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致富金叶打开小康大门

来源:工人日报 |   2021年06月07日16:26

5月18日上午,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茶代表”来到了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在这里,他们见证了“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成立。

这次跨越千里的相聚,缘于“一片叶子”。2018年4月9日,靠种植白茶富裕起来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提出捐赠安吉白茶苗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建议。2018年7月15日,安吉与沿河县中寨镇正式签订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1200亩的协议。

此后,“白叶一号”跨山越河,在沿河县的多个村子生根发芽,发展成为朝气蓬勃的茶产业,改变了当地群众生活,为他们打开了小康的大门。

千里之外来了“致富叶”

中寨镇地处贵州省曾经最贫困的县之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西南部,境内重峦叠嶂,地无三尺平,曾是沿河县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引进“白叶一号”前,当地农民主要依靠坡地种植,收入有限。同时,这里气候温和,海拔高低悬殊,红、黄壤土分布广,是产好茶、名优茶的好境地。

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介绍,当地也曾种过茶,有许多老茶树,10多年前一些村引种过茶叶,但没有形成气候。主要是茶园管护和后期加工环节跟不上,没有技术,也不掌握炒茶工艺。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有关方面确定了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中寨镇的3个村庄名列其中。

2018年10月,360万株茶苗翻越千山万水,“落户”中寨镇。随着白茶在中寨镇落地生根,浙江黄杜村每个月都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管护,并培训当地村民学习先进的种茶技术。采茶季节,他们又派炒茶师傅前来手把手传授炒茶技术。

在中寨生根发芽的不仅是一株株白茶,还有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增收产业。2018年“白叶一号”到来之前,中寨各个村落零星种植的绿茶只有200多亩。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中寨,种植面积1500亩。此后,当地又到安吉黄杜村购买茶苗,目前,“白叶一号”种植面积达到5350亩,带动全镇茶叶种植面积1万多亩。

家门口挣到了钱

志强村是首批接收种植“白叶一号”的3个村之一。村里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共有茶园1170亩,其中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白叶一号”茶苗种植了500亩,合作社自行种植“白叶一号”250亩,“黔茶一号”220亩,绿茶老茶园200亩。

有了产品,中寨镇选择了合作社经营的模式。目前,中寨在种植茶叶的14个村建立起12个合作社。

“白叶一号”茶苗落户志强村以来,50多岁的村民廖素霞,每年在茶园务工可以收入1万多元,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茶园以前,家里每年就是靠喂一头生猪和种点玉米、稻谷、红薯等维持生计,生活紧巴巴的。如今每天在茶园务工至少有80元以上收入,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想吃什么随时可以买。”廖素霞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我们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亩地一年还有200元的收入。”

“自从村里有了茶园基地,凡是有点劳动能力,但又不能外出的老人、妇女,基本上都在基地务工,每年每人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该村合作社负责人张勇介绍。

如今,受益于产业增收,除了茶园的岗位外,中寨镇还开发了护路员、管水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提供给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妇女,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挣到了钱。

种下新梦想

随着收入逐步增加,曾经受困于贫困的人们,种下了新的梦想。

今年4月22日,在贵州沿河中寨产业振兴·携手同行·农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云中仙寨乡村茶叶节“白叶一号”顶级茶拍卖环节上,500克“白叶一号”顶级茶以18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

这款茶的茶苗来源于浙江安吉县黄杜村党员群众捐赠,是“三省四县”第一株种植的茶苗。茶叶由浙江省级白茶加工专家加工而成。茶叶拍卖钱款将纳入志强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此前,该款茶叶在铜仁市2021年春季斗茶赛上荣获“金奖茶王”称号。

为了促进这些茶叶销售,浙茶集团专门注册了公益茶品牌——携茶。浙茶集团承诺按市场价10年包销捐赠茶苗产出的茶叶。

在沿河县,本地还有一个以“洲州茶”为品牌的企业,可以收购茶叶并帮助销售。

中寨人说,“携茶”和“洲州茶”是“白叶一号”走向市场的两道“保险杠”。但是,不能躺在别人提供的“保险杠”上等靠要,要学习自己走向市场。

“黄杜村人能用20年种出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谭鹏飞说,“我们有他们帮助,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再有六七年时间,也一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如今,中寨人在为新的梦想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