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胶东红村国路夼村纪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文博  2022年09月23日15:22

“轻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2022年6月,电影《喜盈门》中的“中国第一贤媳”温玉娟来到阔别42年的拍摄地——烟台栖霞国路夼村故地重游。看到国路夼村变化这么大,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动情地说,“当年的‘喜盈门’,如今的喜盈村啊!这一是国家政策好,乡村振兴扶持力度大;再就是我们的常书记好,八十岁的人了,一脸的矍铄,一身的干劲,一肚子的致富点子。”

被温玉娟老师真情点赞的常书记,不是别人,他就是国路夼村的“当家人”常建富。是的,凡是去过烟台栖霞国路夼村的人,都会惊讶于胶东腹地的大山里竟有这么一个桃源般存在的村庄,村庄里会有这么一位传奇般存在的“领头雁”。

一、初识常建富

2021年深秋的一天,笔者曾随“烟台红色文化老区行”文艺志愿服务队,有幸走进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撩开她神秘的面纱,一睹她的山川秀丽,一闻她的今昔传奇。

大巴车甫一进村,就隐约听到阵阵锣鼓声,等车子稳稳地停在村委二层小楼前,待艺术家们一个个走下车来,迎接他们的是国路夼姐妹花锣鼓队喧天的威风大鼓,整齐划一,排山倒海的鼓点,喜庆昂扬,直扣心弦。

在二楼村委会议室,待大家一一落座后,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常建富首先作自我介绍,当听到他今年79岁了,已干了30年的村支书时,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面前这位身材瘦削,腰板笔直,精气神十足的 “小老头儿”,除了头发有些稀疏花白外,怎么看也不像是年近80的“龙钟”之人啊。常书记用一口地道的栖霞话轻松明快地介绍了国路夼村基本情况,然后就开始请大家观看国路夼村宣传片。

从常书记介绍和宣传片中了解到,国路夼村位于福山与栖霞交界处的塔顶山脚下,北距烟台市区35公里,西距栖霞市区45公里,南距桃村镇区23公里。全村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0亩、林地山岚10800亩;总户数810户、常住人口2257人。全村现有党员99人。

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坚持抓产业促发展、抓调整促增收,立足优势,艰苦创业,使昔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青山绿水环境美、民富人和风气正”的生态文明新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常建富,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站立的脚下还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塔顶山阻击战遗址就位于国路夼村以东的塔顶山上。

二、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塔顶山,海拔634米,山势挺拔雄伟。1947年10月,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当时,占领烟台、福山一带的国民党军第25师、54师奉范汉杰命令西调,以解救陷入华野包围的64师。与此同时,我北海军分区二团和烟台特种兵营等部队,奉命于10月5日拂晓前赶至福山、栖霞交界处,在塔顶山、狮子山一线设阵阻击迟滞敌人西援。

当天夜里,国民党军万余兵力集结于塔顶山、狮子山北侧一线。10月6日6时,他们用迫击炮、山炮、榴弹炮等各种火炮向我阵地猛烈轰炸一个多小时。战至中午时分,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北海二团已连续打退国民党军的三次进攻。下午2时许,小股敌人攻上塔顶山,二团战士奋起抗击,英勇搏斗,打死打伤30多人,俘虏20多人,并缴获部分武器弹药。至下午4时,阻击任务胜利完成。塔顶山阻击战,国民党军伤亡约600余人,被我俘虏60余人。

战后,我军有100多名牺牲的战士被埋葬在了塔顶山上,并立碑纪念。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次战斗中,国路夼村及周边的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运弹药,送水送饭,抢运伤员,有力地支援了战斗。有一个名叫王玉庆的战士负伤后被国路夼村民常启农等人救下山来,秘密安置在一个农户家里,细心照料十多天后,伤愈归队。后来,王玉庆复员后,经常去国路夼村看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乡亲们,还认了常启农的母亲为“亲妈”,常启农的母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胶东红嫂”。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塔顶山阻击战再次验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胜利法宝。

三、红雨随心翻作浪

国路夼村是革命老区,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村风民俗在胶东很有代表性。家喻户晓的电影《喜盈门》以及《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苦柳》《生命跑道》《咱村的消防队》《桃枝的桃》《当家人》等许多影视作品均在此拍摄,不知是国路夼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剧组纷至沓来,还是在此拍摄出的一部又一部优秀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路夼村,为国路夼村注入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凡是到过国路夼村的人都会被她深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都会惊诧于大山里还有这么一个文明化程度如此之高的村庄,都会毫不吝啬地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

“管干哪一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傍晚时分,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国路夼村庄文化大舞台正式拉开演出序幕,大院里早已坐满了等着观看节目的村民。常书记健步登上舞台,手持麦克风,用他特有的幽默向村民们介绍今天的演出背景,并代表全体村民感谢市里派来的文艺志愿服务队,还不忘强调“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在介绍村子情况时,他就说过“管干哪一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在山上参观时,他也说过这句话。看来,吃过山村文化缺乏的苦头,也尝过文化给山村带来甜头的常书记,文化符号已深深烙在了他的心坎上。在演出中,国路夼村表演的锣鼓舞《欢聚一堂》和姐妹花演出队的表演唱《唱三亲》,还有村民自告奋勇上台演出的吕剧选段,业余演出水平之高、功底之扎实,让专业的艺术家们刮目相看,由此,国路夼村文化水准略见一斑。

注重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好村民精神家园,展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国路夼村铁打的传统;坚持教育引导村民与发展经济齐抓并举,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对内讲和谐、对外树形像,是村党总支一班人的不二共识。目前,国路夼影视文化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

