阳毒辣辣的,铲一锹,满身满脸都是沙子,风扬沙啊,带着风巾也挡不住往耳鼻口里钻的沙尘。

沙漠里每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气候干旱,条件恶劣。他们从三月风起干到十一月风停,风沙季长达9个月。三四天就得清扫一次。天天清,月月扫,清沙成了每天的日常。这样的苦,金光明他们默默地承担着,整整干了5个月。同时,处理厂工期建设也在一天天推进,不能松懈。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作一样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停。

自然环境恶劣,就得下决心改变。他们防风阻沙,种树,种树。从一棵棵树苗开始,公寓周围绿色星星点点地出现,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树木渐渐成片成林。如今,和田河采气作业区已经建成绿化面积4.12万平方米,这些绿成为万顷沙海中的明珠,一棵棵树苗,一点点绿都倾注了金光明和同事们无数的心血,现在这里有了温室大棚,有了鱼塘,也有了花香。

五月沙枣花开了,清芬扑鼻。公寓里、餐厅里弥漫着花香。虽然身在大漠,爱美的心思都一样,员工们把花精心地插在角角落落,香气弥漫的地方,爱意也随之弥漫。员工们像爱家一样爱这里。不,这就是他们另一个家。“在和田河,就在家;在家想念和田河。”家文化的标语不仅贴在墙上,也深深地印刻在员工们的心上。

金光明的妻子陈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说起金光明,她说得最多的词是:值得、担当、诚实、责任、理解。这些词语背后是浓稠的爱和托付。

陈丽的工作,值夜班是工作常态,时间长了也不能总找人换班。遇上金光明在前线,陈丽值夜班,两人就合计,让孩子在家把平板电脑打开,金光明在前线登上QQ,远程看着孩子。“儿子,不说话也没关系,只要别乱跑,爸爸能看见你就行。”一家人用这样的方式,坚持了半年。后来家里装上了摄像头,他们可以在手机上监管孩子了,心里才踏实。陈丽说得很平淡,隔着电话,我静静地听着没有出声,眼泪却无端地流了下来。

嫁给石油人,就意味着要承担家里的一切,要照顾生病的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要做妈妈该做的事,还要做爸爸该做的事,并且单位上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孩子从小身体弱,特别爱生病。陈丽最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金琮烁,别人在背后打个喷嚏,你都能感冒。”陈丽家在城北,工作单位在城南。有一次孩子发烧了,恰好金光明在家休假,陈丽写了一个流程,让他按着操作,什么时候冰敷,烧到多少度吃药,折腾了一晚上,孩子的烧降下来了。事后,金光明说,“哎,你说的方法做还挺管用,没想到带孩子这么操心。”

结婚多年,金光明觉得孩子长得真快:回来六七趟,孩子就长大了。可是孩子的成长哪里有那么容易。时间长了,陈丽有些事也说得少了,明知他回不来,说了也没用。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如自己把工作和孩子安顿好。周六周日孩子要上课,如果遇上陈丽参加同事婚礼,她就会提前安排孩子煮饺子,吃了再去上课。遇上陈丽说这些事,金光明会突然来一句,这么紧的时间,他上课能来得及吗?这么多年,他不知道孩子课外学习都在同一个地方。

虽然陈丽照顾孩子的时间多,但在孩子心中爸爸的位置还是比妈妈重要。

“我们家奶奶排第一,哥哥排第二,爸爸排第三,妈妈排第四。”听到孩子的话,陈丽心里很不平静。“我爸回来得少,他很辛苦,我们要把他的位置排高一点,要不然他会难受的。”孩子的话让陈丽释然了,臭小子还挺懂事。

生活中金光明是个大孝子,下飞机会给岳父岳母打电话报平安,如果没什么急事,他会先去看望母亲,再赶着陈丽下班的点回家。在家里,金光明知道陈丽爱干净,衣服鞋子以及随身物品也不会乱放了。在妻子陈丽眼中,金光明是四平八稳的人,什么时候都不着急。遇到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他会说,这个事情也不着急,咱们回头再说。双方冷静了再想,事情也没有那么纠结了。“日子忙忙碌碌,时间过得飞快。国家在发展,我们各自的事业也干得红红火火,五年十年十五年,自个的小家也在成长。”陈丽说,“我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比以前更理解他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中年佛系阶段啦。”

