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桐为姓最是世间好弦声
来源:北京晚报 | 管弦  2021年07月30日08:39

百家姓,桐。

桐的本义,是一种落叶乔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桐华成筒,故谓之桐。”桐的花,像白色牵牛花,且“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绮文,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又因其“先花后叶”,桐被《尔雅》谓之荣桐。

桐按其树皮色泽、花朵颜色、树叶形状、有子与否,分为白桐、青桐、梧桐、冈桐四种。单说桐,即指白桐。

桐是制琴的上好材料。桐姓,与桐紧紧相连,和成一首弦歌,泛起清音无数。

一 扬手指桐 为一姓之祖

七月,是桐最繁盛的时候。

此时的桐,满树的花朵已换上绿装,枝枝叶叶,层层叠叠,密密匝匝,浓得化不开。那绿,饱满,纯净,热情。当这样的绿拂来,我常常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在桐下,结庐炼丹,采集百草,煎煮蒸熬,识得草木金石性味。他将药草分为上、中、下三品,根据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以君为主药、臣为辅药、佐为佐药、使为引药之说,概括出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可遏病补虚羸。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

于是,那些本草儿,便像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一样,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各自担负起不同的使命,君臣佐使亦成为方剂学术语。清代医药学家吴仪洛进一步解释说:“主病者,对症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以为臣,味数稍多,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量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也。”

桐下的这个人,还常常在桐旁,研究药理,记录药性,并为百姓诊病开方,分文不取。人们感念他,问其姓名,他笑而不语,扬手指指身旁的桐。人们便尊称他为桐君,他所处之山被称为桐君山,山下的一方水土被称为桐庐,他编写的著作也被称为《桐君采药录》。

没错儿,桐下之人,就是桐君。桐君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药学家,也是黄帝的大臣。他擅长本草,奉黄帝之命,到江南采药求道,行至富春江和分江水交会处的东山时,被其中的青山绿水吸引,便在山上的桐下结庐而居,采药疗疾。桐姓,也这样产生了。《严州府志》说:“上古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字。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即弯曲的桐树下面)。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

作为桐姓始祖,桐君的故事,流传在民间口口相传中,最早被春秋时期古史《世本》记载,南朝宋齐梁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记载过他。桐君和走遍山林荒野、尝百草试疗效的神农氏一样,被铭记与讴歌,元代诗人方回说:“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北有神农,南有桐君。桐君也被后世尊为“中医药鼻祖”,他所在的桐君山,被尊为“药祖圣地”,桐君中医药文化走过了4000多年。

真是超级喜欢桐君的生活状态,悠然,安然;随心,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利他人的事。

寂静,欢喜。

二 弦桐清音 留君子之风

桐,也很早就奏响了动人的旋律。

桐是造琴的良材,被称为弦桐。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桓谭的《新论》说:“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古籍《集韵》说:“絃,八音之丝也,通作弦。”弦桐,成为琴的别称。

南朝宋辞赋家谢庄《月赋》说到弦桐时,更是别有情思与情怀,“於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真是清美无比的句子。皎洁的月光中,琴弦铿锵作响,心中深深珍藏的旋律,自心底由指尖汨汨倾泻而出,多么清妙多么深远啊。如梦如醉,亦真亦幻。盈在眼中的泪,常常在那一刻,簌簌地落了下来。

因为是斫琴佳材,桐亦拟称为“桐君”,北宋文学家陈师道以《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道出这般清欢滋味:“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平生不多醉,一醉酣千年。此桐君与彼桐君,早已相知相融。

那常在桐下为人把脉煎药的妙手,也是轻抚弦桐的高手。桐君的心声,比珠落玉盘,更动人心弦。这个安静、从容、开阔的男子,以别样方式,深爱着桐。当风徐徐吹过,当桐叶飘扬而轻响,应和的,是纯善、洁净、清雅的弦桐之音。

桐的每一部分,也都被桐君悉心使用,用在为他人疗疾中。桐叶,被他用来消除肿毒,当人手足浮肿,他就用桐叶煮汁浸洗并使人少量饮用汁液,或加小豆配伍。桐子,被他和桐叶用在一起,生发、染发、乌发,将叶、子两样捣碎用甑这种古代的蒸食用具蒸煮,再用干净的布包好绞汁,以汁洗头。桐木皮,被他用来治疗恶疮和小儿丹毒,煎汁后涂抹。桐花,更是被他用得妙,当人感觉眼前有诸物禽虫飞走,即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飞蚊症时,他就用桐花加酸枣仁、玄明粉、羌活等,加清水煎服,送人饮用。