“无论到哪个年代,忘本是不行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21年6月,国路夼村又增添了一处红色教育基地——抗美援朝陈列馆。这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陈列馆,陈列了上千件抗美援朝珍贵藏品、文物、资料,以大量真实的史料为背景,以恢宏的气势,详实的内容,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吃苦,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据了解,该馆是目前山东省内唯一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陈列馆。

谈到建馆初衷,常建富动情地说,“国路夼村是革命老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不能忘了本啊!无论到了哪个年代,我们的信仰不能改变,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不能改变。我们不惜筹措巨资建造抗美援朝专题陈列馆,就是为了打造一所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

四、青山着意化为桥

国路夼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群众靠天吃饭,干群关系紧张,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村。1991年冬天,镇党委经多方考察后,动员“腰缠万贯”的石灰场厂长常建富回村参选党支部书记,他当场表态:“只要组织和乡亲们信任支持我,不把国路夼变个样,我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这样,常建富回村挑起了党支部书记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咱村的优势在山上,我们要把优势发挥出来,让穷山变成花果山。”深思熟虑后的常建富在村民大会上摞下掷地有声的誓言。此后,村“两委”按照 “一栽一道岭,一植一座山”的思路,带领村民向荒山开战,先后打响了治山、修路和兴修水利三场“硬仗”。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共在山上栽植黑松、刺槐等120万棵。奋战三个冬天,整修硬化了2.5公里进村公路,开辟了25公里环山路,全村水泥路达到了60多公里,村民的致富道路更通畅了。苦干几载,硬是开挖出4座蓄水量达25万多立方米的大型水塘,新建3座三级扬水站、26个蓄水池,修补水渠20多华里,使“水不上山、收成靠天”的状况成为了历史。接着,又上马了节水工程,铺设地下管道600多华里,扩大节水微灌面积近5000亩,使全村98%以上的耕地实现了节水灌溉,成为全省最早实现节水型灌溉的山区村,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农业节水示范村”。

近年来,国路夼村实施了“五个千亩”致富工程,即种植苹果、大樱桃、大枣、板栗、香椿各1000亩以上。现在,国路夼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间溪水淙淙,鸟儿争鸣,空气质量等级常年为1级,水体质量等级常年在1类。

连续多年的治山治水,国路夼村的山绿了、水清了、村美了。常建富并没就此止步,他又将目光转向了生态旅游业。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3大景区、32个景点。现已打造成为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产业正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0万元,乡村旅游业人均纯收入6000元。

在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的同时,国路夼村坚持以村党总支为引领,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的方式,先后成立了香椿、果业、乡村旅游、大樱桃、水利等五个专业合作社,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路夼村富了出名了,而她的“当家人”却两袖清风,干干净净。有意思的是,常建富居然设立了“监督奖”——谁能指出他一件违反制度和不廉洁的事情,他就自掏腰包奖励2000元。但这奖至今没有人拿过。他聘请村里9位有威望懂财务的老同志组成了议政理财小组,每月定期审计账目,在全村公布。

常建富说:“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给党组织和老百姓交上一本明白账和一本良心账。”当家30年,常建富不负众望,带领村民靠双手,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常建富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2005年,在国路夼村拍摄的电影《当家人》,主人翁就是以常建富为原型塑造的。

国路夼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环保达标示范村”“全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百佳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省级以上60多项荣誉。

“国路夼,响当当,荣誉装满一大筐。”看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五、战地黄花分外香

“走,带你们到山上转转去!”在村委会议室看完国路夼村宣传片后,常书记招呼艺术家们跟他去山上“看景”。

艺术家们分别换乘数辆小车,跟在常书记的车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上驶去,路不算宽,但从头到尾都是平坦厚实的水泥路,坐在车里丝毫没有颠簸感,坡高弯多,可以想象到常书记带领村民修路时的艰辛和不易。

在一处开阔的山坡上下车后,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翁翁郁郁。常建富站在大家中间,指点着属于他的“江山”,尤其对眼前大片郁郁葱葱的金银花更是情有独钟,介绍得尤为详细。

金银花,是忍冬科藤本植物,春夏开花不绝,一蒂二花,先白后黄,故名金银花。金银花以干花入药,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是一种集保健、药用、观赏及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经济植物。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业的发展,金银花价格持续稳定走高,市场前景广阔。常书记介绍道:金银花种植项目是烟台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帮助引进的,项目占地2600余亩,现已种植金银花260亩,杜仲230亩,桑叶树150亩。计划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这里打造成胶东最大的中草药加工种植基地,让国路夼村的座座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明年春上你们再来时,满山遍野的金银花,喷香喷香的。”常书记朴实无华的一句邀请,让我心头一动,不禁脱口而出:战地黄花分外香——是啊,这确是名符其实的战地“黄花”!这儿曾是炮火连天的战场,“千嶂里,四面边声连角起。”穿越历史的天空,透过弥漫的硝烟,那一个个奋勇杀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忽觉眼里有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涌动——是的,当年先烈们把青春和生命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这儿,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老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么!如今,这青的山,绿的水,红的果,黄的花,都在无声地告慰着先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塔顶山下的乡亲们现已奔上了小康生活,他们的日子一如他们当家人的名字,定会常建常富,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幸福;他们的明天一如当年当地拍摄的电影《喜盈门》中的主题曲唱的那样——燕子那个飞呀飞上天哎,衔来红霞挂门前,叽叽喳喳把喜报,喜气盈门笑声添……同心携手建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