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于蓝老师鼓励了我
来源:北京晚报 | 卢刚  2021年06月07日07:33

今年6月1日,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建厂40周年纪念日;6月3日,是儿影厂首任厂长、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首任会长、著名电影艺术家于蓝老师百年诞辰纪念日。

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伊始,我即告别奋战八年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怀着对儿童片的浓厚兴趣,来到了儿影厂。

最初的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内部建立的。为解决童影厂的厂房问题,1982年,在北影传达室后边,沿着院墙和一排杨树,中间盖起了一溜儿活动板房,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夏日酷热冬日奇冷,但年已60岁的于蓝,不顾干校盖房时高处跌落而严重受损的面颊,不顾身体患有乳腺癌,用延安精神,带领儿影厂员工开始艰苦创业。她说:“如果人民需要、党需要,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掘得第一桶金

1982年初,在全国妇联和康克清大姐的关怀下,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儿影厂赠款十万元。于蓝老师和大家商量后,决定用这宝贵的十万元起家,开始独立拍摄儿童片。按当时情况,拍一部故事片一般需要60万元左右的资金,十万元?无异于天方夜谭!

于蓝老师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拍两部低成本的短片,合为一部长片。我建议将王路遥的《军事机密》和《到海滨去》两个故事合并为一部40分钟的短片,得到于蓝老师的支持。王路遥的故事修改后更名为《马加和凌飞》,由汪宜婉和我联合导演,陈锦俶摄影。此片与短故事片《敞开的窗户》共同投资十万元。

于蓝厂长凭借她的社会影响力,带领我们捧着儿影这个“金饭碗”,开始向社会各界化缘——为了三亿六千万儿童能够看到全新摄制的儿童片,甘肃光学仪器厂折价售给我们摄影机;长春光学仪器厂和北京608厂赠送我们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保定胶片厂无偿提供“代代红”胶片供我们拍摄;工程兵88711部队支援我们发电车;总后管理局支援我们卡车;北京儿童活动中心、北京火车站和北医三院等单位为我们免费提供拍摄场地。

为了既节约成本又确保质量,全组同志使出了浑身解数。汪宜婉在拍摄时摔伤了腿,眼角出血,仍一丝不苟坚持工作。我除担任导演外还兼职扮演凌飞的父亲,自备服装道具。陈锦俶带领摄影组自己打造木箱安放器材和胶片。有一次在长安街上拍一个全俯镜头,按常规应当使用升降车或高台,但这两样器材我们都没有。陈锦俶带领助手毅然爬到工作用的大轿车顶上,架起了摄影机。车顶是弧形,又没有护栏,我都害怕不敢上,可久经纪录片磨练的陈锦俶却如履平地,顺利完成拍摄。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马加和凌飞》与《敞开的窗户》两部短片合为一部长片,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七十万元收购,为儿影厂掘到了第一桶金。该片1982年“六一”全国公映,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溪水流入心田

1982年12月,在于蓝老师的领导下,儿影召开了首届儿童剧本座谈会。文学部主任宋曰勋向我推荐四川邻水县文化馆张源忠创作的剧本《小溪》。该剧描写生活在四川山区的爷孙两代,由隔阂矛盾到相互理解的心路历程,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经请示厂长于蓝同意,我赶赴邻水县帮作者修改剧本。

1983年2月,国务院批准儿影脱离北影,独立建厂。于蓝厂长决定投拍《小溪》(后更名《清亮的小溪》),由我导演。这是我首次独立担任一部长故事片的导演。不能辜负于蓝老师的信任与厚爱,我率领摄制组立刻奔赴四川邻水,开始紧张有序的拍摄。

对剧本的修改、演员的表演、镜头的处理,于蓝老师都极为关心。她花了大量心血,陆续给我写了五封信,谈及对分镜头剧本和样片的意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14页,约3500字,至今我还珍藏着。

于蓝老师强调,“不希望老一套和不疼不痒的处理方法,希望再突破一下。”“要使观众感到可笑,笑中有泪。”

身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对表演的要求格外严格,信中谈得最多的就是表演。她反复强调,演员表演要发自内心,避免过火表演,避免舞台化表演,避免硬表演。孩子的表演要自然真实,避免成人化。并在一些具体镜头上写出了提示。

信末,于蓝老师给我提了三点要求:一、要细心认真地引导好演员的表演;二、要把握好镜头的节奏感,要明快,避免拖沓;三、要把握好剧中人物关系。爷孙、母子、父子、夫妇、同志、伙伴的关系都要准确自然。

于蓝老师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我。拍摄过程中,我和摄制组人人都精益求精,认真完成每一个镜头。

四川阴雨多,我们拍摄的四个月里竟有三十多天因雨无法工作,进度大受影响。一天晚上突降暴雨,还把我们的驻地给淹了,放在一楼的照明、剪接、摄影等器材都被雨水浸泡了。全组同志一起动手,连夜将器材抢运至二楼宿舍,仔细擦洗并用照明灯烘烤,忙了整个通宵。

