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思念远方
来源:天山时报 | 董传军  2023年12月27日09:02

董传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曾任新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乡市文联主席等职,现供职于新乡市人大常委会。曾策划宣传过张荣锁、耿瑞先、杨强等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已发表新闻、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新闻集《走出太行》、长篇报告文学《麦者》《口罩的力量》(合著)等著作。其中,长篇报告文学《麦者》、短篇报告文学《大国口罩》分别获河南省报告文学一、二等奖,《口罩的力量》获中国工业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二等奖。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题记

肖荣基下定决心去当兵,是他得知哥哥肖思远在边防加勒万河谷地区与外军斗争中为国捐躯的那一刻。

202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为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他们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边防斗争中毫不畏惧、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肖荣基在牺牲的英雄里看到了哥哥肖思远。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肖荣基眼前发漆黑,大脑一片空白。

“走在喀喇昆仑山,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肖荣基读着有关肖思远的报道,早已泪流满面,双眼模糊,他一直不能相信,曾经英俊威武气宇轩昂的哥哥会长眠在中国国境线上。

这一年,肖荣基16岁,正在河南信息工程学校读书。

2020年6月21日,肖胜松、刘利霞到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镇上购买农具农药。他们有20亩农田,麦收后又种植了玉米、花生。

田地里玉米生机盎然,远远望去,广袤宽阔的田野像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军人方队,横看成行,竖看成形。不远处的花生田里,花生尖尖开出一朵朵小花,花瓣金黄,花叶青翠,娇艳欲滴。他们看到这生机勃勃景象,心里甜滋滋的。

“嘟嘟嘟……”

“肖胜松吗?肖思远在部队有点事,你们拾掇拾掇东西,咱去一趟部队吧……”肖胜松、刘利霞突然接到了乡武装部的电话。

子连父母心,思念远方儿。夫妻俩内心咯噔一下,冒出一身冷汗。

“思远,究竟会出啥事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发亮,肖胜松、刘利霞就急匆匆地坐着飞机,赶往新疆。临行前,刘利霞装好一个大包,特意购买了喜之郎果冻,掬了一捧沙土,灌了一瓶黄河水。

“肖思远最喜欢吃果冻,每次休假都要带几包……”刘利霞边收拾行李边说。

肖胜松、刘利霞到达喀喇昆仑山的军营,已是午饭时分。太阳映照着雪山,在蔚蓝的天空之下,散发出一道道刺眼的寒光,营造出一个个炫目的晕圈。

刘利霞刚走下军车,顿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踉踉跄跄,双腿像灌满铅似的,肖胜松急忙搀扶着她,蹲在地上,呕吐起来。他们俩从平原到高原,从新乡到新疆,翻越大阪,穿越戈壁,昼夜颠簸,一路西行,就是为了早点见到肖思远,看到他那熟悉的笑容。

2016年5月,肖思远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参军时,肖荣基只有12岁。

春暖花开,溢满芳香。肖思远在乡亲们拥簇下,身挂红花,身着军装,惹得肖荣基无限憧憬,羡慕不已。

“我也要当兵,像思远哥一样光荣。”少年时代的肖荣基,在哥哥影响下播撒下从军的种子。

肖思远日夜守护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那里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是人类的“生命禁区”。

“千里边关万里情,一轮明月寄相思”。2016年9月15日,是肖思远离开家乡的第一个中秋节。夜幕降临,他静静地坐在雪山下的训练场,遥望星空和明月出神。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灵魂和军人血性相融,成了西部边疆的一部分。

肖思远骨子里充盈着一种希冀,浸透着一种责任,蕴含着一种牵挂。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难得放了一天假,放松了一天,但放假不放精神。军人就是这样,都有一个心情,想象何时月圆人更圆。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我也有爱……”

农村长大的肖思远,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训练执勤、戍边巡逻、野战拉练,他都徒步背负着40多斤装备物资。肖思远所带的班是全连“尖刀班”,而他就是“刀尖”。

2019年,连队需要训练新晋士官,肖思远就主动“请缨”。凌晨两点多,连队值班员查岗,发现食堂亮着灯,进去一看,肖思远披着大衣伏案写作,他揉揉双眼说:“明天用教案,今晚必须写完。”就这样,肖思远仅用两周时间,编写了22份教案,完成了边防巡逻等课目的示范演示准备。