桐君和桐,构成的,就是这般清和美妙的旋律。这旋律感动了无数有情人。东汉隐士严光亦为有情人之一。严光,又名遵,字子陵。他少有高名,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请严光为官,但严光一直婉绝,并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人们记住了他的不慕富贵、不图名利,把他平日渔钓之处称为严陵濑。濑,意为急速的水流。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过相关内容:“自县(桐庐县)至於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濑带山,山下有一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南朝梁陈时期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的《舆地志》也载道:“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严陵濑与桐君山相隔大约50里,严光曾去过桐君山,看桐,想桐君。还经常在读书、耕钓之余,面朝桐君山方向,弹奏弦桐。那份清音,在山水间久久盘桓。嗟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弦桐与桐,最知君心。

三 洗桐洁身 成高士之名

其真正把桐爱得高洁的,要数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1301年-1374年)了。

在这个酷爱干净的男子心中,桐,乃高雅之士也。有一回,客人畅谈忘返,在倪瓒家留宿,倪瓒担心客人弄脏客房,故辗转反侧,难以酣睡。深夜又忽然听到客人咳嗽一声,倪瓒便猜想客人会吐痰,不知会吐脏哪里呀,就完全睡不着了。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倪瓒立马叫仆人仔细搜查院落庭园,看看有没有客人吐痰的痕迹。仆人找遍各个角落也没有找到痰迹,担心主人责骂,就谎称在桐树根处找到了。倪瓒便让仆人用清水反复洗桐。倪瓒洗桐,遂成典故。明代笔记作家王锜把这个故事记在《寓圃杂记》中。

爱干净的人的世界,俗人是永远不懂的。倪瓒的故事,看似只是奇闻逸事,甚至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他“性好洁,文房拾物,两童轮转拂尘,须臾弗停”,还“服巾日洗数次”,文房四宝等杂物,须得两个小童儿换着班、片刻不停地擦拭,服饰之类也一天洗好多次,好像也是好笑,且类似例子,还真不少。

其实,也没有那么好笑,或者说,真正懂得的人并不觉得那么好笑。只不过是把干净爱得彻底一点而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更何况还是极其清洁的心灵衍生出来的癖好。孤高自许、淡泊名利、一生不愿为官、人称“倪高士”的倪瓒,在洗桐之后,反而粉丝大增。洗桐,成为文人雅士远离尘垢、洁身自好的象征。与倪瓒同时代的富甲人士曹善诚因为敬慕其意,特意在自己宅旁建造桐园,园中植桐百棵,也朝夕洗涤,故他的桐园又名“洗桐园”。乾隆皇帝更是倪瓒的铁粉,他收藏了倪瓒的诸多手迹,常欣赏之,并念念不忘倪瓒的洗桐,屡屡以作诗、绘画、雕刻等形式记之赞之。明代和清代的江南人还以是否收藏倪瓒的画而分雅俗。倪瓒的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

倪瓒洗桐的故事,也成为历代有风骨的人最爱创作的题材之一。明代画家崔子忠为倪瓒绘制了《云林洗桐图》,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最早以倪瓒洗桐故事入画的作品。倪瓒别称、名号比较多,其中一个号为云林子。崔子忠在画中自题:“古之人洁身及物,不受飞尘,奚及草木,今人何独不然?”讽喻世风日下、充满污浊的尘世,以期唤起时人的良知。清初诗人田雯把倪瓒尊为桐君:“泠泠宛溪水,亭亭峄阳木。奴子弄军持,浣涤媚幽独。月上无弦琴,斜照一庭绿。孤坐六尺藤,梳头观周易。琴髙溪口花,敬亭峰顶石。水淫意何为,桐君有洁癖。”

这个新式样的桐君倪瓒,便与桐成为亲密友人,格外融洽而和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桐的境界,就是桐君的境界啊。古往今来的桐君,都是这样,有着相同的心性和独特的个性。

突然想起植物中的百家姓之起源的传说了,那真是有着无穷的乐趣。话说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创造出一个一个的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速度有点慢,便寻来一根碧绿的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撒向植物,都变成了人。撒在桐上的,姓桐;撒在竹上的,姓竹;撒在芦上的,姓芦......那么多清丽的、清净的花草树木,都生发出美美的姓氏,与人类永远相依相存。懂得的人,也由此深藏了花草树木的灵性和韧性,通灵而透彻。

这样想着,越来越多的愉悦涌上心头。那桐下的桐君,指手向桐之时,也早就怀有这样的愉悦,明白了这颗清澈的、玲珑的心。

火热的七月,也飞扬在光阴中,与桐君惺惺相惜,隽永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