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儿童文学作家孙毅:一生“为了孩子”
来源:上海文联 |   2021年08月11日11:38

2021年8月11日凌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毅先生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孙毅,1923年7月2日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协会会员。历任上海市共青团少年部干事,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创作室主任,儿童时代社副社长、主编,上海木偶剧团编导组长等职。参与创办《为了孩子》《现代家庭》,担任副总编、编审。1948年发表出版处女作《小铁匠》及《小霸王》。童谣作品《学习雷锋两个钉》曾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童谣成人组一等奖,还出版有《孙毅儿童戏剧丛书》《心诗》等。长篇小说《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所编剧的舞剧《小白雁》、歌舞剧《公鸡会生蛋吗?》、木偶剧《兔子和猫》《南京路上好孩子》等剧作亦深受好评。

从事儿童文学、戏剧创作七十余载,孙毅一直葆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且始终关注着社会,笔耕不辍。2018年,95岁高龄的孙毅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上海小囡的故事》。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肆虐。孙毅更是身先士卒,积极投身到以艺抗疫的大潮中,提笔创作了两首歌谣,既朗朗上口又铿锵有力,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传播正能量。

回顾这数十年来的创作经历时,孙毅自己这样总结,他的创作源于“三爱”:爱人民、爱祖国、爱党,他的诗歌是流淌自内心深处的“心诗”。

想当演员的他,结果却做了编剧

孙毅生于1923年,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在恒丰路桥下、父亲开的茶馆里度过的。

孙毅作品集

孙毅回忆道:“每天天还没亮,老茶客们就上来喝茶。一位流浪艺人抱着破京胡,嘶哑的一声‘催马加鞭迷了道⋯⋯’麒麟童的《追韩信》把我从梦中惊醒。接踵而来的是南腔北调的卖唱⋯⋯我从各种韵味中逐渐听懂了不同方言的地方戏——沪剧、越剧、淮剧、评弹以及上海的滑稽、小热昏等。”

或许是从小的熏陶,孙毅青年时代,就立志于当演员。他爸虽一字不识,却认为当戏子“下三流”而拼命反对。孙毅全然不顾,偷着把逼他去读英文夜校的钱,报名进了上海现代电影话剧专校。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解放战争的开始,打破了他的演员梦。他投入到当时上海学生与工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他拿起笔写传单、快板、朗诵诗、活报剧,这些合辙押韵的语言文字,像犀利的匕首,在当时反饥饿求民主斗争中起着作用。

1946年,孙毅读到了宋庆龄对下一代提出戏剧教育的主张:“希望中国有个专为儿童演戏的剧团,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育下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予他们娱乐,点燃他们的想像力,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这不啻是盏明灯,更是一个火种,点燃了孙毅把舞台当讲台,把剧场当课堂的理想追求。

当时宋庆龄不顾环境艰险,在中共地下党刘厚生等人协助下筹建了“儿童剧团”。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的孙毅,没有去当记者,出于对戏剧的爱好,参加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中国少年剧团”。地下党老大哥、儿童文学家包蕾成了他的老师。包蕾当时写戏剧和电影已经很出名,在参与他编剧的《胡子与驼子》《巨人的花园》演出中,包蕾教孙毅如何写剧本:设计故事确定中心任务、勾勒相关人物、拉互相之间的矛盾线,故事动作一结构,戏就出来了。孙毅学着为剧团写了反映孩子苦难生活的《新渔光曲》《压岁钱》《病从口入》等短剧,这些小戏到学校演出后受到欢迎。

1950年,孙毅加入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担任指导员及创作室主任。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为赴北京演出,他赶写出木偶剧《兔子和猫》。1952年,儿童剧团来到中南海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演出,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上演,孙毅写戏的劲更大了。

调任办杂志,写剧本“矢志不移”

此时《儿童时代》杂志刚创办,极需要专业人才。1953年2月,中福会决定调孙毅担任副社长、主编,要离开儿童剧团,他当然不舍得。当宋庆龄得知孙毅怀有编剧梦时,特在签发调令时,除任命他为儿童时代社副社长,还让他同时兼任儿童剧团的创作室主任。这让孙毅高兴啊,因为虽走上了儿童文学编辑岗位,但仍能为“最有教育意义的事”继续奋斗。所以孙毅在《儿童时代》创业7年,从未放弃业余创作。他创作出版了儿童剧《一张电影票》与《小白兔和小花猫》。同时,还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写了舞剧《群雁高飞》和歌舞剧《公鸡会生蛋吗》,参加首届和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的演出,并获了奖。

