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蕴情的土地》首发,作家帕蒂古丽现场分享创作经历
来源:“宁波出版社”人民号 |   2021年07月22日16:28

7月20日下午,由宁波出版社主办的纪实散文《蕴情的土地》新书首发式,在宁波文化广场叶辛文艺大师工作室举行。维吾尔族女作家帕蒂古丽与读者现场分享了她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作者帕蒂古丽,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她出生在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现就职于余姚日报社。她的创作扎根于生活,她的文字既有对自身命运的观照,更有着对民族融合的思考。深沉流畅的文学语言下,蕴含着她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她的作品为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支撑和现实借鉴。

首发式上,谈起创作心得,帕蒂古丽表示,这几年跑了全国好多少数民族聚集区,发现一种现象。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民族的文化处于一种交融交汇,多元文化杂糅的状态。一些文化之间的界限打通,语言等边界逐步模糊、消融,尤其是在城市,各种文化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许多同时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少数民族,处于两种或多种文化之间,成为文化的居间者。这个居间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汇合成一支丰富的文化洪流。

“小人物的故事,大历史的记录,真性情的文字,正能量的体现”,作家南志刚这样评价《蕴情的土地》。他表示,古丽是行走的笔墨,她记录了时代,记录了历史,记录了一个特殊的族群,她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作家,通过讲述个体或者一小部分维吾尔族人生活在内地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身处异乡的维吾尔族。

宁波出版社总编辑袁志坚表示,古丽的作品有非常强烈的命运感,它跟历史、时代、当下都是有关,它不是偶然,它有一个必然性。人和人的相遇,包括一个家庭和一个家庭的血脉联系,一个家族和一个家族的血脉联系,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的血脉联系,它一定有种巨大的秘密力量来推动。古丽总能从这个日常生活的叙事中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命运感、血脉、历史是他阅读这本书的密码。

《蕴情的土地》是一部以少数民族移居为样本,反映民族团结的纪实散文。这部作品抒写了中华大地上的维吾尔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文化大融合下的生活样态,展现了千百年来移居少数民族与汉族当地文化交汇而发展形成的极具生命力的混合型文化样态。折射出移居少数民族在融入当地文化、与时代同心的同时,继续保有自身特色,与在地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文化贡献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