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温暖点亮童年 ——从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谈儿童文学创作发展
来源:人民政协报 | 谢颖  2021年08月16日09:18

8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北京揭晓,18部(篇)作品获奖,其中,小说7部、诗歌1部、童话4部、散文1部、科幻文学2部、幼儿文学2部、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1篇,体现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正如中国作协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名誉主任铁凝所说,获奖的18位作家来自全国14个省市,其中既有年过八旬的老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获奖作品大都聚焦于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题材涉及少年儿童成长生活的诸多阶段和方面,在儿童文学美学和艺术上也呈现出活跃的探索创新,充分体现着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机与活力。

“参评作品总体上反映了过去四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成就和发展态势,特别是在童年观的艺术思考和厘清、童年生活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儿童文学艺术风格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令我印象深刻。”本届评委会主任、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表示,本次获奖作品题材、风格非常多样化,以小说作品为例,既有表现童年的现实题材,如舒辉波《逐光的孩子》、谢华良《陈土豆的红灯笼》;也有反映童年的历史题材,如刘海栖《有鸽子的夏天》、叶广芩《耗子大爷起晚了》等;还有杨志军描写藏族孩子生活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胡永红描绘壮乡儿童生活的《上学谣》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驯鹿六季》。这些作品与童话、幼儿文学、科幻文学等门类的获奖作品,或纯真活泼,或深沉浑厚,或诗情盎然,或炫目斑斓,总体上呈现了我国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轮廓和格局。

在小说《有鸽子的夏天》中,作家刘海栖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儿童的生活经历,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经历。相隔半个多世纪,这样的童年生活能否吸引和感动今天的小读者?刘海栖坦言自己在创作时并不担心,因为“这是我熟悉的生活,想起来、下起笔来就让我感动,那些儿时伙伴就像铁皮小青蛙玩具一样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记忆,互相之间是连贯的,心灵相通,创作时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儿童观,写出生活中那些细碎、真实的温暖,引领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传承,磨炼自己的品格,学会生活、学会相处。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汤素兰在童话《南村传奇》中,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亲历者与讲述者,将一个虚构的故事讲得“无限真实”。在写法上运用了元叙事,对自己以往的童话创作有了一点新的突破。《南村传奇》中融入了民间故事、神话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对此,汤素兰的解读是:文学本身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也就是所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为面对少年儿童,儿童文学更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未来一代的文化深刻关切。儿童文学创作只有自觉植根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艺术上才会写出自己的风格。

“一定要写贴近孩子生活的作品,让孩子读得懂、有回味。”生活,也是年过八旬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创作的关键词。这是他第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但他尤其珍视,因为这是第一次以诗歌集的形式获得幼儿文学奖。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张秋生把诗歌、童话、散文三者结合在一起,他的小巴掌童话,有着诗歌的韵律、童话的想象、散文的优美,用真挚的情感带给孩子温暖与力量。而此次获奖的《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则更注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童话的想象,“作为成人创作者,我们不可能完全回到儿童的视角,但一定要注重儿童的生活,将自己与儿童的视角结合好,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张秋生说。

在方卫平看来,作者在深厚的生活、艺术积累的基础上,精心创作、反复打磨,艺术水准的相对稳定和提升,使作品在表现童年生活和幻想的复杂性、独特性、深刻性方面,不乏令人惊艳的艺术呈现。本届评委、诗人李元胜也感到,作家们对文本精神价值等的追求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已不再满足于文本只是童趣、童真的再现或呈现,对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有着更自觉的要求。这种要求如何与儿童阅读的特点小心地结合起来,作家们展示了不同的路径和创造性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生态文明相关题材的很多作品不再止步于感受自然之美或者传播相关知识,而是引领小读者去思考和探索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价值。

当前,随着学校、家庭、社会对儿童阅读的重视,儿童文学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对高品质文学作品的要求是读者阅读的必然,对高品质文学作品的创造也是作家的使命。对此,汤素兰表示,写作是容易陷于惯性的,尤其在市场的裹挟之下,一个作家很容易重复自己,或者用纯熟的写作技巧来生产作品,而不是用全部身心来创造作品。作为一个写作者,只有不断创新与探索,才可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方卫平表示,我们所处的可能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但不能忽视的是,从整体上看儿童文学各门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重要门类的文学水准总体上还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在这样的时代,面对孩子们的渴望,面对新的传播媒介、新的审美文化环境,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抛弃浮躁、走神的写作状态,更加专注地与新的时代同行,在人文观、童年观、文学观方面静心修炼,努力精进,创造出更多能够表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童心和文学慧心的儿童文学精品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