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勇担文学期刊的文化使命
来源:辽宁日报 | 刘臣君  2023年10月25日08:10

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纪念大会在沈阳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当代作家评论》作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创刊的40年,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家、评论家,引领文艺评论40年,是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著名作家王蒙、莫言、贾平凹、阎连科、迟子建、余华、苏童,中国作协领导李敬泽、吴义勤,著名学者丁帆、南帆以视频和贺信的方式,对《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表示祝贺。

当天上午,著名作家刘醒龙、邵丽、欧阳江河,著名评论家张福贵、孟繁华、贺绍俊、王尧、张清华、王彬彬、黄发有、谢有顺、洪治纲、季进等人参加大会,开展了一场“勇担文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为主题的对话交流。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纪念文集

学界公认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高地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出席活动并致辞。施战军回忆了与《当代作家评论》的学术情缘,认为《当代作家评论》让文学批评有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批评家的理想插上了高翔的翅膀。施战军指出,《当代作家评论》是学界公认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高地,是全国文学评论重地,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刊物,具有应该加大关注和投入的文化事业属性,值得加倍珍视。加强文艺评论,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有影响力、凝聚力如此之大的好刊物在,辽宁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条件是优越的,底气是丰足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清华表示,施战军确实说出了大家的共同的情感和经历。他回忆说:“我文学批评的训练和成长,与《当代作家评论》的鼓励培养是分不开的,这本杂志的40年,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历程是同步的,《当代作家评论》参与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并且做出了它的重要贡献,它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者和平台。”

辽宁省委宣传部致贺信,希望《当代作家评论》紧跟时代步伐,扎根辽宁沃土,矢志文学初心,坚持守正前行,更加有效引导创作、引领风尚,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和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代表“文艺辽军”的文学品牌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当代作家评论》40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当代作家评论》现已成长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期刊,记录和承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的探索之路与辉煌成就,是代表“文艺辽军”的文学品牌。

孟繁华表示,《当代作家评论》走过了40年的时间。40年经过几代主编和编辑的努力,《当代作家评论》终于成为国内同类刊物的翘楚,成为当代文学界同行喜爱和信任的刊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认为有很多原因:“首先,自创刊之日起,《当代作家评论》就积极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重大创作思潮流变的发展和新动向;第二是对于4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积极参与,重要的作家,每一部作品、每一部新著的问世,都有《当代作家评论》关注的目光、切实的讨论和细致的作品分析,以批评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建设;第三是《当代作家评论》在国内外的评论界已经牢固地建立起了学术的权威地位。40年来,中国最主要的作家都在这本刊物上被评论过,杂志培养了大批的新生力量,使杂志广泛地团结了全国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人才。可以说《当代作家评论》是国内文学评论人才储备最雄厚的刊物之一。”

张清华还记得当年原主编林建法一面给评论家“布置作业”,另一方面“批改作业”,严控文章质量关,这也是《当代作家评论》办刊质量一直领先的特别关键和重要的因素。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介绍了杂志40年来的发展历程、办刊传统和取得的重要成绩,刊物呈现出“与时代同频、与学术同行、与学者共鸣、与家国共情”的特征。

为感谢40年来不断为《当代作家评论》提供支持的作者群体,大会现场颁发了“致敬杰出贡献作者”“致敬青年新锐作者”“致敬资深作者”“致敬老主编”四个奖项。同时,孟繁华、张清华、王尧、欧阳江河、刘大先、周景雷几位教授、作家围绕“文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主题做了演讲。提出《当代作家评论》关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化,重塑当代文学批评,使其更具本土性和中国性;当代文学批评应与当代文学变革同步发展。

评论家、作家说

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

我们有很多被低估的作家,现在我们的评论家更多关注的是获得各种奖的作家……但评奖肯定有遗漏,很多作家因为没有获奖,他们在我们的评论的视野里面被遗漏了,所以很多作家成为被低估的作家。我想刊物应该关心和打捞这些作家,让他们在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里面获得应有的地位。

张清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当代作家评论》,它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国文学批评现场的半壁江山,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办刊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的批评观念是相恰的。

王尧(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苏州大学教授)

一个刊物栏目的成熟,体现了主编和编辑同仁对于文学史、文学现象理解的框架,一个刊物的栏目不仅是一个设计,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主编者、编辑的同仁对文学现象和思潮、对文学史的理解的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当代作家评论》做得非常非常好。

欧阳江河 (著名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这本杂志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故乡,是一份珍贵的乡愁,是一种有呼吸感的、会换气的、有目光的这样一个杂志。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

40年来,《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在办刊宗旨上,始终坚持面向文学现场,面向文学前沿,面向文学高地,凝聚起了一大批作家和学者,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阵地。

周景雷 (辽东学院党委书记,辽宁大学特聘教授)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在诸多办刊特点中,深入文学现场是其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它将作家和批评家连接起来,通过有效的现场对话和深度解析文学机制,为当代文学发展搭建了很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