工作繁忙加上水土不服,组里许多人病倒了:小斗的扮演者刘朝晖感冒发烧;爷爷的扮演者王枫得了肺炎;摄影师刘惠中得了肠胃炎;连小斗的爱犬小雪也病倒了!摄制处于半停产状态。于蓝老师发来慰问电,并拨款给每个人注射了丙种球蛋白,以提高免疫力,还派人从北京带来方便面。大家倍感温暖。

奋战一百一十多天,终于,在寒冬到来之前停机大吉。影片完成后,由北影艺委会审片。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夸奖影片“很有诗意!”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说他观影时落泪了。

《清亮的小溪》在院线公映一年后又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四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小英雄飞上银幕

研究国内外一些儿童片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我写了一篇探讨儿童片特性的文章《站在儿童角度 沟通儿童心灵》,发表在《电影艺术》1985年第一期上。文章得到于蓝老师的首肯。当年,我就把理论化为实践,创作了故事片剧本《飞飞从影记》,描写一个平凡的孩子飞飞克服重重困难登上银幕,扮演抗日小英雄小龙的不平凡经历。剧本完成后,得到于蓝厂长和宋曰勋、张之路等同事的一致肯定。但投产却障碍重重,一再拖延。珠影厂看上了这个剧本,邀我前去合作。我买好火车票正要赶往广州,却被于蓝厂长挽留……

1985年7月17日,《飞飞从影记》终于投产。我带领摄制组立刻开始选外景、选演员、准备化服道……8月20日我们奔赴内蒙古开拍时已是秋季,转场到湖南岳阳拍摄时已进入冬季。

影片描写飞飞为拍电影吃了很多苦,主演卡力在实际拍摄中吃的苦更多。有一场飞飞跳进河水的戏本应夏天拍摄,但实际拍摄时却下大雪,水温很低。为了抢拍,天一放晴我们就扫去积雪,卡力脱大衣换短裤,随我一声令下便毫不犹豫跳进刺骨的河水游向对岸,上岸后还按戏里的要求做出顽皮鬼脸。

11月6日,于蓝厂长给我写信,对摄制工作给予鼓励。她还特意指派张青山副厂长赶到岳阳,解决我们遇到的经济困难和摄制困难。

影片完成后于蓝厂长专门找我,对没有及时下达生产令,延误了最佳拍摄季节,给摄制工作造成困难之事向我道歉。体现了共产党人宽广的胸怀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

1986年《飞飞从影记》公映,好评如潮。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的丁峤同志赞扬说:“《飞飞从影记》孩子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工人日报》评论说:“这是继《小兵张嘎》之后我国又一部成功的儿童故事片。”《文汇报》将该片评为年度全国十佳影片之一。

小骑兵的母子情

1987年初,儿影迁入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崭新厂区。新厂区位于海淀区西土城路2号,建有七层主楼和两层副楼。还有一座可容纳800名观众的儿童电影院。同年3月,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于蓝老师特请邓颖超同志题写了新厂标。

1988年我导演战争故事片《小骑兵历险记》,描写铁匠的儿子连福骑着心爱的小红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和侦查股王股长结下深厚母子情的故事,王股长为救连福英勇牺牲,连福历经战火考验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小骑兵历险记》投拍时,于蓝老师已卸任厂长,改任艺术指导,但她仍然十分挂念我们的拍摄质量。看了样片,她给我来信,“这次样片总体上感到还可以。特别是小演员很朴素自然。我军战士气质也可以。指导员谷英泰气质也过得去。摄影的构图气氛也使人信得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她特别关注王股长的发型,认为头发过长,造型现代,影响军风纪,不真实。告诫我们:“王股长是全剧最美好的人物形象之一,一定要有自己生命的特色。不要有媚气,要朴实能干,爱同志爱孩子,是一个活的战争时代的女性,绝不是现代女性。”她还提醒我们:“敌人形象千万不要模式化、脸谱化。特别是敌团长。”她尤其注重创新,要求我“凡是其他电影用过的细节和语言,请绝对删去!”

《小骑兵历险记》上映大获成功,创下当年儿童片售出拷贝数最高纪录。

持续关心和鼓励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15周年,央视影视部决定与浙江电视台及绍兴有线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由我和绍兴市文联副主席杜文和联合编剧。上部《呐喊与彷徨》由我执笔,下部《横眉与俯首》由杜文和执笔。吸取各方意见,我和杜文和反复磨砺,三易其稿,终于在1998年底完成了24集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剧本创作。

于蓝老师曾在上世纪60年代为扮演电影《鲁迅传》中的许广平做过大量准备工作。看了我写的电视剧本后,她评价:“掌握的历史资料极为翔实,故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真实的人物关系……”给了我极大鼓励,提高了我创作的自信。《鲁迅与许广平》电视连续剧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及绍兴有线电视台同时播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我的影视文集《银海行舟》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代序是于蓝老师1999年为我评为国家一级导演写的推荐函。于蓝老师是我崇敬的著名电影艺术家,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的创始人,也是我航行在影视之洋的领航人。

我很幸运!