结婚15年,陈丽去过和田河采气作业区两次。

下了飞机,车子行驶在公路上,路上荒无人烟,一个沙丘接一个沙丘,路长的总也走不到头。“怎么还没到?”“快了,快了。”陈丽虽然知道金光明在沙漠里,但没想到是这么荒凉的地方。除了他们住的公寓楼,一眼望去再也见不到其他建筑。门前就一条路,想着金光明天天都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工作,陈丽心里难受极了。那天吃完晚饭,金光明见陈丽情绪不好,主动陪她到马路上散步。夜色下,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橘色的灯光掩饰了大沙漠的荒凉,无边的夜色,望不到头的黑,陈丽知道那是没有尽头的沙漠。这里太苦了!陈丽实忍不住了哭了。金光明紧张极了,连忙安慰妻子:“你别哭,我在这里挺好的。让别人看见不好,还以为怎么了呢。”

那次过年,陈丽真正体会到了金光明的忙碌和随时待命。说是陪金光明过年,其实经常是陈丽一个人在房间看电视。晚上金光明回来了,脱了红工服,穿着牛仔布的蓝工服和衣躺下。“你这人,睡觉怎么不脱衣服?”“现在正是冬季保供关键时期,处理厂投产不久,一旦需要外出维护,穿衣服耽误时间。春节期间,我们更要确保平稳运行,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再后来,金光明听说陈丽要来作业区陪他过年,就会说,“别来了,你来了就会哭,我一个人在这也挺好的,不用来陪我。”从前以为他们生活在大沙漠里,会寂寞,会孤独。现在才知道他们是有精神支撑的人,内心是丰富、强大的。他一天到晚忙生产,忙党建工作,还有安全生产、员工思想工作都要做,哪有时间孤独寂寞?“金光明这个人,跟他接触时间越长,越能看出他的好。他是我欣赏的人,有担当、有责任、坚韧。”

越是这样的人,越让人心疼。

2020年金光明在前线待了四个月没有回来。有一天突然打电话,说他要回来了。陈丽不相信,因为前一天他打电话还说回不来。后来陈丽才知道,金光明病了,要做手术,不得不回来。其时金光明连续烧了四天,吃退烧药都不起作用。他去和田医院检查,医院说,金光明患了肛周脓肿,必须做手术。实在扛不住了,金光明才告诉了陈丽。他知道陈丽在医院工作,经验丰富。

“要做手术,就必须回乌鲁木齐做。”“我现在已经没法坐飞机了。”

“你去给空姐说明你的情况。”

后来还是空姐想办法拿劲托垫在金光明屁股下面,他才“坐”飞机回来。

金光明从飞机上下来,已经是凌晨三点了。整个人都脱形了,要不是他穿着醒目的棉工服,陈丽都不敢相信那是她熟悉的爱人。胡子拉碴,脸色蜡黄,眼珠深陷,新疆十月秋高气爽,只有他额头上冒着汗珠。肛周脓肿让他疼得直冒汗。

见到这样的情景,陈丽又惊又气又急:你的身体不是你一个人的,你是丈夫,还是父亲。路上陈丽立即给医院肛肠科打电话求助,请他们帮忙安排检查化验。做完检查,医生说:必须连夜做手术,他的病太严重了,20毫升积液,必须切开清掉脓疮,如果不清理就会进入血液,感染了变成重症,引起脓毒血症。

手术做完了,金光明的危险解除了,陈丽却吓坏了,那几天除了上班,守在金光明身边寸步不离。住院的那几天,陈丽一边上班一边还要抽空给他打饭,照顾他,那段时间一向爱美的陈丽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了。有时得空躺在他旁边的床上,拉个被子把脸一蒙,悄悄地眯一会,再赶去上班。金光明趁陈丽不注意,偷偷地拍了张照片,还笑着说,看看你的形象啊。

陈丽原想趁着手术让金光明在家好好休息,恢复一下身体。不料引流管一拔,金光明连B超都没顾得上做,就买了机票要回前线了。没办法,陈丽只好给他带了一瓶外用的药。

经历了这些事情,陈丽想明白了,只要他把单位的心操好,自己把家里的心操好。大家平平安安的,就好。

愿望很朴素,愿望很简单,可是在讲述的过程中,陈丽不时地哽咽。夜,安静得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也听到了一个女人流淌在心底的爱和愿望。坚守不容易,相爱不容易,理解和懂得更不容易。石油人的爱就这样平凡、朴素,这样令人难忘。

感动与留恋

歌声在风沙中飞扬,沙尘飘在空中,飘在发丝中,飘在放声歌唱的旋律中。

盖志如坐在一张折叠椅上,他身后不远的地方是一架立式采油机,旁边有一个活动板房。大沙漠苍茫无际,在空阔的场地中,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沙丘起伏,一波又一波。乐队、歌手加上随行的工作人员有十几个人,这在玛东3井已经是人多热闹的场景了。

今天有演出。油田公司工会中秋下基层慰问演出的人来了。可观众只有盖志如一人。音乐奏响了,歌手唱起深情的歌。他们第一次到这么荒凉的地方演出,他们不能想象在这荒芜的地方平时只有两个人。

这是一场只有一个人的演出!

