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浦东作协努力打造自媒体时代文学园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张坚  2022年05月18日15:29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协会的主要文学园地,从打造具有会员作品的展示性、跨越区域的交流性、制作发表的便捷性、网络传播的广泛性等方面入手,将其视作为协会建设的好事、实事、大事予以创办落实;从展示协会活力的窗口、荟萃文学作品的园地、增进作者交流的桥梁予以功能定位;从体现唯优是用的公共性、读写互动的公众性与文以载道的公益性予以精心打造。自2021年7月9日“浦东作协”公众号(以下称“浦东作协”)上线并发布首期文章,目前形成了10个月100期、平均每周2.8期频次的成果,为在自媒体时代打造区级作协文学园地积累了实践案例。目前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作家及编剧黄亚洲以及一批知名作家先后将原创作品交付“浦东作协”首发,同时也受到了浦东作协会员和宣传主管部门以及同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从无到有创办筹备。针对以报刊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园地面临经费成本、时间周期与阅读方式等的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凝聚会员、激励会员,浦东作协在2020年底换届不久,就加以“三个视作为”的重视程度酝酿为会员推出作协微信公众号“浦东作协”。一是视作为协会的一件好事来做,体现酝酿的充分性。协会主要领导通过市作协创联室了解上海作协、各区作协的公众号创办运行情况,并召集运用自媒体网络发表个人文学作品积累有一定经验的会员座谈会,通过充分调研、反复比选与有益借鉴,形成了浦东作协关于推出协会微信公众号的暂行办法。

二是视作为协会的一件实事来做,体现条件的匹配性。为保证权威性,“浦东作协”没有走个人注册的简易程序,而是以协会法人为主体,为具备法人证书、对公账号、协会账户、管理员等方面的条件,用近半年的时间逐一调整和完善,确保遵循公众号管理规定,因此具有法定性、唯一性和权威性。

三是视作为协会的一件大事来做,体现运行的保障性。在“浦东作协”推出之际,协会就如何办好会报、会刊、会号(微信公众号)进行专题研究,在优化三者的定位,做到既有在文学园地样式上的彼此区分,又有在用稿编发上的相互联系,并且在三者发表推出的时段方面作出“一个一二”、“两个一一”的设定,即微信公众号一周二期、会报一季一期、会刊一年一期。同时,就微信公众号的组稿、编审、制作、发布从流程上加以明确、从运行机制上加以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在微信公众号运行方面具有专业团队优势,获得国家、市级多项荣誉的上海江东书院合作,由该书院友情提供每期美编制作与上线发布。为此,浦东作协与上海江东书院联合进行了战略性合作框架的签约,增进作协与书院在工作开展中的相互依托与相互合作。同时,还形成了一所中学与一所小学的微信公众号编制团队作为作协微信公告号的后援支持单位。另外,坚持每期发表原创作品,注重美编的图文并茂(推出音频键与链接键等生动方式),定期在编委会微信群中加以研讨总结。

二、积极发挥综合功能。针对各类文学微信公众号程度不一地存在着泛主题、随机性、碎片化等不足,赋予“浦东作协”三个基本功能,并予努力实践。一是展示浦东作协活力的窗口。换届后的浦东作协将“3+2+X”作为协会的主要任务:“3”指推出公众号、组织一年一部报告文学集的创作出版、成立“浦东之声”朗诵艺术团并积极为会员原创作品发声;“2”指筹建“浦东作家书屋”、开设文学讲堂,“X”是指倡导和鼓励作协5个创作中心(片区)、10个专业委员会与3个主管的文学团体积极开展各类文学活动。作协公众号及时以“资讯”的形式予以宣传报道,包括: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红色诗文创作、举办原创红色故事诵读会、成立作协第五创作中心、成立“浦东之声”朗诵艺术团、报告文学集《造梦▪怀梦▪逐梦——浦东科技精英风采录》启动、吸纳发展一批新会员、组织文学讲堂首次活动、举办王晓云诗歌作品朗诵会、启动作家书屋筹建、第四创作中心推出《朝露文丛》、“‘喜迎二十大,放歌新片区’——原创诗歌作品朗诵会”等;共有10期加了编者按,内容涉及庆祝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征文评选揭晓、2022新年寄语、名家特稿推介、特别转载(转载上观新闻专访“浦东作协”原创文章作者何建明先生)等,从而及时将协会开展各类文学实践活动的信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以此展示协会的活力。

二是荟萃优秀文学作品的园地。100期共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53首(篇)、作者172人次,其中古体诗词10期 169 首(阕),作者40 人次;现代诗歌(含散文诗)118 首(章),作者71 人次 ;各类专栏文学作品 66 篇,作者61 人次 。这些作品立足于关注生活与体验生活,继而以高于生活的标准表现生活,可以感受到一腔腔浦东作家们的热切情怀,可以聆听到一串串浦东作家们的前行足音。“浦东作协”发表的作品先后被《上海散文》和上海作家、上海诗人、上海图书馆等公众号以及文汇报APP、《浦东开发》杂志转载和转发。在手机越来越与生活密不可分已成为人们“生活灵魂”的当下,“浦东作协”作为网络传播,优越于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其随身携带、随时阅读、滚动翻篇、随篇评价(点赞与否)的便捷性、即时性、浏览性、评价性的特点十分明显。

