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专号 《朔方》2021年第7期|高耀山:旧闻杂记
来源:《朔方》2021年第7期 | 高耀山  2021年07月07日07:07

很自豪,我的两个故乡——环县、盐池县均属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创建的陕甘宁边区——闻名于世的革命老区。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在那方英雄土地上,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求解放、打日寇、保家乡,谱写了一幅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长长短短的革命故事。于今,我虽然离开故乡多年,却依然对那里的山水、人物和故事,一往情深,念念不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之际,我将2007年赴吴起、延安,2015年至2020 年几次回盐池、环县及山城堡、洪德等地采访的几则逸闻轶事整理成文,呈现给读者,聊慰怀念之情,并提醒后人不忘初心,铭记和学习前辈为信仰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吴起,是陕北一个古镇,因春秋时期著名大将吴起在此戍守治理而得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第一支队到达吴起。彼时,这里是个山童水劣,仅有十几户人家的贫困小镇。一下来了这么多人马,天气渐冷,粮草不济,吃住难以解决。面对重重困难,有的战士说,这地方不好。然而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为,他乐观而自信地说,有人觉得陕北不好,我说陕北是个好地方,“没有陕北共产党就要下地(狱),我看陕北有两点,一是落脚点,一是出发点……”这就是著名的“两点”论的由来。

22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指出一年的长途行军已经结束,今后的任务是建立西北的根据地,领导全国大革命。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精准的,如果没有陕北这块落脚地,如果不是从陕北走向全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就是另一种前途命运,中国历史就是另一种书写。红军在吴起经过短暂的休整,元气恢复,士气大振。10月24日,拔营出发,向保安(今志丹县)开去。

今天,人们走进吴起县广场,迎面一块石碑上几行遒劲有力的大字赫然入目。近前仔细观看,是一首六言绝句: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的背后还蕴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刚到吴起,尾追的国民党骑兵部队就跟到了镇西的头道川,成了红军身后一条甩不掉的“尾巴”。毛泽东得知情况后,立即对干部团团长陈赓和政委宋任穷说:“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一定要把这条尾巴斩断在苏区门外。”根据毛泽东的命令,干部团学员连接受了“切尾巴”任务。经过激烈战斗,敌兵惨败。21日战斗胜利结束,全歼敌人两个骑兵团,俘虏官兵200余人,缴获战马200余匹、枪千余支。毛泽东面对满山遍野的敌军尸体和战马尸体,风趣地说:“步兵追打骑兵,这是个创举啊。”又看到身旁的彭德怀震慑敌人的威武形象,诗兴油然而生。于是口中念念有词,疾步回到住地,泼墨挥毫,写下这首情真意切、气势非凡的诗章。正巧,彭德怀走进毛泽东的窑洞,看了墨迹淋漓的诗作,谦虚地笑道:“老毛,这首诗还需改改才好。”毛泽东说:“那你就改吧,诗就要千锤百炼嘛。”彭德怀浓眉一蹙,说:“最后一句改为‘唯我工农红军’。”毛泽东笑了,说:“这一改就变了我写此诗的主题,我不同意改,照用‘唯我彭大将军’吧。”毛泽东对彭德怀关爱有加,总是亲切地称他“彭老总”。诗中誉他“横刀立马”“彭大将军”,是对爱将的赏识和评价,彭德怀当之无愧。这首诗就这样一字未改流传下来了。

山城堡战斗,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一仗,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仗。我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正面作战是红一军团、十五军团,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军,约万余人。国民党军参战部队是美式装备号称王牌军的胡宗南七十八师,约八千兵力。

1936年11月17日,敌军向环县山城堡进发,气势汹汹。按照毛泽东指示,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贺龙等在指挥部河连湾村指挥作战,运筹帷幄,已在山城堡周围的沟壑梁峁布下了天罗地网。我参战部队均已进入阵地,屏声静气,只待一声令下,迅即消灭顽敌。20日,气温突然下降,雨雪交加。21日下午2时。我军向进入“口袋”之敌发起攻击。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战斗至黄昏,敌人开始向山城堡以北之曹家阳台一带山地撤退。红军乘机一举攻入山城堡。接着转入追击,将溃乱之敌大部压迫于山城堡西北山谷中,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其惨烈场面,泣天地、哭鬼神——红军战士有的手里攥着手榴弹,胸口却插着敌人的匕首;有的身子压着敌人,脊背上竟插着敌人的刺刀;有的与敌人紧紧扭抱在一起;有的手指牢牢掐着敌人的喉咙……至22日上午9时,将敌大部歼灭。开国上将肖华创作的《长征组歌》第11组《会师献礼》,对此次战役作了精辟描述:

顶天地,志凌云。

山城堡,军威振。

夜色朦胧群山隐,三军奋勇杀敌人。

万道火光迎空舞,霹雳一声动地鸣。

兄弟并肩显身手,痛歼蒋贼王牌军。

旭日东升照战场,会师献礼载功勋。

山城堡战役的胜利,环县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一进山城堡,当地村民就腾出窑洞、让出水窖、送来灶具,积极为红军提供食宿,有的送粮,有的当向导,有的搞情报。环县、曲子、固北三县共派出向导1200多人,捐粮5000余石、捐银元2000余块,送羊1100只。山城乡八里铺村民梁天举主动为红军当向导、送情报,不久参加了红军,1946年在延长金波湾战斗中壮烈牺牲。八里铺一曹姓大户为红军捐粮数十石、送羊500多只。耿湾乡郝东掌村民郝满堂捐粮200石。而胡宗南部队快到山城堡时,村民则赶忙坚壁清野,封压水窖、藏匿粮食、转移牲畜,青壮年四出躲逃。敌人到来之后,缺粮、缺水、找不到人,得不到信息,成了聋子哑巴。

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正确决策、三大主力红军和千万农民众志成城团结战斗的结果。参加这次战役的红军上万人、将官334人,即(1955年授衔)元帅5人,大将4人,上将28人,中将79人,少将218人。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近2万,支前民众成百上千。如此规模的战役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极为少见,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有一首陇东民歌《山城堡一仗打得好》唱出了真情实况:

山城堡一仗打得好,群众前沿当向导;

运粮送弹抬担架,踊跃支前功劳高。

哎吆吆,鱼水情深结得牢。

山城堡一仗打得好,胡七十八师全歼掉;

十年内战结束了,抗日烽火遍地烧。

哎吆吆,毛主席决策胜利了。

1936年11月,经组织和鲁迅帮助逃离南京监狱的女作家丁玲,辗转千里,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中宣部在一孔窑洞里为丁玲隆重举行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出席。会上,毛泽东关切地问丁玲:“你打算做什么?”丁玲爽快地回答:“上前线去,当红军。”毛泽东微笑道:“好呀,最近可能还有一仗打,正赶得上。你跟杨尚昆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到前线去吧。”

得到毛泽东批准,丁玲在保安住了十二天,便跟着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一行,出发向定边与盐池交界的稍沟原走去。丁玲的出现,宛如深山里飞来一只金凤凰。在红军指战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女同志又极少的当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自然成了大家钦慕和照顾的对象。彭德怀、任弼时、左权等领导热情欢迎丁玲来到前线,参加红军。任弼时见丁玲骑来的那匹瘸马不起眼,便送给她一匹枣红色骏马。在稍沟原等地的军营里,丁玲写出了《到前线去》《速写彭德怀》《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广暴纪念在定边》等反映红军指战员生活的文章,先后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

毛泽东对第一个到苏区又奔向抗日前线的女作家十分赞赏,不久,便挥笔写下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2月30日,丁玲在前线接到用电报发来的毛泽东为她写的“临江仙”,喜出望外,立即回信表示感谢,并请求毛泽东手书这首词给她。翌年春,丁玲陪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毛泽东用毛笔题写了“临江仙”,赠给丁玲。

1938年5月的一个夜晚,印刷厂工人在清凉山窑洞内举行文艺晚会,毛泽东抽空去观看。最后一个节目是诗人柯仲平朗诵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夜已深,观众开始退场了。柯仲平有点紧张,边擦汗边不安地问坐在前排的毛泽东:“主席,时间不早了,还朗诵不朗诵?”毛泽东回头看了看会场,问:“你的诗还有多少?”柯仲平说:“还有一大半。”毛泽东和蔼地说:“朗诵下去。”柯仲平受到了鼓励,底气十足,一口气朗诵完。毛泽东站起来,上前紧紧握住柯仲平的手说:“很好,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让我拿回去看完,可以吗?”柯仲平激动地说:“当然可以,只是太乱了,不好看。要么我抄一下再送来?”毛泽东说:“不必了,先睹为快。”翌日,诗稿就送了回来,上面赫然批着“此诗很好,赶快发表”几个字。很快,中央机关刊物《解放》,破例在第41、42期连载了这首长诗。