肖思远的连队临时驻外训练,条件非常简陋,他找到指导员说:“别的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国旗。”当天,他带人用三根钢管焊接在一起做成简易旗杆,又四处搬来石块垒起升旗台。第二天早晨,随着太阳升起,连队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中国边境哨卡冉冉升起,铿锵有力的国歌响彻喀喇昆仑山……

肖思远和战友们无论身置何处,只要有高亢激越的国歌声响起,那就是祖国的坐标,那就是中国的界碑。

肖荣基如痴如醉,听着哥哥讲边防军人的故事,顿觉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生龙活虎的军营。

“哥,你照部队标准训练我吧!”肖思远从部队回家休假,16岁的肖荣基不分昼夜地缠着哥哥,要么讲军营故事,要么在自家院子里进行军事训练……

2019年10月,肖思远第一次穿着军装回家探亲,沙漠色的迷彩服,显得格外耀眼,他走进熟悉的小院,宽敞亮堂的院子里,堆满了花生和成熟的玉米……

“妈,妈。”肖思远一踏进自家小院就急切地喊。

母亲刘利霞听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匆匆忙忙从屋里出来,双手沾满了面粉,左看看,右瞧瞧,仔细打量着肖思远。瞬间,刘利霞不顾一切跑过来,抱住肖思远边哭边说:“俺儿回来了,妈想死你了啊!”

“思远,你黑了瘦了个长高了……”肖思远原本长得细皮嫩肉、白白净净,现在却变得黝黑干裂,嘴唇乌黑,古铜色的脸庞起了粗糙,起一层皮,还有紫外线灼伤的痕迹。但是肖思远微笑起来,眼睛清澈透明,炯炯有神,依然那么富有朝气……

“儿子,你受苦了。”刘利霞抚摸着儿子脸庞,心疼极了。肖胜松、刘利霞只知道儿子当兵在遥远的边陲,气候恶劣的高原,但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究竟咋样?他们并不知晓。他们知道的,只是停留在肖思远的“口述”或者视频的“美颜”里。

他们知道儿子是个性格活泼,处事豁达,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的孩子,遇到多大困难都不会退缩,条件再苦都能坚持。更何况,肖思远是在西部高原守卫边疆呢!

2016年除夕,阖家欢乐,全家团圆的日子。肖思远陪着父母,一边包饺子,一边拉家常,家里温馨祥和。

“爸妈,我想去当兵。”肖思远突然说。

“你正在上学,政策允许吗?”

“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当兵。”

“不行啊!咱家那几十亩地,还需要你来打理呢。”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时有点“冷幽默”的肖胜松,投了“反对”票。

肖思远听后,怒火冲头,“蹭”地站了起来,红着脸说:“爸,当兵是我从小梦想,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10年,在学校当保安、学摄像、体育锻炼,目的就是锻炼意志到部队去……”

刘利霞见状,哈哈大笑说:“傻儿子,你爸开玩笑呢,我们商量过了,当兵是你的心愿,全家人支持……”

肖胜松深情地拍拍肖思远肩膀说:“儿子,你是我的,也是国家的,先尽忠后尽孝。”

站在旁边的肖荣基,调皮地说:“俺哥先去当兵,过几年我也到部队去。”

“中,我替国家先养着你,等长大成人了,再交给国家。”一家人陶醉在欢乐幸福之中……

2021年1月,肖思远回家探亲,碰到了新冠疫情。每到夜幕降临,肖思远就穿着迷彩服,拿着手电筒,带领民兵像守卫边境一样,在村口值守站岗、巡逻执勤。但是,肖思远几乎每天都与部队联系,接听电话时,要么躲在小院角落里,要么到东厢房紧闭房门。

“部队有任务了?”

“没有……”每次接完电话,刘利霞都要关心地询问一番。

有一天,肖思远接完电话,突然与父母商量:“爸妈,趁我还年轻,想在部队多干几年。”

“守边疆是你的责任,我们支持你……”肖胜松、刘利霞一切都听从肖思远的决定。

“你继续留队,女朋友同意吗?”刘利霞问。

“我们商量好了,她支持我留队,下次探亲就结婚。”肖思远望着母亲的微笑,动情地说。

“趁你休假,把东厢房装修好,当婚房吧!”肖胜松叮嘱说。他们猜测上次儿子带来的女同学就是女朋友。

“这个主意好,我设计一下。”很快,肖思远拿出了设计图纸,购置了装修材料,并在东厢房吊了新顶,墙壁刷新了涂料,新买了电冰箱,购置了新床……

谁知,两个月后,这个“婚房”竟然成了肖思远的“灵堂”。

“思远呢,咋不见人呢?”