演唱的人,满目深情,她唱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一边唱,一边抹着眼泪。盖志如一边鼓掌,一边抹着眼泪。那一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歌者,是观众。有人举着相机,有人举着手机。黄沙弥漫的天空,歌声如海啸般在人心上掀起地震。

这是一场灵魂涅槃的演出,这是一场只有一个观众的演出,这也是一场让大地颤抖的演出。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都变得不一样了。

在艺术家的心里,他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坚守,什么是不容易,在石油人心里,他们懂得了对艺术的敬畏。这是用心用情的演出,这是不同于任何一次霓虹灯下的演出。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辉煌的灯光,却胜过任何一次演出。

这次演出,盖志如会记一辈子。他觉得,他这一生在大沙漠里的坚守值了。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辈子

女歌手唱得满面泪花,盖志如陪着不停地抹泪。还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体贴与尊重、敬畏与懂得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

这是2019年塔里木油田工会中秋下基层慰问演出中的一个场景。玛东3井离和田河采气作业区还有130公里,是和田河采气作业区最偏远的一口井。4年时间过去了,盖志如看到演出的视频,当年的情景又在脑子里盘活,依然能感到他的兴奋与激动。太难忘了。

大沙漠的荒凉和艰苦非到达不能体会。生活在人群中,习惯高楼大厦、习惯车水马龙、习惯灯火辉煌。长期在沙漠中生活也会习惯,习惯这种工作常态,石油人理所当然地会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这是他们应该做的。石油人的坚守和无怨无悔让人感动。艺术家们动容了,落泪了,事实胜过一切语言。还有什么比眼前的情景更能打动人心呢?

2018年3月,肖基全来到玛东3井,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肖基全还记得刚来玛东3井时,打个电话都费劲。

家里要有个急事,得跑到室外,站在高高的沙丘上,才有信号。现在条件好了,视频、网速都很快。肖基全是玛东3井的班长。过去5年,他在这口井上过了3个春节。人习惯了,在哪里都是过年,人在井上心踏实。

平时这口井只有两人。他们要负责采油、发电还要自己做饭。工作挤到一块,饭都来不及做。肖基全原以为会在这口井上干到退休。但是下个月,这口井将实现无人值守,实现远程操控。到那时,肖基全和他的搭档只需要4天来一次现场,将生产的原油脱污处理后拉到轮南油气储运站进行处理。

在这里,除了坚硬的采油机和工作搭档,能奔跑的就只有两只狗和一只猫。辽阔的沙漠,实在是太空旷了。人在漫漫黄沙中待久了,感知事物的能力会变得麻木,视野似乎也会变得逼仄,狗和猫就成了他们亲密的陪伴。

想到即将离开这个朝夕相守的地方,肖基全有点不舍,也有点欣慰。毕竟回到和田河采气作业区,就回到了人群中,可以有人一起说话聊天、可以一起讨论工作。想想还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肖基全又充满了期待。

“组织上对我们很关心,每周都会送肉、蔬菜、水果及其他食物过来。领导也经常来这里慰问。如果重新选择,我应该还会选择在这里工作,但是不会让孩子来。与家人相聚太少,在前线工作的时间平均在200天以上。对家人照顾不上,我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连七年都不到。我希望孩子过得更好。”肖基全深情地说。

曲折的穿越

时间过去10年了,吕宏光已由青年步入中年。当年他是伽师—喀什段项目负责人,说起当年工程建设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们并不怕苦,也不怕累。知道这个工程是为老百姓造福的大好事,大伙都愿意干好。”吕宏光负责伽师至喀什段200多公里的工程建设。他说,那时每天早上出发,顺着管线走,下午再回来,辛苦不必说,一天来回就是400多公里的车程。

