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手稿四种》出版 原件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7月13日下午,“《方山子手稿四种》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方勇教授主要手稿正式影印出版,手稿原件已入藏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总编辑战葆红,人民出版社编审孙兴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勇,以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双棣,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炳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泽逊,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冯国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若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于雪棠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冷卫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洪兴教授,扬州大学文学院贾学鸿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图书馆主任黄燕生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全国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罗琳教授,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刘乃英研究馆员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了本次会议。
《方山子手稿四种》新书发布会现场
洪文雄首先致辞。他对 “《方山子手稿四种》新书发布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学苑出版社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多年来深耕于中华文化典籍整理与学术研究领域,积极服务于学界同仁,与学界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希望大家能共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作出贡献。
《方山子手稿四种》新书发布会现场
战葆红着重介绍了《方山子手稿四种》的编纂缘起。学苑出版社与方勇教授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十余年来,已出版方勇教授著作4种,共同策划出版《“新子学”论集》3集、《浦江文献集成》286册、《诸子研究丛书》15种。2020年6月,《方山子文集》精装31册出版,包括方勇教授各类著作19种,分为《庄子》研究系列、《子藏》系列、“新子学”系列、文化普及系列、地域文化研究系列和杂纂六个系列,是对方勇教授个人学术研究成果及其对诸子学事业贡献的一次全面总结。该集出版之后,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所以出版社征得方勇教授同意再次出版《方山子手稿四种》,手稿原样与文集相得益彰,尤其修改痕迹所展现的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方勇教授学术发展过程与概貌。
方勇深情地回顾了手稿撰写过程。熏染于乡俗祖训,方勇教授幼而好学,尤好古典文学,对于“一笔一画”这种传统书写方式可谓情有独钟,甚至专门为这些手稿定制了一只大樟木箱。因为研治《庄子》所费心力最多,所以该书以《庄子学史》《庄子诠评》居前,次以《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方凤集(辑校)》。《庄子诠评》《方凤集(辑校)》成于任教河北大学之时,前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陆永品研究员及方勇教授本人校改痕迹;《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为博士学位论文手稿;《庄子学史》为博士后选题,部分内容为任教于沪上时撰写。文章可以传千古,学者倾心于内容的精思,也留下笔画之间的书墨之香,和一段段特殊的时光印记,这在手写方式逐渐消失的现在尤其珍贵,该手稿原件被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收藏。
文贵良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方山子手稿四种》的出版和捐赠仪式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手稿具有特殊意义,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特别举行了“华东师范大学作家与批评家文献展”,展出了大批学术名家、作家的手稿、手札、书迹等文献资料,展现出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光辉。今天,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手写文字资料越来越稀少,方勇教授的手稿规模大、成体系、书法精美,学术含量高,《方山子手稿四种》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小而言之,该书的出版为华东师范大学在作家文献、批评家文献之外,又开辟出了学者文献的系列,为学校的文献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而言之,是为21世纪中国学术界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成为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所取得丰硕成果的物质见证。
张双棣热烈祝贺《方山子手稿四种》的影印出版。他认为,该书的出版是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与《方山子文集》相得益彰,且更有一种“学术的亲切感”,从手稿的字里行间、笔墨书迹更能体味到方勇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李炳海认为,中国人有悠久的写书、藏书传统,藏之名山,传之久远,是历代中国士人的理想,《方山子手稿四种》的出版,让大家看到了方勇教授学术研究中斟酌、取舍、精益求精的艰辛过程,学苑出版社对手稿的出版,则是对文史工作者的一个良好激励。
相对于已经固化出版的其它各类版本,与会学者认为手稿自有其独特价值。孙明君认为,通过手稿可以看到方勇教授是怎么开展学术研究的、怎么进行文章修改的,这对于治学方法的学习非常难得。杜泽逊认为,中国有二三千年的翻书、书写传统,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在被数据库、电子书、电子邮件所取代,效率虽然提高,却失去了一页一页、一字一字书写的温情,方勇教授4000余页的手稿,是他十余年智慧的结晶,弥足珍贵。冯国栋从书籍史角度切入,称从手写到计算机写作的转变为载体的变革和写作方式从具体向抽象的变革,这种写作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导致写作观念的变革。马世年则通过《方山子手稿四种》所反映的方勇教授写作过程之真、学者个性之真以及其研究心路历程,说明了手稿本无可替代的价值。李若晖称方勇教授为“手稿写作的最后一代人”,在慢文化消失的快餐时代,这种以脑带动手的慢写作方式值得提倡。于雪棠认为《方山子手稿四种》的集中出版可以反映出方勇教授不同阶段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冷卫国从作者、出版社、读者三个方面阐述了《方山子手稿四种》出版的价值。
张洪兴历述了方勇教授从《庄子》到诸子学的治学轨迹,以及创办《诸子学刊》,开启《子藏》工程,提出“新子学”理念的学术发展过程,和重构中国文化的宏大理想。贾学鸿则分享了方勇教授对学术的纯粹执著、前瞻性的构想以及将《庄子》内化为精神和行为的境界。
孙兴民介绍,《方山子手稿四种》中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和《庄子学史》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增补再版,前者开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先河,后者以材料之丰富、体量之庞大、体例之完备、探讨之广泛在众多学术史著作中出类拔萃,并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书的出版,得到了学界高度肯定,其手稿本的影印,以及原件入藏国家图书馆,无不彰显了这两书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从图书馆藏单位来看,黄燕生认为《方山子手稿四种》选题精准,印制精美,尤其采用彩色影印,很好地再现了原稿旧貌,效果非常好;罗琳称方勇教授手稿有“雅”韵,其字迹墨色、修改校正,都是铅印本、刻本所无法体现的;刘乃英研究馆员认为方勇教授的学术功力和学苑出版社的专业密切结合,这是《方山子手稿四种》成功出版的关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实践。
《方山子手稿四种》收录方勇教授主要手稿影印出版,包括《庄子学史》《庄子诠评》《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方凤集(辑校)》,彩色影印,16开精装9册,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批手稿反映了方勇教授治学生涯中前期主要成就,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该库以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手稿为主要收藏对象,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入藏了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胡适、闻一多、朱自清、巴金等众多名家的著作、日记、书信等手稿资料,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重要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