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获奖消息: 精练内容展现不凡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齐雅文  2022年12月27日09:20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

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共有34件消息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7件。一篇篇简短精练的消息作品,体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记录了2021年我国的发展成就和重大事件,词语间回荡着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宁夏广播电视台总编辑田宝贵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改革后的中国新闻奖评奖,增加了消息类作品评奖的难度,但却体现了中国记协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非常必要,对各媒体的融合发展必将形成新的带动作用。”

与时代同行 反映重大成就

获奖消息作品的内容与时代同向同行,反映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田宝贵向记者举例,比如获得二等奖的新华社消息《中国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正式宣告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历史性时刻,体现了极强的新闻性和历史感。在不长的篇幅里,既有一线干部群众的事例和话语,也有国外学者的评价,言简意赅,客观平衡。又如获得一等奖的《人民日报》消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整个报道仅459个字,堪称惜字如金,每句话都呈现出记者的专业功底,对中国航天的这一里程碑事件进行了完美呈现。

站之越高,看之越远。承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王海若认为,市台记者也要有国之眼界、省之情怀。该台的《“世界最大的充电宝”——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就是在有预见、有准备、有深入、有坚持的情况下诞生的。作品播出之际,广大干部群众正满怀建党百年的喜悦之情迎接新年到来。这样的新闻更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展示了中国形象。

在获奖的消息类新闻报道中,多个获奖作品在标题中使用了“首次”“首条”“最大”等关键词,彰显出报道内容本身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比如在二等奖获奖作品中,《科技日报》消息《全球首次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湖北广播电视台消息《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首颗卫星下线》、浙江之声消息《浙江在全国首创省市县三级医学检查互认共享》等,皆是如此。

突出核心价值 文风清新质朴

“善于从现象中寻找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使报道的文风变得生动而形象、清新而亲切。”田宝贵认为,这是广大编辑记者践行“四力”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是本届获奖消息作品体现出的又一鲜明特点。

田宝贵说,两篇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宁夏广播电视台消息《六盘山与秦岭之间形成动物迁徙通道 秦岭53种野生动物来六盘山安家落户》和《大众日报》消息《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都从现象入手,深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意义,反映出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成功实践。作品从语言到影像视角鲜活,表达生动。

其中,《六盘山与秦岭之间形成动物迁徙通道 秦岭53种珍稀野生动物来六盘山安家落户》以六盘山自然科考成果发布为引,首次展示了用红外相机拍摄六盘山珍稀野生动物的视频画面,语言生动流畅、诙谐有趣,和野生动物的表情动作完美契合。通过采访专家、运用影像等手段生动展示了六盘山与秦岭之间形成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结论的科学性、权威性,让生动感和现场感实现最大化。

《舍弃八亿收入,换来鸥翔水美》紧扣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黄河国家战略这一重大主题,字数不多却鲜活地反映了当地村民“洗脚上岸,吃起‘生态饭’”的过程,鸥翔水美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2021年浙江省卫健委启动了省、市、县三级医学检查互认改革,搭建的“浙医互认”平台在2021年12月31日上午正式启动运行。这是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中一个创新之举。“打破数据藩篱,解决百姓就医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的难题。”浙江之声新闻中心记者吴迪回忆,记者敏锐地嗅到这一创新实践的新闻核心价值,先后深入省卫健部门、全省多家医院,采访相关领导、普通市民和北京专家,累积录音素材近10个小时。吴迪认为,作品善于用典型细节讲故事,深入挖掘新闻背景,并充分彰显改革的示范意义,3分多钟的消息也因此变得有深度、有能量。

人文关怀显著 沉浸感染力更强

一些获奖作品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发现新闻,增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典型性和感染力。

田宝贵举例,如获得一等奖的新疆广播电视台消息《“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英雄”》,讲述了为解救落入冰窟儿童而牺牲的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生动反映了巴依卡一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的传承。获得二等奖的《工人日报》消息《遏制“超时加班”,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从采访到题材的挖掘都体现了对群众的关切,既肯定了拼搏奉献的必要性,又表达了以法律为底线的理性,显示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我们从得到消息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坚守在报道一线。在那一刻,我觉得我们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记录者,也是一名亲历者,我们要用我们的方式送别袁老最后一程。”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记者黄博回忆,两天两夜,他和同事们辗转于医院、殡仪馆和袁老生前工作的地方,采访了无数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袁老的人民群众,记录下最真实的声音。最终他们的努力获得回报,湖南广播电视台消息《(今天,我们一起送别袁隆平院士) 倾尽一城花 送别一个人》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田宝贵表示,本届获奖消息作品不仅体现出很强的新闻性,而且在思想性、创新性、艺术性方面也都进行了认真探索。特别是一系列细节,从选择、挖掘到呈现都有新的突破,反映出记者采访的深入和对题材从宏观到微观上精益求精的把握能力与吸收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