1939年秋季的一天,毛泽东要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住地杨家岭到学院有四五公里路程,中间还横着延水河。马列学院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就派教育处长邓力群带人去接毛泽东。半道上,他们相遇了。毛泽东问:“你们四个人风风火火,要干嘛子去?”邓力群回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笑一笑,说:“接我?嗯,我晓得的,是怕我忘了今天有报告会吧。你们放心好了,学院给我的任务,我是忘不了的。”邓力群解释道:“我们是来接主席的,来晚了,很不好意思。”毛泽东扬起手摆一摆,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来接,要不得,要不得!”他环顾一下四周,幽默地说:“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吗?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说得大家都笑了。毛泽东也忍不住笑了,并连连摆手说:“那才不像话嘛。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摆威风。我们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是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社会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邓力群几个人频频点头。

1940年元旦前夕,延安马列学院举行迎新年联欢会。炊事员张金奎表演了一套绝妙的戏法《三仙归洞》,在原地翻了二十几个筋斗。四座皆惊,一时传为佳话。新年之际,各单位派代表向中央领导拜年,毛泽东听说张金奎也来了,高兴地说:“我要看张金奎的表演。”人们立刻拉开场子,铺上地毯。张金奎使出浑身解数,表演了七八个绝技,博得阵阵喝彩。

在一片掌声中,毛泽东上前握住张金奎的手,说:“你演得很好。”并亲切地问是哪里人,何时学艺。张金奎回答:“我五岁开始学艺。”毛泽东微笑地点头,说:“找几个学生跟你学艺,你教他们,一不能打,二不能保守,这是革命工作。我们坐机关写文章是革命,你演杂技也是革命。”张金奎激动地说:“主席,我记住啦,耍杂技是革命工作。”毛泽东又转身对身旁的马列学院领导说:“他的工作费体力,要营养好,每月给他补助二十斤白面,三斤肉,大灶随便吃。”在场者一阵热烈鼓掌。

为妥善解决边区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多次找文艺界人士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并决定召开座谈会来统一大家的意见。1942年4月的一天,他给诗人艾青写了封短信:“艾青同志:有事商量,如你有暇,敬希惠临一叙。”艾青如约而至。毛泽东开门见山,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不少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你看怎么办?”艾青说:“开个会,你出来讲讲话吧。”毛泽东微笑着问:“我说话有人听吗?”艾青说:“至少我是爱听的。”

过了两天,毛泽东又给艾青写了第二封信:“艾青同志:前日所谈有关文艺方针诸问题,请代收集反面的意见。如有所得,希随时赐知为盼。”艾青及时回信,并把撰写的《我对目前文艺上几个问题的意见》文稿附上。不日,毛泽东又给艾青写了第三封信:“艾青同志:大著并来函读悉,深愿一谈。因河水大,故派马来接,如何?乞酌。”

在杨家岭一孔窑洞里,毛泽东把文稿递给艾青,说:“你的文章,我们看了,有些意见,提供你参考。”文稿第一页有几位政治局成员圈阅的字样。毛泽东手里拿的几页纸,上面用铅笔写了一些意见。艾青正要记录,因地面不平,桌子有点摇晃。毛泽东疾步走出窑洞,捡来一块小瓦片,把桌子腿垫稳当。

这几日,毛泽东还与刘白羽三次谈话,与欧阳山、草明三次通信并谈话。萧军、罗峰、白朗、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何其芳、曹葆华、严文井、周立波、姚时晓等十几位著名文艺人士都是毛泽东的常客,真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毛泽东与他们促膝相谈,倾听意见和建议。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一番努力准备,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经典论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陕甘宁边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迎来了文艺的春天,创作方向明确,创作热情高涨,纷纷到农村,到军营,到工厂,深入生活,创作出许多反映工农兵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对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关心。丁玲和欧阳山根据边区合作社模范工作者田保霖、刘建章的事迹,创作了报告文学《田保霖》和速写《活在新社会里》,刊登在1944年6月30日《解放日报》上。7月1日清晨,毛泽东看了很高兴。当即给两位作家写信:“丁玲、欧阳山二同志: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我要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下午,两位作家应邀来到枣园毛泽东住处。毛泽东对丁玲说:“我一口气看完了《田保霖》,很高兴。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希望你继续写下去,为你走上新的文学道路而庆祝。”当晚,毛泽东请两位作家吃了饭。不久,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上,毛泽东又向大家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出好文章。”四年后,丁玲创作出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毛泽东听到很高兴,说:“丁玲是个好同志。”