阿图什盛产木纳格葡萄。那年施工伽师—喀什段管线要经过万亩葡萄园,葡萄园一片连着一片,风吹过像绿色的海洋,绿浪逶迤,太壮观了,任谁见了都会陶醉的。看到一串串葡萄挂在藤架上,阳光下泛着绿玉般的光泽,真是美不胜收。眼看就要到收获季节了,管道如果从葡萄园穿过,百姓的收入会受到影响的。这个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已成为阿图什的支柱产业,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按照原设计,管道要穿过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和部分农田,总长度为26公里左右,经多方沟通、慎重考虑并报请项目经理部批准,伽师—喀什段项目部果断更改了施工线路,原设计管道增加了几百米,绕过了万亩葡萄产业基地和农田。为了设计路线,我们项目部反复踏勘,来来回回地测量路线,最终决定更改设计。“我们麻烦一点没关系,不能让老乡们为难!本来就是利民工程嘛,做就要做到位。”吕宏光说。

避过了万亩葡萄园,在喀什又遇上麦子熟了。

喀什支线及南疆利民调控中心光缆要穿越麦田。眼看成片的麦子已经黄了,阳光下,沉甸甸的麦穗垂下了头。

支线建设及光缆铺设进度刻不容缓,一天时间都不能耽误。最后项目部与当地农民多方交涉,终于谈妥了。

麦子为光缆让道。

吕宏光来到现场,在很远就看见有一些农民在田间徘徊。难道是没有拿到补偿款?

不,不,自家种的粮食,咋能不心疼?

看着起伏的麦浪,看着低头不语的农民,吕宏光心里很不是滋味。再有一周麦子就可以收割了,辛辛苦苦的耕种眼看就要收获了。管道一旦开挖,麦田就毁了,沉甸甸的麦子轰然倒下。虽然农民们能够得到赔偿款,可他们会因为这伤心难过。

如果现在收割,能不能吃呢?

麦子的品质虽然没有那么饱满,但吃是没问题的。听了农民的话,吕宏光决定提前帮助农民收割。

回到项目部,吕宏光把想法给大家一说,立即就有人响应。项目部同施工单位一共三四十人决定一起帮助农民们收麦子。一天活干下来,毒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发软。农民们很高兴,收获了粮食,又拿上了补偿款,他们的眼睛亮亮的,盛满了喜悦的光,好像随时都会溢出来。劳动带来快乐,帮助人也带来快乐。快乐会传染,清亮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从建天然气管道那天开始,南疆利民项目部的人就知道,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既然是好事,就要真正想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

遇上不讲理,不按规矩办事的时候也有。过不了的河,就从地下钻,走不通的路,想尽办法也得过。从自治区有关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从兵团各团场至驻疆部队军事区,穿铁路、过河流、越高速,翻山过沟,二百多公里的管道走得实在太艰难了。在吕宏光的心里,工程再难也要干。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啃,一个钉子一个钉子地拔。

工程难度大,工程质量要求更高。长输管道线路施工质量管理非常严格,百口考核人人过关;焊接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现场防腐补口必须100%合格;热缩带不能有一处空鼓、气泡。那段时间,项目部的人,人手一个小锤。一道口一道口地敲,3万多道补口带挨个被检查。其间,监理要敲,项目部的人也要敲,每个步骤都不能掉以轻心。管道的防腐层是否完好,管沟开挖、沟底细土层铺设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这些一一落实到位,管道才能下沟。

管道下沟回填也不能马虎。防腐层怕石子,怕破损,所以填埋管子有讲究。施工队先挖沟,沟里先用细土填上,把管子放在细土上,再在上面填细土,等到管道全部被细土覆盖后,才能用原土填埋。最后还要检查管道下沟吊管机及临时施工的便道能否满足施工要求。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抓好细节,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有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比如覆盖土,看似技术难度不大,但每米管子都要操作到位,否则就会破坏防腐层。每个标段都得要求严格,都必须认真对待。看似简单的事,一公里一公里地做,200多公里管道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那就不再是简单的事了。

穿越,穿越。管道翻山,穿铁路,爬高速,下河道,走泥岩。吕宏光跟着管道一路穿越,从前没走过的路都走过了。2013年,伽师到喀什段工程终于完工。

200多公里的管道终于铺完,想着一年多的苦累交织、一年多的悲欢交集,吕宏光有如重释。再看看走过无数次的路,吕宏光有几分留恋,有几分不舍。南疆利民工程是为南疆各族百姓送气造福的好事。一生中能够参与这项值得纪念的重大工程,能够参与气化南疆事业,吕宏光心底升起几许自豪。

近10年来,塔里木油田持续扩大“气化南疆”范围,多条输气管道陆续建成,管网从投产时的2424公里持续向前延展,长达4704公里,在盆地周缘形成环形覆盖。10年过去了,当年管道穿越的地方,村庄变美了,树变多了,沙尘减少了,天然气走进了千家万户。看着蓝色火焰映照的幸福笑脸,吕宏光当年曲折的穿越之路,成了一生中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