1961年,成立不久的“上海木偶皮影剧团”急需编剧,孙毅被调去担任编导组组长。在木偶剧团五年,孙毅对现有的木偶制作进行了改革,将当时只能演传统京剧的木偶发展成可以演民间故事、演童话,特别是可演现代人物的新木偶。与此同时,他创编演出了《南京路上好孩子》《南方少年》等十出大型木偶剧,和《五彩小小鸡》《毛毛小淘气》《萝卜是谁拔的》《老猫钓鱼》等十多出小型木偶剧。《五彩小小鸡》到今天还在上演。

1981年,上海市妇联老领导看中了孙毅,将他调去创编妇女杂志,这样又一次把他从最爱好的戏剧专业单位调回编辑岗位。在妇联五年,孙毅参与创刊《为了孩子》《现代家庭》两本杂志,在担任领导的同时,他的业余创作仍未停止,写出了《培养勇敢精神》《翻筋斗》等儿童剧、儿童相声、曲艺五本集子,约十多万字。他主持的《为了孩子》还和《少年文艺》《少先队活动》杂志一起,为繁荣上海儿童曲艺举办了两次全国儿童相声曲艺专场创演活动。

1986年,孙毅离休了。离休那天,他想,从此可以放手干编剧了,但现实并不是他所想象的美,少年儿童报刊因不能赚钱,已不发表诸如儿童剧等作品;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美育已得不到重视,演儿童剧更成了一种奢望。但孙毅明白,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美育和艺术。“寓教于乐”,孩子们是需要娱乐的。为此,他重新开始为孩子们写剧,并不求名利,主动送上少年宫和各学校,“我的报酬就是孩子们的欢乐与欢笑,他们馈赠我的欢笑,是我的无价之宝”。

2002年,少年文艺杂志社给任溶溶、圣野和孙毅颁发了儿童文学事业的突出贡献奖,捧着鲜花和奖状,孙毅夜不能寐。夫人彭新琪早就读懂了孙毅,知道孙毅多么希望能将过去创作的儿童剧本汇总出版。于是,在夫人帮助下,一个自费出版《孙毅儿童戏剧快活丛书》的计划酝酿起来。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大力支持,一套6本的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大多赠送给了有关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区学校、希望小学等。2013年,90岁高龄的孙毅获得了第25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

山歌唱了七十年

孙毅说,他一生只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实在是谦虚。儿童戏剧之外,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另一成果,就是童谣和诗歌。他曾听取夫人的意见将其统称为“山歌”。从1947年,孙毅在《新少年报》上发表第一首童谣《小铁匠》起,他的山歌已唱了快七十年。

“我的童谣为孩子而写,为孩子而唱。”孙毅说,“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公共秩序,提倡社会公德,是我永恒的题材。”如《洗脸》《刷牙》《剃头》《卫生好习惯》《美丽眼睛》《妈妈好帮手》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易记易传;而《祖国灿灿烂烂的》《家乡好春光》等以祖国的山河美景,建设新貌,引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我的名字叫丁丁/爸爸给我起的名/要问为啥叫丁丁/学习雷锋‘两个钉’/一学雷锋‘小铁钉’/能挤能钻不怕硬/挤出时间勤学习/学深学透靠钻劲/二学雷锋‘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祖国是座大机器/机器全靠它固定/小铁钉,螺丝钉/学习雷锋两个钉/丁丁就爱学雷锋/越学雷锋越聪明。”这是孙毅2012年的作品,童谣围绕“两个钉”唱出了孩子学雷锋钉子精神的心声,隐含着孩子甘为祖国献身的愿望,内涵深刻,意味深长。

数十年来,孙毅几乎天天吟唱:从辛亥革命到地下少先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铁锤镰刀到党的百年辉煌⋯⋯1997年到2013年,孙毅连续7次荣获全国以及上海童谣的大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