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客引导作家自觉接受红色教育
作为全国文学内刊联盟理事单位,近年来,《河南思客》编辑部注意引导作家,在接受红色教育的采风中淬炼签约艺术家的思想与精神,见贤思齐,写出带有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学作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年初开始,《河南思客》编辑部就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归纳梳理,编发《红色之旅——河南思客2021年主题稿件采写通知》,同时开辟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 专栏,约请全省各地的作家、作者撰写当地的红色记忆。截至6月底,已经编发红色教育方面的稿件30多篇(首),激发了签约作家、作者的爱国、爱党热情,得到了读者好评。
作家是培根铸魂的职业。作家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更应该自觉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在采风中不断感悟,在感受血火的场面中,淬炼钢铁般的信仰,巩固和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用纯色、高质量的作品感染读者、影响后代。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思客》编辑部组织作家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50多处。引导作家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读者在文学作品中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卢氏县是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修编传唱地,是土坯房精神的发源地。3月26日—28日,“河南思客作家采风团” 参观了卢氏县委办公的土坯房,感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土坯房精神”。在官坡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畅想当年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如何从卢氏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路唱到了陕北。在卢氏红色文化展览馆,“军史布衣第一人”陈廷贤之孙陈晶满含热泪向作家们介绍了当年他爷爷帮助红军突出重围的英勇事迹。在五里川镇五里川完全中学尊师亭、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作家们感触深刻,表示一定写好新中国的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
《河南思客》编委、签约作家李智信深有体会地说:“编辑部在组织作家采风过程中,坚持接受红色教育,让作者与读者共同感受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平台健康发展。仅我参加的几次采风活动,就在栾川、卢氏、孟州、禹州、清丰、台前等县市经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想洗礼,印象最深的是在卢氏县官坡镇兰草村红二十五军纪念馆了解到布衣英雄陈廷贤为红二十五军带路脱险的故事,使我对英雄倍加崇敬,撰写了《红色脚印在这里延伸》,并被多家媒体转发。”
6月5日至6日,《河南思客》组织作家采风小分队一行11人走进渑池县,先后到刘少奇旧居、豫西特委会旧址、仁村乡雪白村易地搬迁点、马跑泉革命遗址、小孤山战役指挥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果园乡李家村大杏种植基地采风,聆听烽火硝烟战争往事,感受千年人文圣地的新时代风采。
6月24日,《河南思客》编辑部联合濮阳市马克思主义研读会、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组织召开“汲取党史智慧再出发”座谈会,让濮阳市的作家、作者共同回顾近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展望第二个100年的美好前景,从党史中汲取文学创作力量,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河南思客》顾问殷江林说,红色资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红色传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是我们的精神之魂。发扬好优良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河南思客》近年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作家,先后到驻马店、濮阳、三门峡、许昌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风学习,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地当年的英雄感人故事,在采风中感悟革命老前辈的初心使命,洗礼心灵,强健笔力 ,砥砺写作的激情 ,从而转化为讴歌时代、书写人民的强大动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河南思客》主编杨海燕说,近年来,《河南思客》编辑部主动引导艺术家学习党史,注重引导签约作家接受红色教育,经常组织签约人员走进全省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作家们感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采风中,作家们看到,当年的革命老区、苏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这激发了作家们讴歌新时代的创作热情。《河南思客》编辑部将继续引导作家,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赓续红色血脉,投身火热生活,向着新的100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