1944年秋,李季从三边干校“抢救失足者”运动学习班出来,分配到盐池县工作,担任县政府秘书。

李季喜欢读书,爱好文艺,陕北优美的信天游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跃跃欲试,想写个东西。他便抽空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民情,收集素材。他用三边造的马兰粗纸订了几个厚本子,随身携带,走哪儿记哪儿。陕北人爱唱小曲,谁一开口,他就留心随手记下来。一次,他听见赶牲灵的脚户对唱,就悄悄跟在脚户身后边听边走边记,竟然走出好远,忘记了时间和路程。日积月累,密密麻麻记满了几厚本民歌歌词,有上千段。他白天忙着工作,晚上点灯熬油,潜心创作。1945年隆冬,天寒地冻。李季在小小的宿舍兼办公室里,就着暗淡的小麻油灯,构思书写。手冻僵了,脚冻麻了,也不觉得疼痛。就这样苦熬了二十多个夜晚,一篇信天游形式的七百四十多行叙事长诗《红旗插到死羊湾》脱稿了。接下来,他利用茶余饭后或下乡的机会,把诗稿念给同事、区乡干部和农民听,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反复推敲修改。

李季是个热闹人,没一点架子,群众知道他会写诗,会唱信天游,走到哪儿都受到群众欢迎,和群众打成一片,说说笑笑。一次下乡到一个村子,有个后生用信天游唱着问:“请问亲亲是哪达人?” 李季马上用信天游回答:“生在河南,三边扎下根,三边后生和我是亲弟兄。”还有一次,李季和《三边报》社的刘山下乡采访,走到一个山村口,又困又渴,就坐在路旁休息。这时候村里走出一位年轻女子,李季随口喊道:“喂,女子,给我们点水喝。”女子瞟了一眼,头扬得高高的像没听见一样,转身向村里走,口里唱道:“秃小子见人没礼貌,不称姑姑和嫂嫂,清水泼地也不给你喝。”李季耳朵灵,反映快,自知失礼,当即高声回敬:“百灵鸟叫多动听,好像泉水到口中,原来咱们是好亲亲。”女子听后,匆匆回家,很快端出一盆清水,含着羞涩放在李季和刘山面前。

1946年夏,《红旗插到死羊湾》首先在《三边报》上发表并连载。同年秋,延安《解放日报》将该诗题目改为《王贵与李香香》,于9月22日至24日连载。当时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看了,称赞它是“新诗歌的方向”。接着,《王贵与李香香》由延安广播电台广播,并由新华社用电讯发出,不少解放区还出了单行本。可谓盛况空前,声名遐迩。

十一

1947年3月,蒋介石发动内战,胡宗南奉蒋之命率部进攻延安。宁夏军阀马鸿逵紧密配合行动,陕甘宁边区西大门盐池县首当其冲。

入侵之敌疯狂搜捕、枪杀革命志士和无辜群众,霎时,风声鹤唳,鸡飞狗跳,和平安宁的革命根据地被血风腥雨弥漫笼罩。然而经过长期革命教育和锻炼的老区人民,不畏强暴,冒着杀头的危险,千方百计隐藏保护未能及时撤走的党员干部和子弟兵,节衣缩食供给他们吃穿用。

一日,马家军将王乐井乡党支部书记周省抓去拷问,软硬兼施,逼他供出三边土改工作组干部郝成鸣、朱红兵、李岐山等躲藏在什么地方。周省严守党的机密,一口咬定:“不知道!”敌人无可奈何,恼羞成怒,将周省打得血肉模糊。马千湖村民宋德山老汉因掩藏了郝成鸣、朱红兵等同志,敌人气急败坏,将宋老汉抓去严刑拷打,又罚他苦役,还抢走他的羊只、财产,搞得家破人亡。左长林夫妇为了保护郝成鸣,不怕坐牢、杀头,将郝成鸣改名换姓,认作干儿子,留在自己家中护养。左长林在马家军队中干事的堂兄几次到堂弟家侦探盘问,也未得逞。盐池县委书记郭子清妻子分娩后亡故,留下未满月的男婴盐生和两岁半的女儿定生,孩子哇哇啼哭,要妈要乳。郭书记公务紧急,又要照管孩子……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连夜合计,决定由城区北王圈村宋长福夫妻替郭书记抚养。敌人闻讯后四处搜捕,扬言要斩草除根,株连四邻八舍。为保住革命根苗,宋长福夫妻携带两个孩子,背井离乡,星夜兼程逃往南山游击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盐池,此类事迹不胜枚举。这就是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风采,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是人生哲理,但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句哲学名言:“用生命证明信仰。”

高耀山,籍贯甘肃环县。中共党员,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宁夏作协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散文、评论等十余部,创作和编辑成果获国家、省、市奖数次。个人被授予宁夏十佳编辑称号,银川市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