三是增进作者之间交流的桥梁。“浦东作协”100期总阅读量达到 164411次,平均每期为 1644次;点赞17264次,平均每期173次。在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量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一个初创的公众号取得如此的阅读量和点赞量,是值得欣慰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作品经网络传播而得以增进阅读交流的程度:一是增进以区外作者投用稿为标志的跨地域省(市)际、区际作者间的作品交流;二是增进以社会面作者与作协会员在同一平台上发表作品的属地作者间的作品交流;三是增进以作协内最年轻的在读大学的新会员与年届八旬开外的老会员间的作品交流;四是增进从事各类文学体裁创作的作者在同一平台上的作品交流。微信公众号之于阅读的关系可谓一机在手,便是一网可用;一网可用,便是一书(电子书)在握;一书在握,便是时时可阅处处可读。

三、 精心打造特色公号。综合比较当下各种文学类微信公众号在实际运行中发布频次不一、体例编排不一、受众多寡不一的现状,“浦东作协”通过注重“三个切实”促进良性健康运行。一是切实在坚持唯优是用上体现公共性定位。“浦东作协”发刊词中就将“通过视角与视角的交替、观点与观点的交汇,使其成为增进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欢迎长三角地区与全国各地作家热忱赐稿于该公众号”的表述公诸于众,并将投稿邮箱随附二维码下栏。同时确立文稿质量“唯优是用”的公平性原则。前100期除协会会员作为发表作品的主体对象外,符合“唯优是用”的其他对象包括担任过中作协、省市级作协主要领导、社会知名学者对应“名家特稿”栏目的一类,如何建明、黄亚洲、安谅等作家;省市级作协创作实力强创作活跃度高的骨干会员对应“特稿”栏目的一类;三是外省市、外区作协会员、具有创作成果的文学爱好者对应“八面来风”一类;本区目前虽不是作协会员,但已创作并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视同会员作品用稿的一类。“浦东作协”坚持唯优是用的开放兼容原则,较好地体现了作为网络平台的公共性。

二是切实在促进读写互动上体现公众性效应。体现栏目设置的丰富性。“浦东作协”共设置了资讯、小说、散文、随笔、诗词、诗歌、纪实文学、作品评论、序文选刊、笔耕回眸等固定性栏目,同时设有征稿选刊、国庆抒怀、迎新诗会、迎春诗会等即时性栏目;体现作者对象的众多性。除首次用稿外,对二次用稿、三次用稿体现按季间隔的安排,从而给予更多作者以发表作品的机会。从100期的用稿排序来看,录用4稿 1 人、录用3稿 3人、录用2稿18人、其余作者均为录用1稿;三是体现阅读受众的吸引性。从100期阅读量的具体构成来看,阅读人次超10万+1期、超1.0万+1 期,超千13 期,超五百10期。公众号在运行中所派生的读写互动,较好地凸显了作为协会园地的公众性效应。

第三,切实在立足文以载道上体现公益性价值。“浦东作协”创办运行以来,坚持将弘扬主旋律与传播正能量引为己任,积极发挥四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号传号”的引领价值。如在 “才耕牛年沃土,又添虎岁生机”一文的编者按中及时传达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向文学工作者发出的号召,动员浦东作协全体会员展示“‘以文宏业’我在怀、‘以文培元’我在肩、‘以文立心’我在位、‘以文铸魂’我在笔”的精神风貌;“以号壮号”的聚魂价值。先后有11期发表庆祝建党百年、喜迎二十大的相关征文选刊、红色诗文诵读活动信息、缅怀浦东红色革命史的散文(随笔)等,重温曾经吹响在浦东的红色号角;“以号鼓号”的彰显价值。包括追忆浦东卓尔不群、敢为人先方面的一批咏史类散文,描写新场、惠南、金桥等街镇风韵的一组诗歌,还有讴歌发生在浦东大地上的宏大故事、奋进故事、感人故事,于分年度组织的报告文学创作实践,通过以上述题材的文学作品唱响“浦东号子”;“以号鸣号”的激励价值。响应2022年3月浦东文联向全区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抗疫动员,两个多月中,“浦东作协”推出了11期抗疫诗文作品选刊(诗词48首、诗歌10首、散文随笔6篇,作者共30人次 ),这些抗疫文学作品或讴歌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或赞美积极投身的志愿风采,或颂扬济困化难的温暖传递,或感谢驰援相助的大爱情怀,充满了激励斗志、鼓舞信心、助力作为、期待胜利的“抗疫号声”。“浦东作协”在运行实践中切实注重文以载道,从而较好地践行了作为文学艺术的公益性价值。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创办“浦东作协”是作为带有协会标识度的文学平台向受众的推出之举,只有切实做到“谋定而思动”,体现“凡事预则立”,恪守“且行且呵护”,方能实现创办主体、创作主体与阅读主体之间可持续的良性互动。为此,“浦东作协”将通过在稿源的丰沛上再拓展一步,以拥有更大的可选性;在栏目的设置上再优化一步,体现协会文学创作特色的主打性;在创优的激励上再迈出一步,创造条件,通过引入稿酬支付、好稿评选、征文组织、平台联盟等形式,从而不断增强公众号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主旋律、唱响浦东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主题曲、打造浦东作协的文学网络主阵地不断形成应有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