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欧阳江河新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流光溢彩的当代汉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3月22日16:41
关键词:欧阳江河

3月15日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PAGEONE书店联合主办的欧阳江河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诗人、文化学者西川,作家、评论家邱华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清华,以及《宿墨与量子男孩》作者欧阳江河出席发布会,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带领读者走进诗集,走进诗人创造的全新文学景观。发布会由凤凰卫视资深记者、主持人胡玲主持。

《宿墨与量子男孩》是诗人欧阳江河的最新诗集,收录了自2018年到2022年之间的主要作品。这些诗作中,有气势恢宏的长诗、组诗,也有轻盈精巧的短诗,博物与抒情、考据与沉思并举。诗人分别从历史深处和时代前沿,汲取了深厚的养分和崭新的经验,通过繁复、精深的修辞锤炼,又将它们转化为磅礴大气、流光溢彩的当代汉语。

轻抚过生命之河的水波

“今天是朋友的相聚,也是诗歌的相聚,诗歌除了为我们带来愉悦感和宽慰感,也带回了生活的仪式感。”胡玲感慨,自己这一代的人对欧阳江河老师的了解多是长诗《悬棺》,在如此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坚持创作,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写作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自我质疑、自我交代。”欧阳江河坦言,近三年,生活的开放性从文学活动现场转移到了阅读、思考和写作上。有意识地将当下性的、新闻性的、电子碎片式的信息和永垂不朽的经典放在一起阅读思考,把不同的传递、接受、处理信息的方式整合起来,并进行了类似日记性质的写作。长诗《庚子记》就是这样诞生的。

人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可能不尽相同,那么如何才能从生活的消极中真正走出来?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诗人有诗人的办法——通过长期阅读,而后将思考付诸笔尖,欧阳江河如此,西川亦然。欧阳江河说,“就像《疾病的隐喻》作者苏珊·桑塔格以坚持写作对抗癌症带来的消极性,我们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排毒’”。

为什么“持续写作”在当下的文学环境中如此珍贵?面对胡玲的提问,邱华栋以欧阳江河在鲁迅文学院授课的故事为引,阐释了他对于“持续写作”的思考,“欧阳江河涉猎诗歌、音乐、哲学、电影、艺术策展多个领域。他是天生的艺术家,讲课时天马行空、物我两忘,充满天真、浪漫的艺术家特质。”欧阳江河写诗的时间已超过40年,邱华栋说,《宿墨与量子男孩》体现了丰沛的魅力,欧阳江河用语言触摸、抓捕、描摹、接近。

欧阳江河认为写作不仅是修辞,而是包含了更深的呈现,更深的一种聆听。关于诗歌的语言,他相信汉语是一门伟大的语言,允许有不同风格、不同层级的诗人存在。

“装置艺术”与“超级文化写作”

西川评价欧阳江河,“他的诗不是想获得广大读者,而是在创造跟得上思维飞翔的读者。有的时候忽然从一片混沌里面,一下子冒出一个特别清晰的东西,这个瞬间是很迷人的。他实际上开始建立起一个他自己的小宇宙,这是他自己的小宇宙”。

张清华从“总体性诗人”“玄学派诗人”“写作阶段”三个层面阐释了他对于欧阳江河及其诗歌的理解,“与碎片式诗人、抒情诗人不同,欧阳江河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诗都有很强的时代性,例如《傍晚穿过广场》,投射了整个时代文化的基本构造和病症所在。欧阳江河的诗也具有玄学派的特点,他不只处理对象,还处理思维和语言本身,言可言与不可言”。此外,张清华还把欧阳江河的写作史总结为三个阶段,早期是典型的“文化写作”,处理民俗或文化现象,代表作有《悬棺》;而后进入了“泛文化写作”阶段,以《玻璃工厂》《汉英之间》为主要作品;目前处于“超级文化写作”阶段,打破了时空界限,通过近似于玩魔术的方式,将历史、哲学、文化、民俗、文学等所有的文明元素容纳于长诗的装置、风景之中。

据悉,本次发布会与抖音官方团队深度合作,采用线下分享与线上直播结合的方式,且在“开场白”和“十月文艺的图书”抖音号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52万。读者们还就诗歌的声音、诗歌的意义等话题与嘉宾们积极互动,在诗中,汲取古老的历史养分与前沿的时代经验,感受其磅礴大气与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