“这么艰苦的条件,思远这几年是咋过的呀……”刘利霞高原反应,呼吸困难,蹲坐在地上,七级寒风拍打在脸上,像刀割一般。但这就是儿子肖思远的岗位,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岗位,他们的职责是守好这里每一寸土地,他们的使命是守好国家每一块界碑。肖思远就倒在这里的界碑旁,牺牲在这里的边境线上。

肖胜松、刘利霞第一眼看到肖思远的遗体,是在军营一座狭窄昏暗的平房里。

“一踏进门,看到4个孩子并排躺在那儿,我脑子蒙了……”刘利霞在讲述这些的时候,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思远与人起冲突,受伤了,没想到是牺牲了……”刘利霞边哭边说着。那天,肖胜松、刘利霞坐在儿子肖思远身旁待了很久,将从家乡带来的沙土和黄河水,洒在思远身边,特意购买的喜之郎果冻,送给了他的战友。

他们哭泣着,守了肖思远一夜,泪水像新疆塔里木河的水一样,流淌在干涸的沙漠中,浸透在风雪喀喇昆仑山,洒在中国西部边陲军营小镇上。

“肖思远和其他三位英雄,在前线斗争中,表现得勇猛顽强,勇敢出色,用生命守卫住了祖国的疆土,完成了中国军人的使命,表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我们为英雄骄傲……”部队首长说话铿锵有力,走路疾行带风。

“思远是国家的好兵,是你们的好儿子,他是为国捐躯的。你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尽管提出来……”首长眼噙泪水,坐在肖胜松、刘利霞旁边亲切地说。

“我们没任何要求,思远为国家牺牲,我们作为父母,为他骄傲……”刘利霞抹去脸上的热泪说。

肖胜松抱着肖思远的骨灰盒,离别军营时,喀喇昆仑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整个高原。这是喀喇昆仑山,用特殊方式向英雄告别。

“思远,咱们回家了……”

“思远,咱们回到河南了……”

“思远,咱们回到村子了……”

从新疆到新乡,从高原到平原,从部队到家乡,坐飞机、乘高铁、搭汽车……肖胜松紧紧抱着肖思远的骨灰盒,生怕思远的躯体在途中有所闪失。刘利霞相伴左右,反反复复、轻声轻语地喊着肖思远的名字,生怕思远在人群中迷失。

“儿子,咱们到家了……”刘利霞推开东厢房,那崭新的红彤彤被子,展平铺在新床上,这是为肖思远准备的“婚房”啊!

刘利霞突然愣了,眼睛一直盯着那条自己一针一线缝合的被子,热泪喷涌而出。好大一会儿,她把孩子的骨灰放在桌子中央,点燃两炷香,紧闭房门,夫妻俩坐在骨灰盒旁,毫无掩饰地痛哭起来。撕心裂肺的哭声,情动天地的诉说,在黄河故道的龙王庙村上空久久回荡……

20分钟后,肖胜松、刘利霞擦干满脸泪水,打开门,整理孩子遗物,准备将遗物和骨灰一起埋葬在烈士陵园。

肖胜松突然发现,肖思远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两人前后相站,笑得幸福灿烂。

有人提议,将合影放进棺木,让思远有个念想、有人陪伴。肖胜松赶忙问刘利霞:“这是不是思远的女朋友,看上去有点面熟。”

“别声张。”刘利霞一把将照片夺过来,放在自己口袋里,“咱不能把活着的女孩照片放进棺木里。女孩的路还很长,别耽误人家。”

刘利霞对电话里女孩儿说:“好闺女,别等他了,以后好好生活吧!”后来,刘利霞在延津县烈士陵园看到肖思远墓碑上放着一块鹅卵石,上面写着:“爱过你是我最幸运的事,我一直在。”

