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辽阔新疆:重新定位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  2022年10月11日09:34

当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传承人群体饱含激情齐声高唱“玛纳斯”,高亢悠扬,一曲终了,戛然而止,正在意犹未尽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含笑说道:党中央很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江格尔》、《格萨尔王》、《玛纳斯》这都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祝《玛纳斯》大型史诗能够很好保护、传承、发扬光大。

这是2022年7月13日展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最暖人心的一幕。这个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总书记站在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传承人中间合影的那幅照片十分感人,给人带来一种温馨与喜悦,安然与祥和,宁静与坦然,辽远与博大。更有一种文化自信,呈现出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出的坚实步伐。

在此之前,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各民族专家学者齐聚新疆伊犁昭苏县,共同探讨中国“三大史诗”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总书记的这一席话,连着民心,连着祖国的山川大地,更是连着新时代律动的脉搏。

7月12日至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给新疆以新的定位,“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这是党中央对新疆定位的全新诠释,同时昭示着新疆即将迎来大变局,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区域枢纽”,这在新疆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转折。

新疆今年风调雨顺,牧民们形容,连石头上都长出了草。伊犁草原到处都是鲜花和满眼苍翠欲滴的绿色。一群群的牛羊和悠闲自在的马群,在朵朵白云下,在云杉林旁,在清澈的溪流边,觅食青草和安闲地反刍,显得那样的逍遥自在,让人感觉到一种优雅和别致的美。同行的文友们无不情不自禁的欢呼,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的工程。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结束第二天,2022年全国多民族作家培训班在伊宁市开班,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作家参加培训。大家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文学创作的人民性与时代性,真正把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刻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应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文学作品,同时为“文化润疆”工程服好务。

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维吾尔族诗人狄力木拉提的诗集《一百零一片红叶》读书会,7月25日在霍尔果斯市举行。这本诗集,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波澜壮阔的101年奋斗历史,用101首激情洋溢的诗歌,诗情画意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一位维吾尔族诗人对党的热爱。阅读他的诗集,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地回想起这一历史空间的记忆,铭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7月14日,新疆哈萨克文文学期刊《曙光》、《伊犁河》,在巩留县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歌颂新时代新征程’《曙光》、《伊犁河》杂志社巩留县专刊发行及作家培训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参会作者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好各族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用文学反映时代进程,展现壮阔的时代画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霍尔果斯作为国家级口岸城市,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全新定位,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区域枢纽”时,霍尔果斯的独特作用凸显,将发挥特殊的历史作用。一批作家、诗人、书法家聚集于此,唱响“文化润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丝路雄风”主题,大书特书书法作品,带去56个民族“多彩中华”文化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时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服务。这也是为进一步提升霍尔果斯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影响力注入新的活力。

7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参观校史博物馆,这里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1935年至1941年,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来到当时的新疆大学主持工作,茅盾、张仲实等一批进步人士也来校任教讲学。毛泽民烈士也是在新疆壮烈牺牲。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新疆是链接前往莫斯科与共产国际衔接的必经之地,在这里留下了太多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年之际,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时,发掘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红色足迹,将其发扬光大,尤为重要,应当充分重视起来。

7月的伊犁河谷骄阳似火,伊犁河两岸的麦田一片金黄,到处都是收割机在收割金色小麦,又是一个丰收之年。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已经抽穗,一片片的向日葵地美的耀眼。进到村里,到处都是晾晒的鲜红的红花籽,像一块块红地毯。道旁是结满杏子的杏树,人们说,这些小杏子不会去采摘,就让它在杏枝上晒干,到了秋天抖落下来,就是小杏干,很是奇妙。在草原上,根据地势,牧民们或用打草机在打草,或用手提式打草机顺坡打草(传统的芟镰已经罕见),到处是一捆捆、一垛垛的干草。人们从夏天起就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过冬准备。有一次,我让车停下来,问一位正在打草的年轻牧民,你用手提式打草机一天能打多少草?他说,一天下来,能打十亩地的草。不远处,停放着他骑来的摩托。这就是繁忙快乐的伊犁河谷。

当我们从清水河驶向霍尔果斯市时,正巧遇到一列隆隆驶过的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