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艺报评论员:接续铸就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文艺报 | 本报评论员  2021年07月09日08:10
关键词:建党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近代以后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挺起了精神脊梁。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只有在精神上强,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持久、更深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鲁迅曾经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关乎精神世界的建构,更是思想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好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就在于能够让一代代人的心灵受到照耀、精神得到充实。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文艺对人民精神的引领作用,高举精神之旗,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给人们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指引,激发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过上更好生活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大力彰显文艺的精神支撑作用,立精神支柱,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和集体意志,构筑民族的精神内核,强健人民的精神骨骼,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积蓄和传递中华民族涉险滩、克困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骨。要发挥文艺的滋养作用,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让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人们安顿精神的栖息地,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成长的清泉和厚土,激励人们以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民在精神上更为主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代文艺在新征程上铸造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积极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勇敢地担负起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职责,以坚定的民族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勇于倡导和践行有利于时代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创作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以凝聚人心、开启新风、引领方向的强大精神力量,滋养和激励人们始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