“作为母亲、作为女人,我看到这些就放心了……”刘利霞长长叹口气说。

昆仑有魂,遥望千里凄凉;墓碑犹在,相遇再无相见。

埋葬肖思远后,刘利霞的心就飞到了喀喇昆仑山,飞到了卫国牺牲的边境线上,飞到了埋葬骨灰的烈士陵园。

肖胜松、刘利霞实在思念思远,就悄悄到延津烈士陵园,坐在墓碑前痛哭一场、唠叨一会儿、静静坐一晌午,然后抹干眼泪,悄悄开着三轮车回家。

从烈士陵园回来,他们就会打开东厢屋,一遍遍擦拭肖思远的遗像,流着泪把军装叠得四四方方,整整齐齐;把军功章、荣誉证书一件件摆在书柜里;把带着血迹的遗物放在衣柜里,好像儿子还活着一样……

肖思远牺牲之后,肖胜松、刘利霞整天紧闭大门。门口悬挂着“光荣之家”的铭牌,是一份属于儿子沉甸甸的荣光。

有时,地方政府、县乡武装部的同志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经常来慰问,帮助干农活。那段日子,是肖胜松、刘利霞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不仅是丧子之痛,而且面临着巨大精神压力。乡里乡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听说肖思远在部队“出事”,好心好意地敲开家门,围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宽心聊天,生怕哪句话触动刘利霞内心深处的痛……

“开门一脸笑,闭门一声哭。”刘利霞强颜欢笑,烧水倒茶,但一时的热热闹闹,很难消除心中的痛苦,只有用时间消磨人生的缺憾,寄托对儿子的思念。

刘利霞长期悲痛过度,郁郁寡欢,整夜失眠。无奈,肖胜松陪她到新乡医院看病拿药,回到村里,几个妇人叽叽喳喳、唧唧哝哝,闲聊乱扯。

“听说老肖家的思远,是跟人打架,被打死了……”刘利霞听到这些议论,心生怒火,想跑过去解释,但被肖胜松一把拉住,拽回了家。

回到家,关上门。肖胜松红着脸,批评道:“利霞,你真糊涂啊,我们是对国家有过承诺,你不能损坏国家利益啊!”

“我内心委屈,憋不住啊!”

肖胜松搂着妻子,心疼地流着泪说:“你的委屈,我的委屈,都是为了国家。儿子牺牲的消息公开那天,自然都会明白……”

2021年2月19日,肖荣基从媒体上得知肖思远为国捐躯的噩耗,返回家才知道哥哥“婚房”的秘密。

肖胜松、刘利霞重新布置了“灵堂”,把“一等功臣之家”的匾牌悬挂在东厢房中央;把“一等功臣”军功章、“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奖章摆放在肖思远的遗像前。全国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悼念;全国数以万计的网民,通过快递送来鲜花、祭品,寄托对英雄的哀思,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肖荣基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仿佛一夜长大了。他向学校提出请假,陪父母渡过艰难时刻。

肖思远的性格像妈妈刘利霞,生性好动,聪明活泼,是人见人爱的“小精灵”;而肖荣基性格更像父亲肖胜松,内向冷静,少言寡语,是一个“看似内向,实质活泼”的大男孩。

16岁的肖荣基,每天陪着父母下地干活,做饭聊天,有时翻出来读了很多遍,已经残缺的《解放军报》,仔仔细细读着那篇《英雄屹立喀喇昆仑》的文章。

肖思远牺牲后,战友们整理遗物时,看见他在一篇战地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山,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我听说他冲出来了,扭头发现战友被围攻,思远毫不犹豫又跑回去救战友了,谁知他永远没回来,倒在边境上……”采访时,刘利霞捂着眼睛哽咽说:“我想了很多次,他已经冲出来,如果不回去救人……我知道,他是中国军人,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啊!”

“军人有军人的使命,而我只是个母亲啊!”

2022年农历春节前,肖荣基放假回到龙王庙村,特意到花卉市场,精心挑选了一束鲜花,放在哥哥肖思远遗像前。经过一年多时光的消磨,刘利霞心情好了很多,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肖胜松深感不易,动情地说:“咱家又活过来了,有了生活气息,有了烟火味儿。”

“时机到了,把当兵的想法说出来……”肖荣基想。

“爸妈,我想报名参军,像哥哥那样戍边卫国。”肖荣基心怀忐忑地说。正在忙碌的父母,惊诧地愣神了,眼睛直直地瞪着他。

沉默许久,父亲肖胜松冷冷地问:“真的吗?”

