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惊艳世人的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综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陈妙然  2022年08月04日09:23

酝酿数百日,一朝惊世。

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依山而建的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向世人揭开面纱。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同日上午,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广州分馆同步举行分馆开幕活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陕西日报》《浙江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均对此作了重点报道。“浙江宣传”等微信公众号也纷纷推出系列推文。本报记者特从以上多家媒体报道中采撷精彩看点,带你领略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

中央总馆

读懂版本里的中国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组宏伟大气的建筑群坐落于山间,由南向北,楼、堂、阁主体建筑掩映在山水园林之中,意境盎然。这是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依山而建,典雅瑰伟。很难想象,这里原为废弃采石场。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和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说,盛世修典兴藏,是自然也是必然。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筑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领衔设计,既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彰显新时代大国风貌。大型建筑依山而上,逐级提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奇石交相辉映。

标志性建筑文瀚阁是全馆的制高点,位于中轴北端,坐落在台基之上,依山面水,气势恢宏。外观造型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更显典雅庄重。

文华堂南广场的“赓续文脉”印章雕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块寿山石印章,寓意中华文明延绵不绝。

馆外馆内,皆是看点。

“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汇聚经典版本2000多册(件),全面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

“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既有反映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也有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

“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文献记载与文物实物相互印证,以13个单元介绍了版本中记录的中华文明历史。

传世经典、珍贵古籍无数。在这里,尽可读懂版本里的中国。

西安分馆

天禄麒麟守护大国文化

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文济阁,南倚秦岭,北望渭川。穿过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和汩汩喷涌的文济泉,高台之上,天禄麒麟守护着充满汉唐雄风的文济阁。

西安分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领衔设计,依秦岭而建,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为设计主导思想。

在保藏中心序厅,一排长90米、高20米的四层巨型通顶书墙让人震撼,这里集中陈放着上万册典籍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摆放在这些典籍版本前面的,是两尊寓意守护的天禄麒麟雕塑。这两尊雕塑借鉴了体现汉魏古风的汉代及南朝麒麟造型,辅之以唐代石兽的经典造型细节,综合体现了汉之雄浑、唐之华丽以及新时代之文化奋进。

选择中国瑞兽天禄麒麟来守护,还有其深远的文化含义。天禄阁是中国最早的藏书阁名,汉代就与图书典籍产生了文化联系,此后,“天禄”作为藏书阁名,一直被后世所沿用。麒麟也是我国版本学史上的重要意象,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成书于麒麟出现在鲁国的那一年,因此也被称为《麟经》,也就是《麒麟经》。麒麟作为上古传说中的仁兽,代表敬贤仁正、盛世恢宏的大国文化气象。

杭州分馆

江南宋韵“最”多情

从杭州地铁良渚站出发,沿104国道一直往西约5公里,会路过一处特别的建筑。曲面屋顶下,青瓷屏扇门一字排开,几棵松树巍然挺立。

往里细看,山壁上写着三个字:文润阁。这手笔出自“中国古代文人天花板”苏东坡。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又名文润阁,先有馆名而后有建筑。“文润”和“宋”,是在全盘部署阶段便赋予杭州分馆的独特定位。千思万想中,浙江给出破题思路:从“民族文化+宋韵+浙江特色+现代元素”四个点着手谋划,构建一座以江南园林风格为特色的宋韵建筑群,体现宋的韵致又要体现浙江的包容、开放、进取。

因此,置身文润阁,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明明馆中有不少现代建筑,可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宋代山水意境。

杭州分馆展出的版本资源琳琅满目。众多展品中,越王勾践之子於睗、曾孙州句、玄孙不光的3把青铜剑“最特别”;以开本之小、蝇头小字之密著称,内容包罗万象、装帧小巧玲珑的宋版书《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最精致”;雷峰塔倒塌后在塔砖中发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又名“雷峰塔经”),是浙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涵盖千余个版本、36种语言,见证1888年至2018年出版脉络的《共产党宣言》“最红色”。

为了这次惊艳亮相,浙江掏出了“压箱底”的宝贝。特别是“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是江南版本文化的首创之展,也是此次开馆展中文物古籍和珍稀版本最多的展览。

一系列展览,各有各的侧重、各有各的特色。5个展览一起,则有机拼成了一个由古至今的浙江,一个立体可感的江南。

广州分馆

以智慧履保藏传承之责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美丽的凤凰山麓、流溪河畔,占地面积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由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整个建筑群就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何镜堂希望这个展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成为传世之作。

广州分馆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如何将“藏”和“展”更好地结合,是设计团队在建筑设计上着重考虑的问题。

广州是亚热带气候,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必须解决好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设计团队便借鉴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建筑群之间风雨无阻的风雨廊以及建筑内四通八达的连通道,井然有序地让各建筑和功能区域连接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担起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的职责。

为了实现藏品长久保存的恒温、恒湿所需,库房会根据藏品种类而作出不同的环境设定,仿照博物馆的藏品环境管理体系,满足各类型版本不同的物理空间需求。

针对不同的藏品特性,馆内还专门设置了冷藏库。藏品中有部分特殊的纸张容易遭遇虫害等影响,因此在保藏前会先对版本进行冷藏处理,将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消除后,再入库去储存。

在主动技术方面,设计团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整个建筑的能源、机电的使用、安保、消防等,都可以统一在系统平台上检视。

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国家版本馆建设,就是着眼于中华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

在我国的东西南北,四馆屹立,保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共同承担着中华文化基因种子库和版本资源异地灾备中心的重任。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它们正以最为先进的保藏手段共同守护着中华文化“金种子”,雄伟身姿、博大内涵无不令世人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