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竹编花瓶
来源:中国社会报 | 陈武  2023年08月29日12:00

常熟诗人王晓明喜欢收藏,我常在他书房里品茶、聊天,欣赏他的藏品。有一次,看到他工作室博古架上摆着一件竹编外壳、内装瓷瓶胆的花瓶,胖葫芦状,精巧、雅致又不失大气。竹编外壳呈浅栗色,竹丝细如发丝,喷以清漆,还利用篾丝的原色,编出不同的层次和精美的图案,在灯影下闪着别样的光泽,非常养眼、舒服,和诸多藏品摆在一起,一点没有违和感。而“嵌”在竹编壳里的瓷瓶,也十分服帖,像是天然一体。观其瓶,上口直径约有十厘米吧,只能从口端才能发现瓷的质地,瓷细,绿玉色,目测也不差。两种完全不同的材质能够完美融合,孤陋寡闻的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王晓明告诉我,是朋友从福建安溪带来的。又强调说,安溪知道吧?产铁观音的地方。

铁观音我是知道的,乌龙茶的一种,也喜欢喝,有一阵还特别迷。至于这件竹编工艺的花瓶,我还是头一次欣赏。

关于竹编的物件,我见过太多,大多是生产用具或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竹匾、竹篮、竹筐、鱼篓、虫篓、竹斗、竹簸箕、筷笼子、蟹笼子、鸟笼子、竹凳、竹椅、斗笠、拖鞋、扇子、竹席、枕头等,竹编的暖水瓶壳更是常见,小时候家里就有,现在的茶社里也有。还有用竹编作外包装盒的,如茶饼盒、糕点盒等。这些竹编制品,有的精致些,有的粗犷些,也有的可以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比如小巧玲珑的竹匾,就花样翻新、品种繁多。我家从前有一个正方形竹匾,是我祖母的针线匾,不大,直径不到三十厘米,竹皮编的,因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成了深栗色,十分陈旧了,套用收藏家的观点,都有了包浆。我祖母精事剪纸和绣花,村庄小儿女婚嫁,都会请祖母去剪花,碗花、碟花、盆花,窗花,花样不少,有的是双喜字,有的是喜鹊登枝,有的是鸳鸯成双,都是吉祥的花样。祖母的针线匾里,就放着剪花样的工具,还有花绷、顶针、花针和各种颜色的花线等。这个竹匾不仅编织精细,底部还编上了图案,现在回忆起来,图案并不复杂,有点像窗棂格。祖母不叫它针线匾,也不叫竹匾,而是叫花匾,有时还加个小字,小花匾。我们小时候调皮,祖母笑骂我们时,会称“小剁头”,我们听了亲切,就像她叫“小花匾”一样。可不知怎的,这精致的小花匾在祖母去世时就不见了。当时我还没有收藏意识,否则,会把它立放在书橱里,当作传家宝的。

王晓明看我对那只花瓶感兴趣,便大方地送我了。拿回家以后,便买了一把满天星的干花,作为瓶供摆在案头,工作或读书累了时便抬头看看,看花,看那绿枝上密密的星;也看花瓶,欣赏那精细的编织,沉着的色泽,偶尔也会生发出一些感想(比如,这精致的编织出自哪一位工艺大师之手?产地何方?),同时,也会想到朋友的情谊。但是时间久了,便淡漠起来,满天星过后便没有换花,而是顺手在花瓶里插上折扇、毛笔、直尺等用品,当作了笔筒,虽然也会觉得不妥,但似乎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直到2023年5月末,我受《小说选刊》邀请到安溪采风,在参观陈清河竹藤编工作室时,才大开眼界,并对竹编工艺有了大致的了解。所谓竹编,是用山上的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再编织成各种用具或工艺品的一种手工工艺。竹藤编工艺大师陈清河的后代、竹藤编工艺传承人陈女士,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她父亲当年对于竹编技艺的探索和研究,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编织法,编织的步骤可大致分为编织、车花、拼花、穿珠、翻簧等。编织,顾名思义,即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车花,即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的装饰品;拼花,即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形或器皿;穿珠,即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翻簧,即利用竹簧加工制作成各种器皿的方法。在参观时,我看到一个房间里,散放着一堆堆剖开的竹丝,有粗有细,粗的如细藤,细的如发丝,长度两三米不等,问工作人员,这就是竹编的原料?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工作人员又进一步介绍说,原材料的处理也有复杂的工艺,即把竹子段成一把把,立起来,在阳光下暴晒,晒干后要经过雨淋,再暴晒,几番日晒雨淋后,把干竹子存放起来。用时,先刮去竹节、竹毛,再一分为二剖开,然后在河水里浸泡四十八小时,待竹子变软后捞出。经过暴晒后又浸泡的竹子柔韧性极强。最后用篾刀剖成规格不等而匀称的竹丝或篾片,再刮光、打滑,就可以用于编织了。

陈女士又带我们参观竹编艺术品陈列室,当一件件形状各异、熠熠生辉的竹编工艺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所有人都震惊了,有动物状的,如雄鸡、兔子、牛、猫头鹰等,有生活用品,如包、篮、匾等,包的造型是流线型的,可以用,也可以玩。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相结合的,如一只大耳朵的松鼠,颈和头部是松鼠状,身体是筐,女孩子用它来作收纳,必定很有情趣。而更多的是各种观赏瓶器,都内饰瓷胆,造型也是千差万别,编织工艺更是手段各异,有菠萝皮状的,有网格状的,有辫子状的,有多种工艺手段相结合的,陈女士都逐一作了介绍,她还说,这些都是她和父亲的作品,个别同款作品,还作为国礼,被国外的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瓶器上,爬着几只螃蟹,螃蟹也是竹子做的,壳是竹节里的隔,螯和爪子也是原竹的,全部原汁原味,特别形象、生动,在灯影中,那螃蟹仿佛在爬行一样。还有一只鱼篓上编着一条鱼,也是活灵活现像刚出水一样水灵。

在陈女士的介绍中,我的思想渐渐开了小差,想起我书房案头的那只竹编花瓶,觉得慢待了它,轻视了它,不禁愧疚起来。

回来以后,放下行囊,第一件事就是奔到楼上的书房,郑重其事地把竹编花瓶请到几案上,取出胡乱插在花瓶里的几样东西,重新欣赏它,看竹编的纹路,看工艺的复杂,看瓶胆口处的釉色,觉得竹编花瓶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插花的载体,它同样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技术和艺术的基因,是我们看重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恰巧家里有朋友送的几枝干枝莲蓬,便拿来一枝,插进瓶里。竹编花瓶和干枝莲蓬立即就呈现出不一样的气质来,它们互相成全和映衬,仿佛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