“是的,我已经报名了。”

刘利霞愁眉紧锁,怒火中烧,扔下正在揉的面团,摔门而去。

肖荣基从小崇拜哥哥肖思远,曾无数次说过,要像哥哥那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那年,肖思远探亲期间,专门到学校看望了肖荣基,兄弟俩有了约定:“年满18岁,当兵到部队。”但是,肖胜松、刘利霞一直认为,肖荣基年幼无知,一腔热血,说说而已。谁知,他学校即将毕业,却找到延津县人武部长佟胜友、政委董兴军,强烈要求报名参军。

肖荣基的执着和坚持,为父母出了一道难题。

“思远,你弟弟想去当兵,你的意见呢?”

“我掏心窝讲,不想让他当兵啊!你倒在了边境上,是为了国家,但为了咱这个家,我想让他留在身边……”刘利霞转身走到东厢房,点上两炷香,坐在凳子上,看着肖思远遗像,哭着说着,说出一个母亲真实的内心世界。

肖思远牺牲后,刘利霞想儿子了,遇到难事烦心事,就会紧闭房门,唠叨唠叨。这晚,肖胜松、刘利霞在肖思远“房间”整整待了一夜。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后,龙王庙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对联,农家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了浓浓的过年氛围。

肖胜松把肖荣基叫到东厢房,四目以对,沉默不语,他俩都是“闷葫芦”,只是偶尔抬头看看桌上的肖思远。

“你真的决定当兵吗?”

“我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哥哥牺牲后就更加坚定了。”

“你哥为国捐躯了,你考虑过你妈和这个家吗?”

“咱家老规矩,我先去为国家尽忠,再回家尽孝。”

“哥哥走后,我时常梦见他端着枪的样子。我马上就满18岁了,想接过哥哥的枪,把哥哥和他战友那种忠诚爱国、保卫国家的精神传承下去啊!”说完,“扑通”双膝跪地。

刘利霞看到此景,发怒了,大声吼道:“肖荣基,你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

她哭着说:“儿呀,你听好了。忠诚是啥?俺不懂,俺一个种地的庄稼人,只知道你哥是为国家牺牲的,我为他骄傲。”刘利霞擦擦泪水,哽咽地说:“老二啊!你长大了,你想继承哥哥遗志,为国家扛枪,你去吧!等国家用完你,我再用。但荣基,你一定要记住,在部队必须好好干,像你哥一样,在敌人面前不能怂、不能后退,做一个顶天立地、不怕生死的中国军人。”

“还有一点,你得活着回来,国家用完了你,咱家还得用你,你为国家尽忠,还得为咱家尽孝啊!…… ”肖荣基紧紧地抱住了爸妈,泣不成声,泪水涟涟。

2022年9月18日,肖荣基身着迷彩服,佩戴红花,来到烈士陵园与肖思远话别。他将一束鲜花献放在墓碑前,轻轻抚摸着墓碑。

“哥,我追随你到部队,是咱俩约定。爸妈内心却很痛苦,在你房间整整坐了一晚上,我知道,那是和你商量……”

“哥,你走后,爸妈一直保留着你的手机,家里有啥事,都要通过微信和你商量,逢年过节都要用微信给你发红包,尽管爸妈知道,你永远也不会回复,但他们期待着跟你说说话、聊聊天……感觉你永远就在身边。”

“爸妈在微信里跟你商量很多次,你的微笑告诉了答案,他们说,还是那句话,先尽忠后尽孝……”在肖荣基的灵魂深处,当兵是离肖思远最近的方式。

2022年12月,肖荣基入伍到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站在杨根思广场上,肖荣基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叫肖荣基,我是‘杨根思连’第6986名战士……”面对英雄杨根思的雕像,肖荣基仿佛看到了哥哥肖思远的形象:挺拔威武,精神抖擞……

那天,风很大,天很冷,肖荣基却热血澎湃,激动不已。哥哥肖思远是他学习的榜样,英雄杨根思是他心中的偶像。

高强度的训练,让肖荣基双手磨破了皮,胳膊和双腿受了伤,但他站到了标兵的位置上……

“荣基成熟了,穿着军装越来越像他哥哥的模样了……”2023年春节前,肖胜松、刘利霞来到部队,看到肖荣基的变化时感慨地说。

“请爸妈放心,我一定会像哥哥那样,当个好兵。”父母离开军营时,肖荣基认真地给他们敬了一个军礼。刘利霞望着他那挺拔的军姿、坚定的眼神,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肖思远的样子。

她眼睛漾起一片晶莹,忙转移视线,将目光投向远方。天边,那一座座山峰巍然耸立,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