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庆散文有何困境?如何突围? 专家:要突围须先反省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 赵欣 江之韵  2023年07月07日07:50

“要突围首先要反省,散文创作要在认识重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走向文化、生命、哲学的大境界。”7月6日举行的“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上,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的发言,引起了现场不少专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共鸣。

▲文学公开课现场。记者 赵欣 实习生 江之韵 摄

这堂公开课由重庆市作协、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日报、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办。公开课以“重庆散文的现状与突围”为主题,我市众多作家围桌而坐,开诚布公地从不同角度、层面出发,诚恳分析重庆散文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同时就如何去突围积极探讨新的契机和途径,旨在让重庆散文更好地走出去,在全国产生更大影响。

▲作家郑劲松(左)、吴佳骏(右)在公开课上。记者赵欣实习生江之韵摄

身为一位学者型作家,郑劲松指出,重庆文学的整体氛围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散文要突围,首先须反省。“反观自身,巴渝文化本就厚重,重庆的散文作家只有深刻理解本土文化进而建立起具有哲学意义的历史观,才能突破小情调,臻于大境界。”

▲老作家李钢发言。记者 赵欣 实习生 江之韵 摄

《红岩》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佳骏是我市青年散文家中的佼佼者。他坦言,散文易学而难工,全国散文作者无数,要真正写好很难。“重庆散文近年来成绩可喜,老中青三代作者共同发力,相继推出新著,并在全国获得各种奖项,但与其他省市相比依然有明显差距。”

吴佳骏认为,优秀散文一定是精神诉求的表达,“散文是心灵的事业,也是灵魂的事业,创作主体的眼界、心胸、修养、情怀,乃至立场、态度、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都影响着散文品位的高低。他说,“好散文从来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创作者生命的质量决定其散文的质量。要论突围,就要求作者突破一己的悲喜,而要关注时代,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处境,唯此作品方能真正直击人心。”

老作家李钢从“量”与“质”两方面表达了他的思考。“重庆散文突围,我想其本质就是要有全国视野,讲好重庆故事。”他认为,尽管重庆散文有一些优秀作家,但从“量”来说,重庆文学没有形成像“文学陕军”“文学湘军”那样集团性的有影响力的群体,更遑论重庆散文这一分支,作家群体需要更强大的凝聚力,这有难度,但值得努力;从“质”上说,重庆散文创作还可以更高级,写作者要刷新观念,要跟世界、跟时代接轨。“总之,重庆作家要更争气,要有向国内优秀作家看齐的自觉,才有可能突围。”

“散文写作者应该不折不扣坚守真与善,悲悯情怀才是真正美的精神内核,也是文章灵魂之所在。”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认为,散文创作要突围首先是写作者的自我突围,是给自己设置写作的更高要求,“散文创作要与原生材料保持距离,不能单纯地记录生活的真实性,而要在生活的真实性上体现文学的真实性。我们应当投入更多精力,永远不要放弃探索散文创作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