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儿童文学的重与轻——刘虎作品《鸣鹤》研讨会
来源: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   2021年07月07日09:44

7月3日,“有鹤鸣于九皋之上——刘虎作品《鸣鹤》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鲁迅文学院教研室主任、评论家郭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谢倩霓、李学斌,海口市作协主席、作家张品成,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评论家陈香,中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舒辉波,《小十月》执行主编、评论家冷林蔚,《福建文学》副主编石华鹏,作家王苗等参与研讨。

《鸣鹤》是刘虎的一部献礼建党百年,颂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四个自信”,展现热爱和平、追求幸福的人类天性的主题出版力作。

小说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为时代背景,以东北广阔沼泽地附近的一个普通小镇——鹤翔镇为故事发生地,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群像系列。尤为特别的是,文中向往飞翔的丹顶鹤侯鸟与贪恋人类豢养的丹顶鹤留鸟这两个群体的截然不同的命运,真切展现了“翅膀受伤却不忘飞翔”的无穷力量与“失去飞翔渴望”的深切危害。

郭艳认为,对少年成长小说与历史题材创作的结合的探索,动物小说特征在儿童叙事文本当中的运用,人性层面的剖析和生活层面的历史再现以及精巧的构思都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

谢倩霓认为《鸣鹤》的根基扎得非常稳,一路读下去,感觉这个作品深深扎入东北那片大地之间。另外一方面,又扎入中华文脉根系当中,共同建构起作品的文学大厦。

李学斌对《鸣鹤》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认为这部小说带有史诗性质,结构很宏大,把历史、文化、战争、灾难、成长以及民族性全部融合在一起,家国情怀、民族大业、文化冲突、人性、各种命运全部交织在一起,这样写作的魄力令人敬佩。

石华鹏认为《鸣鹤》是一部少年朋友能读得很有意思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有难度,并突破难度的一部作品。

崔昕平认为,在小说漫无大同的视角里面,人类和动物之间是互成一种参照系的存在,动物的世界把生死、生存做了一个最简化的处理,展现了如何去求生,是一个特别极简版的教育。

黑鹤则从作家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创作,以极具个性特色的幽默、一针见血的方式,从艺术性、文学性的角度高度认可《鸣鹤》,认为它“不low”,并认为作品内容厚重,叙事空间广阔。

陈香提出,这部小说的难度在于,在一个宏大史诗般、百科全书式的书写下,故事那样真切可感。她认为这在目前儿童文学作品当中是难能可贵的。

冷林蔚提出,小说用文学的形式对厚重、屈辱的,而且真正能够触动内心的一段历史给予呈现,这令他十分赞叹。

王苗老师认为刘虎老师在二元对立的整个生态下,想写一种不同力量、不同立场、不同面向的人互相冲撞、互相撞击的感觉。

刘虎进行了总结陈词,对他的创作缘起和艰难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